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納斯達克上市,不僅讓投資者們看到了“寒冬”中的希望,更讓更多造車新勢力們敢于去講故事籌錢。這不,小鵬汽車說話就要上市了,而它選擇的則是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看來這張桌子是用不上了。
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7月30日理想汽車納斯達克上市,包括創始人李想在內的多數高管及投資人并沒赴美“敲鐘”,而是改在北京交付中心內舉行上市儀式。在時間走到20:30分的剎那,李想按動了桌子上屏幕的按鍵,在一片歡呼聲中,理想汽車(代碼:LI)上市了。
流水的Nasdaq桌子
相比蔚來汽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理想汽車的上市過于低調,低調的傳播、低調的形式以及低調的桌子。眾所周知國內、外股票上市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敲鐘”、“敲鑼”,而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形式。NYSE把企業高管們捧的高高的,而納斯達克“敲鐘”儀式一直以來都是在類似演播室的大廳內舉行。
所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在不在美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但不為人知的是,李想按鍵上市的那張桌子是有授權的。
根據理想汽車當時上市的搭建方稱,搭建這樣一個上市儀式是需要Nasdaq官方的授權,特別是那張桌子、液晶背景墻,及字幕、字體等都是有嚴格要求的,而這張桌子更是有嚴格的使用規定,比如不能放置東西;不能按壓;儀式前后需要專門車輛運輸等。
在今年8月前共計21家中國企業赴美IPO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都用到了這張桌子,一鍵點擊將股票登上了美國股市。
有桌就有“飯”
李想為了點擊這張桌子上屏幕的按鈕,為之痛苦的奮斗了將近6年,為了理想主義而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但也不討好投資人,不陪酒,不改變自己的立場,就連7月30日上市現場搭建的費用都卡的很緊。
在我們一貫的思維中,造車新勢力是“燒錢”的,是通過“買買買”的路線實現自己產品落地的。而純電汽車又是個“風口”,外有特斯拉,內有蔚來,都為李想鋪墊好了一切,只要李想把弓射向電動汽車的靶心,找到講述企業未來“故事”的劇本,或許多數投資人就撕下了支票遞到李想手中。但他卻不,以至于上市搭建方負責人透露“這次活動費用卡的太緊了”,反應出理想汽車缺錢和“會過”的程度已經到了不上市不行的地步。
而今年,更是勒緊褲腰帶的一年,但他(李想)依然還耿耿于懷的一件事,提升產品的續航里程是否真的是用戶所需要的?從產銷研上看,提升續航真的是最終的目標嗎?
表面Diss特斯拉干翻了國內的一切企業,但卻暗地佩服其品牌理念、售后服務和充電樁建設。
在品牌方面,很多人認為特斯拉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但一開始價格并不是特斯拉的優勢,起步定位于高凈值人群。從產業“風口”看,特斯拉進入中國后并沒有借風而動,反而是一些自主品牌利用短續航車型“收割”著低價用戶。
這時候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其實并不對位,就像是某位國內一線導演談“垃圾觀眾論”一樣不靠譜。做出好的產品,自然有消費端的需求,小米、大疆都是這樣起來的。
相比特斯拉、蔚來而言,李想在推出首款微行電動車后就快速斬斷了這個項目,進而轉向增程式路線。但這個技術路線并不受投資人看好,多年前講過的故事,通過反芻在讓投資人們掏錢,顯然是個“坎”,據李想自己說,增程式一提,幾次融資都讓理想汽車陷入了僵局,甚至到沒人肯投的地步。不做純電改增程動力時,投資人表面說看不懂,但其實是不明白。
不明白的是,特斯拉以純電找投資,蔚來從服務講故事,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方式基本都是現成的,或許在投資人看來,換個尋融資的“故事劇本”該比反芻要錢來的容易。
在特斯拉首款量產車Model S推出后,有過對續航、批量交付的質疑,甚至在S、Y都成功后,Model3還依然飽受批量生產、交付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成功效仿者蔚來這,同樣被拷貝、粘貼了,在推出ES8后,也有過對續航、批量交付的質疑,之后1W輛、2W輛到7月總累計交付達到49615輛。雖然在投資人來說是個有驚無險的過程,但漫長的時間卻是煎熬。
而李想選擇的產品路線,現在看來是投資者最穩的投資。在理想ONE量產后,質疑聲音改為僅僅是對車質量的質疑。
可想而知,僅僅針對質量的質疑其實在投資者看來,并不是個事。這就是理想汽車投資人利歐股份董事長王相榮在上市后吧啦吧啦一大篇,最后總結為與李想聊了個把小時,就決定投資理想汽車,心中喜悅難掩。
理想汽車納斯達克上市,不僅讓投資者們看到了“寒冬”中的希望,更讓更多造車新勢力們敢于去講故事籌錢。
這不,小鵬汽車說話就要上市了,而它選擇的則是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看來這張桌子是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