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個行業的半年報均已出爐。汽車產業總體來看, 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3.2萬輛和1232.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7%和12.4%,產量降幅比1-5月擴大0.7個百分點,銷量降幅收窄0.6個百分點。
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97.8萬輛和1012.7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5.8%和14%。銷量降幅比1-5月開始收窄。分車車型情況看:轎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4%和12.9%;SUV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6%和13.4%;MPV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3.8%和24%;交叉型乘用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3%和17.5%。那么市場的低迷狀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購買人群結構差異化
全國不少城市的“國六b”標準提前實施,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四年,缺少了中間過渡期,打亂了市場原有的發展規律,致使企業排產、產業鏈供應壓力陡增,給汽車市場造成了沖擊。有專家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中國汽車消費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私人汽車消費開始萌發至2018年之前,稱為第一階段。在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現在中國汽車消費進入微增長階段,基本增速降到了5%以下。在第二階段,購買力較強的高收入人群基本上已經購車完畢,存量市場逐漸進入飽和狀態。此時,市場增量主要取決于相對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力,這一人群的購買力與宏觀經濟形勢相關度很高。
周期性波動實屬全球規律
今年年初,中汽協曾發布報告,預測2019年全年銷量為“2810萬輛左右”,與2018年基本持平。然而,日前中汽協調整了這一數字。專家預測,2019年全年,我國汽車銷量將下滑5%左右,到2668萬輛。乘用車預計銷售2244萬輛左右,同比下滑5.4%;商用車預計銷售424萬輛左右,同比下滑3%左右。
我們知道,由于汽車是長周期、高價值的民用消費品,通常平均使用期限可以達到10年,已經有車的消費者不可能很快就去購買新車,即使少數消費者剛買了兩年就換購了新車,原來的那輛舊車也不會就此淘汰,而是繼續在市場上流通,并不帶來真正的市場增量。因此,汽車產業會有時間跨度較長的周期性波動,這是全球汽車產業的共同規律。
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人們消費能力不斷升級,輕奢或豪華車勢不可擋。今年上半年我國豪華車市場終端銷售153.5萬輛,同比增長15.8%,與非豪華車的0.1%下滑幅度形成對比。專家介紹,一方面消費升級下的換購以及首購升級對豪華車起到一定支撐,另一方面大力度降價促銷、產品價格下探,助力豪華車市場持續高速增長。
更重要的是,“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四化已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8.5%和49.6%,與傳統燃油車負增長形成鮮明對比。顯然,新“四化”正在孕育車市增長前所未有的新動能。
而面對車市低迷,一些車企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擊退。擁抱未來科技,不斷推出符合用戶需求升級的產品與服務,是企業贏得用戶的關鍵,同時也有利于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專家預測,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為2810萬輛左右,與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乘用車預計銷售2370萬輛左右,與2018年基本持平、商用車預計銷售44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1%左右,2019年在平衡了車輛進出口以后,全年市場需求為2820萬輛。新能源汽車預計銷售160萬輛,同比增長30%。
我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時代進入到存量時代,在這一背景下,2019年中國品牌將會面臨市場更加激烈的挑戰,品牌之間PK的將會是產品技術及綜合實力。在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轉型、跨行業實體公司擴大版塊進入汽車市場等復雜交錯的當下,相信只有車企具有前瞻性思維、創新性邏輯、穩扎穩打的企業基因、讀懂客戶需求的敏感性,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