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接踵而至,新能源汽車的走勢也愈加明朗,并且出現爆發式增長。但是對于后續的汽車充電以及續航里程短難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電池技術仍然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所在,現階段國內針對報廢電池的解決方案并沒有很完善,業內人士預測,采取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或能夠解決新能源短板難題。
業內人士從環保的角度分析,廢舊電池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將威脅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資源浪費,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雖然動力電池中不包含汞、鎘、鉛等毒害性較大的重金屬元素,但是電極材料一旦進入環境中,電池正極的金屬離子、負極的碳粉塵、電解質中的強堿和重金屬離子,可能造成重環境污染等,包括提升土壤的PH值,處理不當則可能產生有毒氣體。此外,動力電池中含有的金屬和電解液會危害人體健康,例如,鈷元素可能會引起人們腸道紊亂、耳聾、心肌缺血等癥狀。電動汽車有應對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優勢,如果動力電池在其報廢之后不能得到有效回收,會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有違發展電動汽車的初衷。
當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有兩種回收途徑:(1)拆解回收:將電池進行拆解處理,回收有利用價值的再生資源。(2)梯次利用:主要針對電池容量降低使得汽車無法正常行駛,但是電池仍可以在其他電池容量需求較小的設備使用。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開始逐步使用的三元鋰動力電池由于含有鎳、鈷、錳等我國高度依賴進口的稀有金屬,通過拆解回收可以提取其中的鋰、鈷、鎳、錳、銅、鋁、石墨、隔膜等材料。從資源角度計算,三元鋰動力電池回收在經濟上占有明顯優勢,每噸大約能實現4~4.5萬元的經濟收益(回收成本每噸約為1~2萬),業內估計鋰電池回收工作將在2023年達到310億元。
而磷酸鐵鋰電池如果通過報廢拆解僅能夠實現每噸大約0.8~1.2萬元經濟收益,難以覆蓋其回收成本,梯次利用作為延長電池生命周期則是更為經濟可行的選擇。從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經驗來看,電池衰減到80%時,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能力將無法勝任,但仍可以應用到對電池要求不高的其他場景,從而延長電池的生命周期。
我國對于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各項體系仍不完善,各大車企也許及時的跟進相關政策,加緊實施動力電池回收的各項工作,據報道,部分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形成行業聯盟,使回收成本降低,且可以大大提高回收的效率,使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商業化、標準化成為可能。
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或將能夠有效的緩解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難題,對社會而言,動力電池回收避免了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對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完善電池回收機制是整個產業全生命周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后的動力電池相關扶持政策以及體系或將更加完善,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當前的難題,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短板局面更是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