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詩與遠方,也要科技普惠,“上進的蔚來”,智能電動車行業一直在等待。
題圖來自“外部授權”
看了蔚來的三季度財報,一位創始版車主表示:蔚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了之前的危機感。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對此表示:危機感,永遠都有。
2021年11月10日,蔚來發布三季度財報,三季度營收達98.1億元,同比增長116.6%,現金儲備達470億元。
財報的字里行間透露著“有錢”二字。
而車主紛紛在財報信息下面留言,呼吁有錢的蔚來加快腳步,增強硬件首發優勢,積極開發軟件實力,“比起新勢力,蔚來已經中規中矩了。我希望有錢的蔚來,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01 跌出第一梯隊?
10月,蔚來首次跌至造車新勢力銷量榜第五位。
一個月前,蔚來還是蟬聯銷冠的優等生,雖然新勢力銷量波動不罕見,但從蔚來日漸下滑的銷量來看,情況堪憂。
消息發酵后,蔚來火速回應:“與生產線改造有關。”據億歐汽車了解, 10月,江淮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生產線完成階段性改造,10月下旬起,合肥先進制造基地已逐步恢復生產。
秦力洪表示,“10月份的銷量其實是非常出色的,可以用創紀錄來形容,達到了歷史新高。因為工廠在改建升級,僅僅滿負荷運轉了10天,車造的少,所以交付少了。”
此外,秦力洪還透露,此次的生產線改造目的之一就是兼容ET7準時上線。
隨著工廠改建升級工作的完成,蔚來首款轎車ET7將在明年一季度投產,而江淮蔚來合肥工廠的總產能也將實現2倍增長,達到30萬臺。
言下之意,此次銷量情形是蔚來為了主力車型ET7“順產”及產能優化,并對眼前利益暫時讓渡導致。
蔚來雖然對銷量信心十足,但對第四季度的交付量缺少了些許底氣。
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蔚來預計第四季度車輛交付量在2.35-2.55萬輛之間,同比增幅約35.4%至46.9%,較2021年第三季度減少約3.8%-4.3%。
但在“缺芯”和產線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們”都一樣。
理想、哪吒、威馬10月環比均有所上漲,小鵬雖比上月交付量有所減少,仍能突破一萬輛大關。蔚來跌幅最大達到了65.5%。
02 蔚來,科技斷層?
蔚來車主當前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是:車機開機特別慢。甚至有車主調侃,車機版本越升級越卡,“聞出了蘋果的味道。”
這與軟件實力息息相關。
在《2021中國智能駕駛核心軟件產業研究報告》中,億歐智庫預計,汽車軟件在整車價值中所占的比例有望在2030年達到65%,成為未來汽車產業中的重要利潤點。
當前,軟件定義汽車已成共識,如何在汽車硬件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軟件服務,是重中之重,亦是蔚來等智能化車企繞不開的大山之一。
蔚來似乎在這座大山面前停住了腳步。
從過去一年的新聞看,蔚來做的事情,只有兩件,要么加速換電站建設,要么日常與車主打作一團。
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蔚來的動作似乎并不明顯。
看似以“互聯網思維打天下”,技能樹點滿的蔚來,本質上更像是一家側重于售后的車企。
蔚來更多付出的是對消費者的關愛和無微不至的滿足,甚至有人戲稱其為“海底撈式服務”。
蔚來向來“寵粉”,用戶也一直為其忠實地站隊歡呼,“圈地自萌”好不歡樂。
路人緣良好,也要硬實力跟上。蔚來想給人有溫度的造車企業的印象無可厚非,但人家隔壁的特斯拉,市值已經破萬億美金了,蔚來可不能沉浸在車主的”溫柔鄉“里了。
在市場和車主的眼中,蔚來作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股,一直被視為新能源浪潮下的領頭羊,背負的是中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希望。
可車主“飯圈化”顯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靠被發好人卡,蔚來不免失卻了科技公司的格調。
不少蔚來車主也真誠呼吁:“多在產品身上下點功夫吧!”
03 周邊產品,勝過主營業務?
打造令人愉悅的生活方式,蔚來底氣滿滿。
除了一年一度的NIO Day之外,似乎再難給出任何驚喜。難道只顧著生活,卻忘了創新?
除了NIO Power、NIO Service、NIO House、NIO Space這些與用車深度相關的用戶服務,NIO Life也成為蔚來用戶運營的重要組成之一,共同組成了“NIO宇宙”。
別人出的周邊是機器人,而蔚來出的周邊卻是時裝家居、茶酒美食。
蔚來,已經在享受生活中愈發得心應手。頻頻出現在設計師和文青的安利帖中,甚至有人在小紅書上發帖:蔚來的周邊產品比它的主營業務做得更好。
你可以永遠相信蔚來的審美,但銷量不一定。
不務正業的車企有很多,比如馬自達推出過金屬蒸蛋器,日產設計過智能家具,福特曾推出狗屋,豐田生產過氫動力游艇,本田還造過飛機。
友商特斯拉推出了人形機器人Tesla bot,小鵬汽車推出智能機器馬,甚至迷上了飛行汽車。
蔚來若只沉浸在生活的美好中,成為某一群人的狂歡,如何擔負得起推動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普及全球的歷史重任。
04 蔚來,離特斯拉還差多少比亞迪
蔚來的人設,也曾是"特斯拉中國分拉"(平替)。
本應更懂中國市場的蔚來,不像特斯拉出身“顯貴”,經歷了自燃、瀕臨破產、投資人撤出等事件,一直被霉運籠罩的李斌實屬不易,終于走出了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特色道路。
再看看“任性調價、把用戶當韭菜”的特斯拉,市值不僅于近日突破萬億美金,其在銷售場景中也是一車難求。
訂單充足產能不足,某種程度上來說羨煞旁人,一時無法望其項背,究其本質恐怕是特斯拉強大的產品力。
建廠、量產、交付一以貫之,產品性能領先同級且不斷通過OTA迭代更新,特斯拉將科技創新的技能值一再拉滿。
蟄伏多年的比亞迪在市值與銷量上均得到了市場的正向反饋,被視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頭號代表,取代了蔚來曾經中國車企市值第一的位置。
如今看來,蔚來與特斯拉之間,還差了不止一個比亞迪。
蔚來要想在接下來的“新能源短道速滑”中追上特斯拉,還應在技術創新與產品力提升上下功夫。
05 蔚來的危機
有車主表示,100多位產品經理負責一個日活10萬的APP實屬浪費,蔚來的服務,也越發沒有新鮮感。
如果蔚來無法再帶來更多驚喜,那么車主還會只為其優質的服務買單嗎?
蔚來面臨的風險是,一旦現在蔚來的“信徒”失去了備受寵溺的用戶服務,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價值標簽,將會絕情地離去。
在用戶日益嚴苛的要求下,蔚來的挑戰越來越大,如何在更好服務的基礎上,給用戶更好的產品,是蔚來的當務之急。
蔚來想影響并促成轉化的,仍是“沉默的大多數”。
這樣的困境,會造成蔚來無法做到下沉,難以做到科技普惠,成為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現在的蔚來成不了比亞迪,更成不了特斯拉。與其被動等待靴子落地,不如勵精圖治,聆聽用戶和市場的聲音,繼續成為“最好的中國智能電動車企”。
造車勢力已進入“戰國時代”,億歐汽車認為,車企需一同抵達未來出行藍海,締造智能電動汽車的”白銀時代“,才能走得更長遠。
正如蔚來車主所說,價格下探的新車型、不斷上升的交付量,才是王道。
正如車主所言:“蔚來可不要掉隊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