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需求的激增,固態電池技術成為全球車企和電池廠商競相布局的戰略高地。
相較于傳統液態鋰電池,固態電池憑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優的熱穩定性以及更長的循環壽命,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終極解決方案。當前技術路線主要分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和鹵化物四大類,其中硫化物電解質因離子電導率接近液態電解液(10?2 S/cm量級)、界面接觸性能優異,成為主流廠商的布局重點,如寧德時代、比亞迪、QuantumScape等均聚焦該路線;而氧化物/聚合物復合體系則因成本較低、工藝兼容性強,在半固態電池中率先實現量產應用。
市場格局上,中國企業在材料、電芯環節已形成全鏈路競爭力:贛鋒鋰業布局硫化物電解質及金屬鋰負極,實現全固態電池閉環;星源材質的剛性骨架膜全球市占率領先;國軒高科的“金石”全固態電池進入中試階段;車企如東風、上汽、廣汽等均計劃2026-2027年實現裝車。與此同時,歐美企業如QuantumScape(大眾投資)、Factorial Energy(奔馳合作)也在加速推進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量產。本文將聚焦目前固態電池領域活躍的核心供應商,對該領域的主要企業的技術和發展進程進行盤點。(以下企業排名不分前后)
寧德時代
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福建省寧德市,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企業。公司在鋰電池領域深耕多年,具備全鏈條自主、高效的研發能力,在電池材料、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等產業鏈關鍵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及可持續研發能力。
-主營業務: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鋰電池回收利用業務。其業務版圖主要由四大板塊構成:動力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系統、電池材料及回收以及電池礦產資源業務。
-核心產品:其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500Wh/kg,計劃2027年小規模量產,2030年前后有望實現更大規模生產。
-表現:2017至2024年連續8年動力電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5年1-5月,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達到38.1%,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寧德時代的神行電池已打進多款熱門車型的“核心圈”,其低溫版神行電池適配高緯度需求。此外,寧德時代還成功量產交付587Ah大容量儲能專用電芯,并發布全球首款可量產的9MWh Tener Stack超大容量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寧德時代已投產5家零碳工廠,并建立CREDIT價值鏈審核體系,帶動上游供應商一起減碳。其鋰電回收規模連續多年全球領先,通過先進技術實現鋰、鎳、鈷等關鍵材料99.3%以上的回收率。
贛鋒鋰業
贛鋒鋰業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鋰生態企業,業務涵蓋從上游鋰資源開發到中游鋰鹽深加工及金屬鋰冶煉,再到下游產品制造的全產業鏈。公司以前瞻性技術布局和全鏈路業務協同優勢,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固態電池上下游一體化能力的企業。
-主營業務:包括鋰資源開發、鋰鹽深加工、金屬鋰冶煉、電池制造及回收等。公司不僅在傳統鋰電材料領域占據重要地位,還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核心產品:贛鋒鋰業在固態電池領域形成了全鏈路布局,覆蓋硫化物電解質及原材料、氧化物電解質、金屬鋰負極、電芯、電池系統等關鍵環節。公司開發的固態電池產品包括:
- 400Wh/kg高比能電池:循環壽命突破800次,已完成工程驗證。
- 500Wh/kg超高比能電池:已實現10Ah級產品的小批量生產,適配低空飛行器(如無人機、eVTOL)及新能源汽車。
- 320Wh/kg高比能電池:采用硅碳負極,循環壽命可達1000次。
-表現:贛鋒鋰業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方面成果顯著,其硫化鋰產品純度可達99.9%,D50≤5μm,已向20余家客戶供貨。此外,公司還開發出超高離子電導率的氧化物粉體材料,LLZO固體電解質室溫離子電導率可達到1.7mS/cm。
2023年,贛鋒鋰業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固態電池生產基地并投入量產。2024年12月,贛鋒鋰電南昌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領先的新型鋰電池研發及制造基地。
贛鋒鋰業與某國際頭部車企簽訂聯合開發協議,高比能鋰負極電池開發及裝車驗證工作正在推進。此外,公司還與東風等車企達成合作,半固態電池已裝車東風E70。
贛鋒鋰業牽頭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色金屬行業標準:電池級硫化鋰》已進入預審階段,有望引領電池級硫化鋰進入標準化、規范化時代。
國軒高科
創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安徽合肥,是一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電池企業和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商。公司于2015年5月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002074。國軒高科在全球設有六大研發平臺,分別位于安徽合肥、中國上海、美國硅谷、美國克利夫蘭、日本筑波和新加坡等地。
-主營業務:涵蓋新能源行業動力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系統以及輸配電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磷酸鐵鋰材料及電芯、三元材料及電芯、動力電池組、儲能電池組及電池管理系統等。
