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會展中心外景。人民日報記者蔣雨師攝
11月4日晚,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如期開幕。恰逢建黨100周年,同時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在全球疫情起伏反復,逆全球化抬頭的背景下,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海運物流不暢、部分原材料價格高企等挑戰下,今年的進博會意義非比尋常。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西入口處的鮮花景觀。人民網記者翁奇羽 攝
開幕式上透露的信息振奮人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中國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諾;中國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這20年,是中國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
開幕式上傳遞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中國將堅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中國將更加注重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中國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有序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中國將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更多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投向中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共同利益。中國將積極參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合作,推動加強貿易和投資、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議題探討。
促進雙循環 中國汽車業更開放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西入口處,各國國旗迎風招展。人民網記者翁奇羽 攝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明年,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負面清單)(2018 年版)》規劃,我國汽車領域的合資股比限制將全面取消。過去,我國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扎根中國,今后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又將極大促進產業升級,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今年發布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著眼推進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堅持開放式創新與自主創新結合,積極引進技術和外資,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將助力未來我國汽車產業鏈接內外循環,持續快速發展。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擴大開放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少參與本屆進博會的汽車及相關企業都作出了極為樂觀的判斷。
“進博會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之一,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信心與承諾,在推動跨國企業在華科技創新和商業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年7月,大眾汽車集團發布了NEW AUTO 2030全球戰略,加速集團轉型為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商。”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公共事務與合資企業事務部負責人劉云峰博士向記者表示,“可持續發展和實現碳中和是集團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進博會,向全球展示大眾汽車集團助力中國可持續發展和踐行碳中和目標的堅定承諾。”
“作為服務于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平臺,進博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溢出效應。博世連續四年攜汽車展臺和家電展臺參與,通過進博會獲得了本土消費者和市場的廣泛認可。”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博士表示,“得益于中國的持續開放,博世不斷深化‘根植本土,服務本土’戰略,包括把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研發設置在中國。在中國汽車產業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博世作為供應商,見證了自主品牌的創新發展,并用先進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支持自主品牌出海。”
