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剛化身主播、為長安遠程自動泊車技術帶貨,后腳便啟程赴京、為全國兩會獻言獻策——要說年初最繁忙的車企老總,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必算是其中一個。
時值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又到了各大車企代表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的重要時刻。長安汽車官方透露,身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朱華榮此次將帶來多項建議,其中大多數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關。
建議推出“積分池”,優化使用端管理
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全球趨勢使然,也是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至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蟬聯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累計已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有望超過180萬輛,繼續蟬聯全球冠軍。
突飛猛進的數字背后,是否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坦途?朱華榮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我國要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量的20%左右的目標,還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當其沖的是市場結構問題,我國新能源市場仍然面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高端放量、低端爆發、中端壓力明顯;從商業模式來看,新能源汽車盈利能力依然較弱,整車銷售占據主流,但當前行業規模較小,企業投入巨大,產出低于預期;產品溢價同樣存在問題,新能源汽車在操控、舒適性等方面優于燃油汽車,但并未因此形成高溢價,電池成本無法通過溢價消化;儲能單元也不盡人意,當下新能源汽車與電網互動的應用體系尚沒有建立,標準也沒有得到統一,推廣難度較大,作用發揮不徹底。
基于以上洞察,朱華榮聚焦政策規劃、積分管理、體系建設三方面,提出了《關于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的建議》。
其一,建議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各地方政府與國家戰略規劃要保持一致。
其二,建議行業組織建立“積分池”管理機制,由第三方在保證公平公正和相對市場化的前提下,結合行業積分供需情況對積分進行收儲,同時允許企業從積分池借貸積分并按一定利率償還,以此調節積分供需,穩定價格預期,便于企業提前進行資源配置,降低經營風險。
最后,建議國家電力企業牽頭建立新能源汽車與電網互動的標準體系,統一V2G等相關技術標準,出臺政策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波谷充電波峰放電,探索新能源汽車與電網互動應用,降低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成本。
事實上,這不是朱華榮頭一次在兩會上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聲。在2020年兩會期間,朱華榮共帶來3項提案,其中一條就是《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在該提案中,朱華榮建議:審視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優化頂層政策導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環境,激發消費新能源汽車動力;繼續加大對使用新能源車的鼓勵。
對比兩份提案可以發現,相比去年,朱華榮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出的建議也更加具體、詳細、接地氣。尤其是創新性提出的組建“積分池”的建議,直擊新能源車企痛點,同時也具有實際操作性,對行業發展具有啟發意義。
建議證票電子化,減少資源浪費
如果說優化產業發展規劃、組建“積分池”、與電網互動應用是著眼產業鏈提出的建議,那么,在《關于使用車輛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合格證、提升國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建議》、《關于機動車統一發票電子化的建議》、《關于車輛管理部門統一采用隨車資料中的拓印膜和照片的建議》中,朱華榮則是目光聚焦到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隨著數字化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紙質證明、證書及發票等正在不斷被電子化文件所取代,極大提高了人們的辦事效率。但作為汽車上戶上牌時必備的合格證、發票等,目前仍普遍采用紙質形式。
在朱華榮看來,在數字化時代,紙質汽車合格證、發票等都是過時的做法,既增加了管理部門的管理成本和難度,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又給用戶帶來了遺失、等待、重復操作的風險,同時還不環保。
朱華榮指出,僅在整車紙質合格證方面,整車企業每年就需要支出1億元以上的費用,而該部分費用不能為消費者直接帶來價值。同時,經過對全國16個城市的用戶登記注冊進行調研(東、西、南、北各4個城市),發現車輛生產企業提供的隨車拓印膜使用率極低。而通過代辦服務上戶的用戶,服務機構仍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造成用戶成本增加,抱怨二次浪費。
為此,朱華榮提出幾條具體建議:用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車輛合格證,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系統管理、進行網絡信息傳遞及驗證,達到車輛上戶認證管理的目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推廣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電子發票,替代紙質發票;車輛管理部門統一認可車輛生產企業提供的拓印膜和照片,車輛生產企業取消隨車拓印膜和照片,整個環節只進行一次拓印和照片制作。
“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國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僅取消隨車拓印膜和照片一項,就可將單車降低成本1元,全國每年預計減少1820萬元資源浪費。”朱華榮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