-核心產品:2025年5月,公司在第13屆科技大會上發布超快充產品G刻電池,采用5C超級快充技術,可實現充電9.8分鐘補能80%,充電一刻鐘補能90%,G刻電池發布即量產。此外,國軒高科還承擔了國家科技部300Wh/kg高能量密度重大科技專項。
-表現:國軒高科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23年海外營收首次超過10億美元。2023年9月,國軒高科位于德國哥廷根的首條電池產線投產,這是該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座電池工廠。此外,公司還計劃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投資20億美元建設一座超級工廠。
國軒高科擁有各類研發技術人員超7000人,其中博士200余人。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累計申請專利11236項,其中發明專利4906項(含324項國外專利),實用新型專利5784項。
國軒高科與大眾汽車集團達成合作,成為大眾認證供應商,并聯手開展電池技術創新研發。此外,公司還與多家車企及科研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技術的發展。
清陶能源
清陶(昆山)能源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總部位于江蘇昆山,是由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南策文團隊領銜創辦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專注于頂尖新能源材料技術的產業轉化,通過鋰電池關鍵材料的原創開發、裝備的創新設計和量產工藝的優化,實現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清陶能源是全球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領跑者,率先建成固態動力電池規模化量產線。
-主營業務:主要從事固態電池及其關鍵材料與生產裝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業務涵蓋鋰電池、電池材料、自動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制造及銷售,以及電池及電池材料回收。此外,清陶能源還構建了“新能源材料—固態電池—自動化裝備—鋰電池資源綜合利用—科研成果孵化—產業投資”的完整生態鏈。
-核心產品:
- 第一代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368Wh/kg,已實現量產并應用于上汽智己L6車型,支持該車型實現超過1000公里的CLTC續航。
- 第二代準固態電池:液體含量小于5%,已完成小試并進入中試階段。
- 第三代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可達500Wh/kg,已完成實驗室階段的驗證,預計2027年投入量產。
-表現: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固態電池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長壽命等優點。公司已申請國家專利1300多項,其中一半是發明專利,獲得授權的有800多項。
清陶能源與上汽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上汽清陶,上汽集團累計投資約29.835億元,雙方聯合開發的第一代半固態電池已在智己L6上實現量產。此外,清陶能源還獲得了北汽、廣汽、中銀投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戰略投資。
清陶能源在多地設有生產基地,包括江蘇昆山、浙江臺州、江西宜春、成都等地,總規劃產能高達65GWh。其固態電池專用材料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清陶能源入選福布斯中國高增長瞪羚榜單,成長為全球獨角獸企業。
當升科技
成立于1998年,前身為北京北礦電子材料發展中心,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是一家以鋰電材料為主營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高能量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高端數碼電池等三大領域。此外,公司還布局了智能裝備業務,其全資子公司中鼎高科主營精密模切設備。
-核心產品:當升科技已系統布局氧化物、硫化物等固態電解質和雙相復合高能量固態正極材料關鍵技術路線。公司研發的雙相復合固態鋰電正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產品,解決了正極與電解質固固界面難題,技術指標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此外,當升科技還成功開發出高離子電導率、高穩定性的納米級固態電解質。
-表現:2024年,當升科技固態鋰電正極材料累計出貨近千噸,同比數倍增長,已順利導入輝能、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贛鋒鋰電等固態電池客戶。全固態電池材料產品高鎳9系通過一汽、中科固能測試并獲國內頂級車企百公斤級訂單。
公司通過特殊組分設計調控鋰離子通道,多元素靶向修飾穩定晶體結構,設計出獨特的全流程納米一體化工藝。其超高鎳單晶正極材料(Ni≥95%)適配全固態電池,與衛藍新能源聯合開發低阻抗復合體系,循環壽命超2500次。
當升科技與清陶能源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固態及半固態電池技術開發、固態鋰電正極材料產品供貨等方面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松下
是一家總部位于日本的跨國電子企業,成立于1918年,最初名為“松下電器制作所”,由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立。公司主要從事為住宅空間、非住宅空間、移動領域以及個人領域的消費者提供先進的電子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松下集團業務廣泛,涵蓋家電、汽車電子、住宅設備等多個領域。
-技術路線:松下在固態電池領域主要聚焦于鹵化物和硫化物技術路線。其在鹵化物體系取得了一定成果,2018年報道的氯化物電解質因其高離子電導率和與高電壓正極材料相兼容的特點受到關注。近期,松下公司Yoshiaki Tanaka團隊又報道了具有高離子電導率的混合陰離子固態電解質LiNbOCl4以及LiTaOCl4。
-表現:松下開發的全固態電池原型展示了極快的充電速度,從10%充到80%的電量僅需3分鐘。該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壽命很長,在室溫下預計可達1萬至10萬次。松下與豐田聯合公布的固態電池新型電極組合物專利,能夠將電池的平均放電容量提升10%-30%。