“中國市場是佛吉亞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在智能和可持續出行的技術創新上,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引領趨勢,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技術風向標。作為Tier One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的本土化戰略正悄然發生變化,從原來的‘在中國,為中國’,拓展到‘在中國、為中國、及世界’。佛吉亞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將一如既往加大投入,預計到2025年實現在華銷售翻一番,實現50億歐元增值銷售額。” 佛吉亞中國區總裁唐德福表示。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進寶”喜迎各方賓客。人民日報記者劉慧 攝
“中國正在進一步開放大門,歡迎外國投資。多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舉措不斷升級和更新,中國開放的態度使得跨國公司可以更方便、更自信地前來投資。米其林集團近年來在沈陽輪胎工廠啟動一系列擴產項目,累計增加投資總額達2.6億歐元,將大幅提升產能。” 米其林中國區總裁、首席執行官偉書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機遇增多,“隨著中國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需求逐漸增多,我們將抓住這個機會,與消費者共享一個更安全、更智能、更綠色、更愉悅的可持續未來。”
“今年第二季度,科思創的銷售額甚至創造了單季歷史新高。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中國市場整體業務的反彈以及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我們相信中國將繼續保持我們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告訴記者,“在面向‘雙碳’的目標上,科思創所倡導的發展理念與中國政府是一致的。”
“全球汽車前十大零部件供應商里超過70%都是通快的長期客戶。得益于中國強大的經濟推動力,特別是來自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激光的強勁需求,2020-2021財年,通快全球15%的銷售額由中國市場貢獻,中國市場躍升為德國以外通快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1%。未來我們也將會持續擴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通快中國總裁楊剛博士表示。
“進博會作為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不僅有利于外資企業充分挖掘中國市場潛力,也有助于更多具有核心技術和優勢的本土企業更深度地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 重塑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重塑科技首席執行官林琦告訴記者,“今年是碳中和‘元年’后的首屆進博會,我們與歐洲電動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eCap Mobility在往屆達成戰略合作,今年8月,雙方在德國成功完成了燃料電池客車的改裝并投入使用。以進博會為平臺、窗口,未來我們也必將深化與全球產業伙伴間的合作,推動我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不斷擴大開放,外資主機廠一直在加大國產化投入,與此同時,自主品牌無論是在技術還是產品上都正在崛起,出現了非常多的、銷量驚人的國產神話。這些現實,對于無論是HRC還是整個行業鏈條上的上游企業來說都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HRC市場總監陳文瑾表示,“機遇是因為市場更加蓬勃了,我們的客戶群體一直在擴大;挑戰則是我們必須多方面提高競爭力,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作為一家連續四屆參展進博會的百年德企,偉巴斯特期待通過這個開放的窗口展示舒適駕乘的創新成果,推動未來出行的發展。通過之前的三屆進博會,我們的智能化舒適化電動化解決方案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我們已成功進入未來出行新領域,在為客戶提供先進的動力電池包、高壓電加熱系統和充電解決方案。此外,偉巴斯特在積極地參與塑造未來移動出行,我們的全系列產品有助于出行零排放和可持續發展。”偉巴斯特中國區常務副總裁張麗華表示。
全面擁抱電動化
第四屆進博會上豐田氫燃料電池助力北京冬奧。 人民日報記者劉慧 攝
今年,進博會汽車展區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超過50家企業參展,其中500強及龍頭企業數量32家。包括豐田、大眾、戴姆勒、福特、本田、通用、寶馬、現代、日產、特斯拉在內的全球十大汽車集團齊聚2.1H館。
“碳達峰、碳中和”毫無意外成為本屆參展整車企業關注的焦點,電動化則是減碳的重要路徑之一。例如,寶馬集團設定了“到2030年平均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2019年降低40%,減碳總額達2億噸”的減碳目標,堅定地推進汽車電動化是寶馬通過展臺傳達出來的明顯信號,其在展臺上展出了融合寶馬集團在數字互聯和綠色環保領域最新研發成果的旗艦車型BMW iX,以及寶馬首款純電動四門轎跑車創新BMW i4。
大眾汽車集團以“零碳時代 智電未來”為主題,重點展示了集團在華的電動化攻勢、零碳發展戰略愿景以及在生產制造等環節的階段性成果。集團旗下的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保時捷品牌積極參與,帶來了包括大眾ID.家族、奧迪e-tron以及保時捷Taycan等車型。
