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活,皆電出行”,做為一個新能源汽車“從業者”,電哥有幸親臨現場目睹了這一盛況,在媒體日前一晚的“大眾之夜”,3號展館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大家等待的,僅僅是大眾展臺上那幾臺神似放大版Polo的可愛小車——大眾ID.3。是的,你沒有看錯,那一夜,大費周章,大眾就發布了這一款可愛的電動車,整個大眾展臺就只有ID.3了…
2019法蘭克福車展“大眾之夜”
大眾展臺這個例子可能比較極端,但對于德國總理默克爾“2020年電動車保有量100萬臺”、“2030年新出售的汽車均為零排放”口號的配合程度同樣非常高: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Dieter Zetsche表示,到2022年,奔馳旗下所有車型都只提供混合動力或純電動版本,并且屆時將會至少再增加50個全新的電動汽車車型;寶馬汽車公司計劃在2020年之前為大批量生產電動汽車做準備,并在2025年前推出25款電動化車型,其中包括12款純電動車,從電動汽車市場搶占更多份額。
奔馳EQS
法蘭克福
在法蘭克福車展期間,電哥也有意觀察了法蘭克福街頭的新能源車數量,比起國內一線城市隨處可見的“綠牌”,新能源車的保有量還是十分有限的。品牌以歐洲車為主,日系與韓系新能源車有一定的能見度,特斯拉則是比較少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年中,德國汽車管理中心發布研究報告稱,德國2019年上半年在電動車銷售數量上首次超越挪威,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報告中顯示,德國今年1月至6月共有4.8萬輛新能源車完成注冊,并被準許上路,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1%,超過挪威的4.4萬輛。其中,主流的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分別新增3.1萬輛和1.65萬輛。報告還顯示,德國汽車總銷量同期增長率為0.5%,相比而言電動車銷量增長迅速,但電動車仍然只占德國汽車市場的2.6%,遠遠落后挪威電動車高達56.2%的市場占有率。
電哥用歐洲充電地圖軟件Chargemap搜了搜,展館周圍有3個22kW以上的直流充電樁群,其中功率最高的充電樁在展館對面的購物中心Skyline Plaza的側門旁邊,提供一個充電機柜3根充電槍,其中兩根最大功率50kW,一根43kW,其余兩個充電群的單槍最高沖電功率僅為22kW。這樣的充電設施,相比國內一線城市動輒10幾個120kW的充電樁顯然不是一個量級。
法蘭克福Skyline Plaza旁的路邊充電樁
城區較常見的11kW路邊充電樁
再來發掘一下我們住的公寓周圍,這個地處法蘭克福東部郊區,開車前往會展中心20分鐘的地方居然連一個直流快充樁都沒有。最近的直流樁群在一個酒店的室內停車場,共有3個22kW的快充槍提供…實在是有些少的可憐。
紐博格林、科隆
車展結束,電哥與同事一同駕車前往科隆,途中經過紐博格林北環賽道打卡。那么假設開的是一臺電動車,中途能輕松充上電嗎?地圖顯示,此行全程260km,我想絕大多數電動車能充滿電出發一次抵達,如果需要在途中充電,也有3個服務區可以提供43kW-50kW的直流快充樁,當然每個服務區的充電樁數量有限,均為1個充電機柜配3根充電槍的組合。
法蘭克福-紐博格林-科隆沿途45kW以上充電樁(5公里內)
車迷勝地紐博格林賽道的情況如何呢?答案是只有2組公共直流充電樁,每組分2根充電槍,單槍的最大充電功率22kW,這對于開電動車到場的車迷來說并不友好。
紐博格林賽道中心門前的22kW充電樁
旅游勝地科隆主教座堂,周邊的充電環境同樣不樂觀,以大教堂為中心的市區范圍內都均沒有超過22kW的充電樁,并且數量也不多。位于直線距離7公里開外的50kW快充樁同樣是1個充電機柜配3根充電槍的組合,數量實在有限。
科隆內城區22kW充電樁
電哥在科隆街頭同樣比較難找到電動車的身影,以豐田為主的“弱混”勢力倒是非常多。
在科隆東北邊郊區的公寓休整一晚,電哥照例打開Chargemap尋找附近的充電樁,結果感人,方圓10公里內沒有一個22kW或以上的直流快充樁…不過這個社區倒是顯得地廣人稀,幾乎每家都是獨棟的小別墅,門口帶車庫,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相信買電動車的住戶都會自己裝上充電樁了。