松下與豐田成立了合資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 Inc.,專注于車載方形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的開發、制造與銷售。
上海洗霸
成立于1994年,201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以水處理業務起家,近年來積極拓展先進材料業務,尤其是在固態電池材料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固態電池業務:主要聚焦于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粉體和硅碳負極材料的研發與生產。
-核心技術:上海洗霸是國內LLZO(鋰鑭鋯氧)氧化物電解質量產技術的領先企業,相關產品已完成技術驗證。
-表現:其固態電解質粉體材料已覆蓋13家客戶,包括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公司已建成年產10噸的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粉體生產線,正逐步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2025年7月28日,上海洗霸股價漲超7%,創歷史新高,顯示出市場對其固態電池材料業務的高度認可。公司2025年中報預增136%-181%,固態電池材料業務成為其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2025年8月,公司與有研稀土合資設立子公司,推動硫化鋰業務發展,進一步強化在新能源細分領域的發展。
出光興產
成立于1940年3月30日,總部位于日本東京,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之一。公司業務涵蓋石油及相關制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等多個領域。
-固態電池業務:出光興產在固態電池領域主要聚焦于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研發和生產。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被認為是全固態電池的核心技術,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
出光興產已成功開發出高離子電導率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并正在推進其量產技術的開發。2023年,出光興產與豐田汽車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大規模生產技術,并計劃在4到5年后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
出光興產在全固態電池材料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量產技術開發已獲得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認證。此外,公司還計劃在韓國設立研發中心,進一步加強在固態電池等新材料領域的研發能力。
-表現:出光興產與豐田汽車的合作重點是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雙方將共同開發大規模生產技術并建立相關供應鏈,以支持全固態電池在四到五年后的量產。
出光興產計劃投資約18.5億韓元在韓國設立研發中心,并成立“出光興產先進材料韓國有限公司”,旨在加強與韓國企業在固態電池、OLED材料等領域的合作。
2025年,固態電池技術已進入“半固態規模化量產+全固態技術突破”的關鍵階段。上汽集團旗下MG品牌率先實現半固態電池(電解液含量僅5%)在10萬元級車型(全新MG4)的量產裝車,標志著半固態電池的經濟性突破。該電池能量密度達300Wh/kg,并通過360度針刺測試,安全性顯著提升,同時優化了低溫性能,-7℃續航達成率較傳統電池提升13.8%。這一進展表明,半固態電池已從高端市場(如蔚來ET7)下探至主流消費市場,加速行業技術普惠。
與此同時,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也在提速。東風、廣汽等車企計劃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測試,能量密度目標350-400Wh/kg,續航突破1000公里。寧德時代、豐田等企業聚焦硫化物電解質路線,預計2027年進入小規模量產階段。值得注意的是,AI技術正加速材料篩選與工藝優化,如東北大學團隊利用大語言模型(LLM)將傳統10年研發周期壓縮至3年,并揭示了新型“二步離子遷移”機制。然而,全固態電池仍面臨界面阻抗、硫化物電解質成本高等挑戰,產業化進程略滯后于半固態電池。
中國企業在固態電池產業鏈上已形成全鏈路優勢,涵蓋材料(贛鋒鋰業)、設備(先導智能)及電芯(清陶能源、孚能科技)等環節。相比之下,歐美企業如QuantumScape(大眾投資)雖在技術研發上領先,但量產進度落后1-2年。未來,隨著干法電極、高鎳正極等技術的成熟,固態電池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推動其在高端電動車、eVTOL飛行器等領域的應用。
展望未來,2026-2027年將是全固態電池商業化的重要節點,而半固態電池將在中短期內主導市場。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需求預計突破100GWh,徹底改變動力電池行業格局。盡管仍存在工藝優化、成本控制等挑戰,但技術突破與產業鏈協同正加速這一進程,固態電池的商業化臨界點已近在咫尺。
為了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技術產品應用,推動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3-5日于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辦的2025深圳國際先進汽車技術展覽會特別設置了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展區,同期還將于2025年12月4日特別舉辦2025深圳國際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高峰論壇,屆時將邀請領軍企業共同探討汽車電池技術創新、未來趨勢、行業資源整合。現場還將展示多款突破性產品,為行業提供最前沿的技術交流平臺。
*以上信息整理自企業官網及公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