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過去了一半,汽車行業遭遇了20年來最為難熬的半年,受疫情影響,各大車企銷量紛紛下滑、腰斬,甚至歸零,該清算的清算,該破產的破產,今年,注定是許多品牌的最后一年。
2020年過去了一半,汽車行業遭遇了20年來最為難熬的半年,受疫情影響,各大車企銷量紛紛下滑、腰斬,甚至歸零,該清算的清算,該破產的破產,今年,注定是許多品牌的最后一年。
而在新能源領域,現象更為復雜,有實力的角色繼續加碼押注,加速產出成果,湊熱鬧的品牌逐漸浮出水面,我們既能看到令人欣喜的,代表未來5年、10年的新技術不斷出現,又在見證一場場騙局被揭穿。2020的上半年,真是夠熱鬧。
刀片電池
刀片電池形如刀片,但本質上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并沒有在電池的核心材料和化學原理上進行創新。但是比亞迪通過匹配磷酸鐵鋰電池單體結構的扁平化技術和電芯直接成組方案,大幅提升了電池的成組效率和空間利用率。刀片電池將磷酸鐵鋰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提升了50%,并且能夠輕松通過在國標中已經取消的測試——針刺測試。
刀片電池很好地遏制了自燃風險。磷酸鐵鋰電池本身的自燃溫度要遠遠高于三元電池。通過比亞迪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得刀片電池散熱面積比較大,所以刀片電池產熱的能力相對下降。刀片電池采用扁平化鋁合金外殼和疊片工藝,具有很高的結構強度,同時比亞迪將電芯拉長,并固定在電池包的邊框上,這樣電芯既是能量體,又可以作為電池包的結構梁,傳統電池包一般只有4-5根梁,而刀片電池是讓每一個電芯都充當結構件,100個電池就是100個梁,這種結構設計大幅提升了電池系統耐機械沖擊和擠壓的能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采用扁平化和超長結構疊片工藝的設計,從而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相比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0%左右,應用于比亞迪漢車型的刀片電池,續航里程可達600km,在續航方面基本追平三元鋰電池。
此外,壽命長是磷酸鐵鋰電池的一個顯著的優勢。目前中國車用磷酸鐵鋰電池包,實驗室測試循環壽命在3000次左右沒問題。而實際運營當中,至少也可以達到2000次。以比亞迪漢為例,NEDC續駛里程是605公里,即使按2000次循環論,其壽命也將達到120萬公里以上。
針刺實驗事件
所謂針刺試驗,是將充滿電的電池放在一個平面上,用直徑3—8mm的鋼針沿徑向將電池刺穿,一小時內不發生起火和爆炸,視為合格,目的是模擬電池的內短路的過程,以檢測電池的安全性。
事件發生于國內兩大電池巨頭——比亞迪與寧德時代之間,起因是這樣的,3月29日比亞迪舉辦了一場超級發布會,王傳福董事長帶著刀片電池,上演了一出“針刺試驗”的大戲,而寧德時代董事長則表示:“有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于電池安全”。就此,兩家關于電池安全的矛盾正式形成,雙方你來我往又分別作出多次回應。
實際上,諸多后期評論都表示二者的拳打偏了,比亞迪的針刺實驗可能并非針對寧德時代,只是在營銷宣傳過程中想要放大刀片電池在安全性方面的優勢;與此同時,“不夠安全”的三元鋰電池絕非是需要淘汰的對象,相反,在能量密度等等方面,三元鋰依然存在很強的未來優勢。
之所以說他們的拳打偏了,是因為電池安全只是整車安全的一部分,如今的電動車已經能夠提高車身、系統安全來進一步保護電池,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進一步強調綜合安全能力,而非僅限于電池本體的安全標準。
無鈷電池
5月18日,蜂巢能源正式發布了旗下兩款無鈷電池產品,并分別將于2021年6月和2021年下半年實現量產。這也是特斯拉和寧德時代都在加緊研發的技術方向。
鈷元素作為稀缺資源,2018年數據,鈷元素每噸價格從2萬美元暴漲至9萬美元。在不犧牲高能量密度的技術路線前提下,如何減少對鈷元素的依賴,成為當下全球電池供應商和車企都在想各種辦法減少鈷在三元電池中的含量。
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產品,采用疊片工藝,矩陣式PACK設計,能量密度提升5%,循環壽命提升10%,實現0.25s/pcs,同一時間可疊兩片極片。通過三項關鍵技術:陽離子摻雜技術、單晶技術、納米網絡化包覆,顯著改善了無鈷層狀材料的鎳鋰離子混排問題以及循環壽命的問題,使無鈷材料跨過這些關鍵障礙,走到規模化應用的階段。
