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00多天“與時間賽跑”式的布局,廣汽新能源展示了從一家傳統整車企業,向新能源公司轉型,最果決的姿態。
“西方兵圣”克勞塞維茨說,迅速而猛烈地轉入進攻,是防卸最光彩的部分。
如果說剛成立一年有余的廣汽新能源,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都在忙于業務布局、修煉根基,那么從這次廣州車展全新亮相的Aion S(內部代號為A26)的純電動轎車開始,這家傳統車企中的造車新勢力,已經迅速切換成了進攻姿態。
隨著A26這款來自廣汽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的新車,在11月13日媒體溝通會中的面紗輕啟,一系列干貨,包裹著廣汽新能源的“野心”源源釋放出來,令人對A26這款車的廬山真面目充滿期待。
起點往往決定終點,正如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反復強調的,廣汽新能源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要成為世界領先企業的目標。用400多天“與時間賽跑”式的布局,廣汽新能源展示了從一家傳統整車企業,向新能源公司轉型,最果決的姿態。
從1.0到2.0
2018年,整個中國車市毫無爭議地迎來了寒冬。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俠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累計為1812.85萬輛,相較于去年同期下滑2.1%,這也是今年首次出現累計銷量的同比下滑。與之相對應的是,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同比增長70%和75.6%,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市場的火爆增長背后,與國家通過政策法規的持續刺激和驅動有很大的關系。而在巨大紅利的誘惑下,新能源市場最近幾年出現了野蠻式發展,同時,也吸引了許多投機者與攪局者入場,加大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優勢在于基本功扎實,資金雄厚,劣勢則是思路僵化,缺乏創新動力。但在新能源這股不可逆的趨勢之下,傳統車企逐漸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此前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就曾發表過“傳統車企不加快轉型必死”的言論。
而作為地處廣東省的車企,受惠于廣東人“敢為天下先”的氣度,傳承著母公司廣汽集團的創新基因,廣汽新能源從誕生之初,就做到了在風格上與傳統車企實現切割。
1.0時代的廣汽新能源,在收割政策紅利的同時,不斷提升產品自身競爭力,迅速實現了開疆拓土。
今年1-10月,憑借GE3 530和GS4 PHEV兩款車的驅動,廣汽新能源累計銷量實現13928輛,同比增長291%,連續刷新車企的發展速度記錄。
其中,因綜合續航里程從之前的310km提升至410km,而被譽為“新政爆款第一車”的GE3 530,全國累計訂單已經超過7000輛,迅速在北京純電SUV市場擠入了排行榜第三位置。而GS4 PHEV也憑借持續月銷超過1000輛的表現,沖進了插電混動SUV銷量前三。
更值得一提的是,據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透露,由于建店成本只占傳統4S成本的三分之二,廣汽新能源今年開業的所有經銷商都實現了贏利。在車市下行壓力巨大,經銷商普遍虧損的2018年,這樣的表現令人驚嘆。
但現在的成績,在古惠南眼中,只能算廣汽新能源的起點。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將由補貼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古惠南一直強調“汽車本身的競爭力才是關鍵”,廣汽新能源要做的,是使消費者發自內心接受的新能源車,而不僅僅是因為政府的補貼。
從A26這款依托于廣汽第二代專屬平臺打造的戰略車型開始,標志著廣汽新能源正式實現產品從1.0時代向2.0時代的升級跨越,未來廣汽新能源計劃每年至少推出兩款全新產品。
接受專訪時,古惠南分享了一些近期去美國所獲得的感觸,他告訴記者:“有位哈佛教授對我說,中國企業家是一群很勤奮的人,但可惜沒賺到錢。我們要打造一個新的有溢價能力的品牌。如果還是淘寶貨,中國制造還有發展嗎?”
所以從1.0到2.0,寄托著廣汽新能源品牌向上的愿景,2.0時代廣汽新能源的雄心毫不掩飾,產品力要達到世界級水平,要跟合資品牌平起平坐。廣汽新能源已經意識到,只有以自身的能力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夠去接受當下市場激烈競爭的挑戰。
“五新”加持
以古惠南和肖勇為核心的新能源管理團隊,從廣汽傳祺到廣汽新能源,這是一支善于打硬仗的團隊。但作為一個全新的公司,面臨全新發展階段下的新挑戰,這支團隊過去的許多經驗已經無法直接套用,對市場需要進行新的思考。
而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這家近乎“白手起家”的公司在創新方面的表現,稱得上可圈可點。在發揚傳統車企在生產制造、產品開發、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深厚經驗的同時,廣汽新能源以“更聰明的陪伴”為口號,以“長續航AI純電動車”和“25hours”等醒目標簽,把品牌形象做得立體而有溫度。
不過,從這次溝通會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廣汽新能源在各方面都在尋求快速的升級和迭代。不僅如此,廣汽新能源還將在本次廣州車展中正式宣布全新的產品品牌。
從古惠南的話里行間可以讀出,即將推出的全新產品品牌將肩負起廣汽新能源品牌向上和高端化的使命。而為了讓這一品牌順利向高端化進階,廣汽新能源也祭出了新技術、新智造、新產品、新生態、新品牌的“五新”戰略來進行加持。
“五新”的信息量非常巨大。譬如在新技術方面,廣汽新能源的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以“電池+電驅”為中心布局,實現了全球首創深度集成高性能三合一電驅系統,全面提升性能和輕量化的同時,實現機艙空間最小化和座艙空間的最大化。在三電方面,廣汽聯合CATL開發的最新一代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70-180Wh/kg,而在安全方面,滿足國際安全標準等級ASIL C級的苛刻標準。
另外,在新智造方面,廣汽新能源從去年9月開工,將在今年年底竣工的全新專屬工廠,是全球首個互動式定制工廠、全球首個鋼鋁車身混線柔性工廠、國內首個數字化自主決策智能工廠,新工廠內將率先導入L4級自動駕駛示范運行。
而在新生態方面,在這次廣州車展中,廣汽新能源用戶APP將正式上線,廣汽新能源將通過APP來實現A26(內部代號)的定制化銷售。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表示:“通過廣汽新能源用戶APP,廣汽新能源不僅可以將主動式的品牌服務理念全面落地,并且能為用戶帶來更有優越感的VIP專屬服務和更具個性化的定制服務?!蔽磥?,通過用戶APP+25 hours體驗中心,廣汽新能源將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新零售模式。
通過打造“五新”時代,意味著廣汽新能源在技術、產品、智造等方面打造更強競爭力,正如古惠南所透露的,廣汽新能源對自身的定位并非一家車企,目標是“打造數據驅動的科技平臺公司,用平臺鏈接數據和用戶”。
2018年急速降溫的汽車市場,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已經迎來了一個拐點,而傳統車企與新能源車企在其中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將在2019年迎來小爆發周期,而2020年迎來一撥大爆發。按照廣汽新能源的發展,到2020年有望達到8萬-10萬輛的規模。2021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會出現明顯的優勝劣汰,強者將更強,優秀的企業會迎來發展大爆發?!苯邮懿稍L時,肖勇對廣汽新能源的未來充滿樂觀。
當大家都在感嘆至暗時刻將至時,或許對于廣汽新能源來說,此刻正是轉守為攻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