通用汽車借本次進博會在國內首“秀”了其GMC純電悍馬超級皮卡,該款產品基于通用汽車全球電動車平臺奧特能打造,具有1000匹馬力的動力輸出和15592牛·米的最大峰值扭矩,并將計劃引入國內市場;在去年實現了銷量破百萬輛的捷豹路虎也強調了自己“重塑未來”的戰略,加速電氣化布局;豐田汽車全球首發了適于中國市場的高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系統,同時透露正在進行更高功率及小型化的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沃爾沃卡車展出了搭載I-Save節油技術的、首款即將本土化的旗艦型重型卡車FH460,低碳環保更高效。
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標志性企業特斯拉首次以白車身、沖壓件、電池、電機等實物展示,結合車間實景視頻和精讀性展板等多種形式,全面解析上海超級工廠電機、電池、壓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車間生產制造流程,給觀眾清晰地展示了其制造邏輯。
“氫+電”并行成為現代起亞的戰略,展臺上既展出了包括氫燃料電池SUV NEXO、氫能智能無人運輸車、應急救援車等在內的氫能源產品,還有基于E-GMP電動汽車專用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型IonIQ 5和起亞EV6。
智能化深刻改變汽車業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外景。人民日報記者巨云鵬 攝
智能化成果也成為企業著重展示的方面。福特汽車帶來升級版城市智慧互動模擬臺,利用停車、通勤、交通、安全和人口普查數據,將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可視化,幫助管理者更輕松地了解城市的交通情況;米其林展示了包含TMS輪胎智能傳感器在內的系列智慧互聯解決方案;摩比斯帶來中國首發的、無方向盤的移動出行概念車;曼胡默爾帶來中國首發的智能駕駛艙空氣凈化系統;雅馬哈帶來中國首發的汽車聲音控制裝置。
今年進博會在汽車展區繼續設置了智慧出行專區,更集中地展示了智能化對于汽車、交通行業的影響。這一展區共有15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約8000平方米,分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芯片4大細分板塊,意法半導體、圖森未來等行業龍頭企業參展。
全面引入“小而美”、“黑科技”的境外尖端汽車產品技術,今年汽車展區內首次設立創新孵化專區,近20家境外中小微型科技創新企業集中出展,聚焦自動駕駛、數字化出行解決方案、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汽車關鍵領域。其中,寶馬集團旗下創新孵化機構“寶馬初創車庫”邀請了7家外資初創公司亮相。
聚焦雙碳 全產業鏈發力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大型花壇鮮花怒放,各國國旗迎風招展。人民網記者翁奇羽 攝
助力整車企業堅定的電動化步伐以及氫燃料方向的探索,零部件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產業鏈上下“氫”風勁吹,降碳、減碳方案 “八仙過海”。
第二次參加進博會的佛吉亞,今年首次集結旗下內飾、座椅、汽車電子、綠動智行四大事業部參展。展出的智·臻座艙整合了佛吉亞集團座椅系統、內飾系統和歌樂汽車電子的專業技術,為國內整車廠商戰略量身打造。展臺上還展出了Symbio(森碧歐,佛吉亞和米其林共同出資組建)公司先進的燃料電池電堆技術,以及佛吉亞適用于輕型車和商用車的綜合儲氫系統解決方案,展現了佛吉亞致力于全力推進零排放氫能出行發展的愿景。
重塑科技帶來了公司自主開發的最新130kW大功率PRISMA XII“鏡星十二”燃料電池系統及其配套核心零部件ELECTRA電堆。這一系統是重塑科技基于重卡的規模化應用趨勢和需求自主開發而成,是去年重塑科技在進博會展出的63kW-110kW PRISMA鏡星系列的升級產品,在多項技術指標上較此前有進一步提升。
米其林展示了氫燃料電池耐力賽車Mission H24,采用了米其林與Symbio提供的氫燃料系統。米其林還用兩款電動汽車專用輪胎“競馳EV”、“e·聆悅”,展現了對電動化、對達成“雙碳”目標的思考。前者為高端運動型電動汽車專用輪胎,基于米其林參加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經驗設計;后者則聚焦于高端舒適型電動汽車市場,強調耐用、靜音、長續航的均衡。
全球領先的輕量化復合材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HRC,則帶來了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四型儲氫瓶。由于采用了聚酰胺內膽,其抗氫脆能力更優;碳纖維復合材料提升了儲氫罐的安全性,同時降低了重量,使整車設計更靈活。
全球創新系統合作伙伴偉巴斯特展示了針對汽車電動化和舒適化的最新創新成果。其中,在進博會上首發(亞洲)的新一代可開啟太陽能全景天窗,集成了高效太陽能電池單元,所發電能可以為電加熱器模塊供電,預熱電動汽車電池包,從而有效改善電池包在低溫下的電能輸出效率;在進博會上首次亮相的、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新一代混合動力車用電池包總成采用了新的高功率電芯,并進行了專門的輕量化設計;同樣為進博會首次亮相的800V高壓電加熱器HVH可以在低溫時為電池提供加熱,讓電池保持正常的工作溫度來提升電池壽命并延長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是目前市場唯一量產的800V系統電加熱器。
本屆進博會上,還有眾多更為上游的企業也在為汽車行業的“雙碳”目標貢獻自己的智慧。例如來自德國的科思創,作為全球領先的聚合物生產商之一,在進博會也展出了可應用于汽車前大燈燈罩的低碳足跡聚碳酸酯,以及部分生物基汽車清漆固化劑,通過創新材料解決方案幫助汽車行業減少碳足跡。同樣,來自德國的通快集團在進博會上全球首發了新能源汽車激光加工解決方案,包括鋰電池、氫燃料電池、驅動電機和車身零部件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