在中國汽車產業下行發展的環境中,跨國車企在進口博覽會的參展規模提升了5%,產品車型展出量達到140多輛。與此同時,車企還通過不同形式展示了其未來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的技術和產品。
11月5日,中國第二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正式開幕。作為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進口博覽會共吸引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約50萬專業采購商將齊聚上海。
相比一年前的首屆進口博覽會,本屆展會的參展企業數目增加,展出成果更加豐富。在此基礎上,國內企業的創新發展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使中國傳統產業快速升級換代。
在本屆進博會中,相比其他行業而言,汽車相關產業的參展企業在規模和技術水平上似乎都略勝一籌。據了解,本屆進博會汽車展區位于2.1號館,展館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展車數量超過140多輛,較去年增加5%-10%。
雖然從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呈現下行發展態勢,但中國依然是全球汽車最大的產銷國之一,同時也是各大汽車企業未來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市場。因此,基于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看重與把控,大多數跨國車企依然通過不同形式展示其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和產品。
1
進博會展車增幅超5% 古董車將進入中國市場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汽車產業在本屆博覽會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據了解,在此次的汽車展區中,分別規劃了品牌整車、汽車生產及零部件、汽車養護用品及潤滑油、汽車配套產品等展示區,以全方位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交流。
在近60家參展的汽車企業中,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大眾、寶馬、豐田、通用、本田、現代起亞等汽車品牌均隆重亮相,它們本屆進博會共展出140多輛產品,同時有70多項新產品技術進行首發。由此可見,大部分汽車制造商已經將進口博覽會作為汽車行業的專屬展會之一。
除傳統的汽車品牌外,在今年進博會的汽車展區,汽車預言家還進行了一次汽車“前世、今生和未來”的穿越式體驗。據本屆進博會汽車展區負責人介紹,這也是進博會為汽車行業量身定做的一種展覽形式。
在“前世之旅”中,單單欣賞5輛古董車就能得到與眾不同的體驗。斯圖茨勇士、西斯帕羅·蘇扎J12、阿爾法·羅密歐……這5輛古董車不僅包含跑車、豪華轎車,休閑敞篷車等,同時跨越1910年代至1950年代。在歷史的歲月中,他們依然能夠精確的還原,顯現出當時的汽車文明。
據了解,這些奢華的古董車并非只用于展示,他們同樣可進行售賣。目前,已經有買家達成認購意向。另外,林蔭大道的創始人查爾斯?布朗森表示,此次展出的5輛車只是進軍中國市場的前奏,在未來一到兩年中,林蔭大道或將為中國用戶帶來超百輛古董車。
2
車企展示重點向“技術領域”轉移
伴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已經進入全新時代,在本屆進口博覽會上,除了展會本身將目光聚焦于當下汽車行業熱點,設立全新展會主題外,汽車企業在參展車輛和技術上更加傾向于首發新款量產車和概念車,以此展現未來氫燃料電池車、自動駕駛汽車等產品技術。
面對不同的技術領域,不同車企在進博會上的展示成果也有所側重。相對而言,日韓車企更加傾向于新能源技術領域。在現代展臺上,現代汽車最新電動概念車Pony EV Vision Concept Car迎來中國首秀,同時,現代汽車開發的氫燃料電池系統也一同亮相,其可適用于一般乘用車、有軌交通、卡車等多種車型。
另外,日系車企豐田汽車則帶來新一代氫燃料汽車Mirai概念車以及使用燃料電池技術的載人月球車;本田首次展出氫燃料電池汽車Clarity Fuel Cell;日產汽車則在中國首次推出LEAF聆風和NOTE兩款車型……
相對于日韓系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重點發展,德系及美系汽車企業更多地通過現有產品傳遞出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性能等方面的研發提升。其中,奔馳本次推出了L2級自動駕駛卡車Actros;寶馬則在“新四化”領域展示了包括“超界面”沉浸式數字體驗、BMW 7系自動駕駛測試車以及智能互聯系統等一系列成果。
作為展臺面積最大的車企展商,大眾集團攜旗下不同品牌多款車型亮相,展示出大眾堅決推行電動化戰略轉型、強化研發能力與對未來出行生態的積極探索。其中,大眾品牌展示了基于MEB平臺的首款量產車型ID.3;奧迪展示了量產純電動車型e-tron系列;保時捷通過Cayenne E-Hybrid、勒芒三連冠919 Hybrid 和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展現其混動技術與品牌理念。
此外,在汽車制造和零部件供應商方面,博世首次展示了其新型傳感器,幫助車輛全方位提升環境“感知”能力;偉巴斯特推出集成自動駕駛傳感器的智能車頂系統;現代摩比斯展出6.6kW、10.5kW車載充電器以及“二合一”車載充電器等。
從眾多跨國車企及其他相關企業的參展情況看,它們都將當下最先進的技術進行了展示。對于汽車制造商而言,它們相對的弱化了單純車型產品的展示,反而將每一項技術的應用作為未來發展最主要的任務。
3
中國市場是全球發展的必經之路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9月汽車產銷220.9萬輛和227.1萬輛,環比增長11.0%和16.0%,同比下降6.2%和5.2%。1-9月,汽車產銷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同比下降11.4%和10.3%,產銷降幅比1-8月繼續小幅收窄。
從去年7月份以來,中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車也連續3個月下降,但這并沒有影響中國市場的整體發展情況。中國整體車市的發展是建立在龐大的基數之上,現在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在相關研究報告中,中國汽車市場體量在2030年時將達到四千萬輛,因此其還擁有龐大潛力。在此形勢下,中國不僅在繼續擴大市場開放,完善開放格局,同時也在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包括跨國車企在內的多邊合作。
在中國市場中,進口汽車一直頗受中國消費者青睞,據了解,每年有超過100萬輛汽車銷入中國。在此基礎上,我國去年7月份將進口汽車稅率降至15%,零部件稅率降至6%,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全球車企。
作為率先享受到中國對外開放紅利的車企,特斯拉成為了第一個獲批在華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并于今年1月份在上海臨港開工建設超級工廠。對于在中國的建廠發展,不僅降低了特斯拉在發展中的生產、建設等成本,同時也為特斯拉的市場擴張提供了便利條件。
另外,對于跨國車企未來在華的投資,有行業人士認為這將有助于中國汽車工業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方面成為全球的中心市場。同時,在面對跨國車企的不斷投資,或許只有中國市場有能力接納這些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只有中國市場才能促使跨國車企在技術提升和市場發展等方面快速走向全球。
來源:汽車預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