科隆郊外的社區
布魯塞爾
看來法蘭克福與科隆的充電環境都比較一般,隔壁的比利時如何呢?一大早,電哥就與同事出發了,目的地是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從科隆到布魯塞爾,全程約220公里,期間僅有一個服務區提供50kW的直流充電樁,與此前一樣,1個充電機柜配3根充電槍的組合。
科隆-布魯賽爾沿途43kW以上充電樁(5公里內)
我們抵達布魯塞爾市中心停靠的第一個地下停車場,就成功找到了電動車充電區域,在Interparking Square Albertine停車場里,共有多達14個充電車位,其中2個最大功率11kW,12個最大功率22kW。使用率目前大約50%,充電速率不快,但勝在規模大,車位多。
Interparking Square Albertine停車場電動車充電區
翻翻Chargemap便可發現,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充電樁覆蓋率相比法蘭克福和科隆會高一些,不過絕大多數還是22kW的充電樁。超過100kW的充電站絕大多數是特斯拉建設的超級充電樁。
布魯塞爾部分城區22kW以上充電樁
至于街頭新能源車的能見度,其實與德國法蘭克福比較相似,特斯拉的能見度不算高,多數是些更親民的電動車或是插電混動車型。
盧森堡
在布魯塞爾短暫停留后,回程前往法蘭克福的途中,電哥與同事決定開車到小國盧森堡去瞄一眼。導航顯示全程大約450公里,用app查找沿途服務區的充電樁,比利時境內僅有一個服務區提供50kW直流充電樁,盧森堡沿途沒有提供有充電樁的服務區,德國境內有三個服務區提供50kW直流充電樁。
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
中午時分我們抵達盧森堡,這是歐洲內陸一個極為富有的袖珍小國,國土面積2586.3平方公里,也就比北京六環內的面積大一些而已。打開Chargemap我們可以發現,直流快充樁的覆蓋率是很高的,這與盧森堡發達的經濟和許多新規劃的城市建設有密切聯系。電哥盧森堡的這幾小時內發現,除了古堡和教堂等有重大意義的老式建筑,許多街區和機構都是新規劃的,盡管少了經典歐洲小鎮的味道,但這也不失為未來歐洲舊城改造的一種思路。
盧森堡城區
盧森堡城區22kW以上的充電樁
不過話說回來,在盧森堡國內,最高充電功率50kW的公共直流充電樁群僅有3個,超過100kW的充電樁群僅1個,是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
盧森堡境內超過43kW的充電樁
結語
通過對這3個歐洲國家的走訪,電哥發現其實歐洲人對于新能源充電樁建設還是非常理性的,盡管發展會比國內更早,但無論是在樁群的規模上還是功率等方面都無法跟國內大城市比較,不過11kW的充電樁在路邊倒是比較常見,因此在實際使用幾乎不會出現飽和狀態,并且在布局上能滿足穿州過省的需求。這與新能源車的保有量有直接關系,也和國土面積較小有一定的關系。
我國國土面積巨大,并且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汽車保有量同樣非常可觀,因此特殊的條件就決定了無法與歐洲那迷之充電樁數量與佛系的充電功率相比。國內的大城市,尤其是限牌限行的城市,近幾年在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車與充電樁的數量都呈井噴式增長,動輒幾十個120kW一組的直流快充樁群可不少見,“綠牌車”排隊充電的景象也時常出現,而某些快充點卻空空如也,一些小城市更是一樁難求。電哥在此想提出個充電樁布局合理性的問題,若能有更合理的布局,或許能更好地去提升使用率,從而減少資源浪費。
廣州天河部分地區充電樁分布
2019法蘭克福車展外的反汽車游行
對于汽車零排放的愿景,在未來會實現的,不過當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政策的推動下或許會走的快一些,但電哥認為還是取決于人們的認知與意識。未來的5年,新能源車領域一定還會有歷史性的發展,畢竟多國政府已經給出了時間表,確定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從今年法蘭克福車展也能看出至少德國汽車企業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投入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