第一款產品是是基于590模組的電芯設計,電芯的能量密度達到245wh/kg;這款產品的特點,是在通用化電芯尺寸設計基礎上完成的。它能夠搭載到目前大部分新的純電平臺上,在整車端能夠實現15年120萬公里的質保。
第二款是L6薄片無鈷長電芯,容量226Ah, 這款產品正在與哈弗一款全新高端車型進行適配,在矩陣式PACK設計支持下,將成為實現880公里的續航里程的車型。
大眾布局電動車
大眾集團計劃到2025年旗下品牌共推出超過80款新能源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及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占公司總銷量的20%—25%。根據大眾集團規劃,到2022年長春、青島、安亭、佛山、儀征將各有一處新能源工廠。
伴隨著工廠、車型的擴張計劃,大眾也開始正式布局國內新能源領域。5月份,大眾完成了2筆花錢任務,先是出資10億歐元,獲得江汽控股50%的股份;后又出資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的股份,并成為其最大股東。而國軒高科在動力電池的出貨量上,僅此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此外,大眾也為新車型的開發做足了準備——MEB平臺,MEB與目前的MBQ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基于大眾模塊化理念而來,具有極強的擴展性,可根據需求和定位,打造不同車身軸距,以及不同的調校和續航里程,但是由于去除了傳統的內燃機,以及動力電池的增加,在布局架構方面有著自身特點。
新能源淘汰賽
近期網上流傳著一張滿是新能源品牌車標的圖片,這張圖片應該是誕生于幾年前“全民入局新能源”之際,這次經過簡單修改再次火了起來,圖片中凡是畫上紅叉的,就說明這個品牌已經倒閉了,雖然這張圖片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新勢力倒閉潮”確實不是胡說。
游俠汽車算是開創了“PPT造車”的先河,本以為這算是新勢力造車中最過分的行為了,但近幾年曝光了各種新能源騙補貼事件后,讓我們意識到“PPT造車”只算是組織大家開了一場公益性party而已,實在談不上危害。
能稱得上危害的,已經被立案調查了,比如最近新聞頻出的賽麟汽車,從6月23日開始,賽麟公司工廠和辦公樓被全面查封、賬戶被凍結,董事長王曉麟等人因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挪用巨額資金等問題,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此外,還有些名噪一時、相對體量較大的品牌紛紛陷入危機,比如經歷過4輪融資、總計拿到84億元的拜騰汽車已經進入停工停產模式,目前還在等待下一步動作;定價超過70萬的前途K50在上市之際也曾掀起一波小水花,不過最近有消息曝出,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已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欠薪傳聞層出不窮。
電動車自燃
進入夏季,電動車自燃話題再次別提及,上半年發生了兩次影響較大的新能源車型自燃事件,分別發生在新勢力品牌理想和傳統車企廣汽新能源上。
5月8日,有微博網友曝出長沙街頭一輛理想ONE發生起火,車輛前機艙部分燒損嚴重。經官方事后調查,發現是附著在發動機排氣管上的車漆防護墊被高溫引燃。經過對事故車輛的拆解確認,事故車輛增程器和燃油的油路管道良好,整個燃燒過程都未發生斷裂和燃油泄露。同時,位于前機艙的雙電機、電機控制器、高壓線束,以及車身中部的電池,沒有燃燒和結構損傷,高壓線束的絕緣層沒有損壞。
很顯然,這是一起人為事故,并非技術原因導致,得到這個結果的廠商和廣大車主們也算是長出一口氣,不過,也暴露了這個品牌交付前不夠嚴格的檢查流程。
相比之下,廣汽新能源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大,5月18日,廣州楊桃公園南門東側停車場內一輛廣汽新能源Aion S突發自燃。這輛Aion S當時是停在車位上,不在充電狀態,車內也沒有司機。
但截至今日,官方尚未公布調查結果,到底是NCM811電池惹的禍,還是另有原因,廣汽新能源的態度有些躲閃。參考理想one在自燃事件中的響應速度和回應態度,廣汽新能源在這方面的表現令人不夠滿意。
總結:汽車行業正經歷著未曾有過的變局,疫情的出現也加速了很多問題的暴露,不過,那些踏踏實實造車的,也逐漸得到了更多的認可,近日,理想one交付突破10000輛,蔚來美股價格不斷上漲,還有早前的小鵬P7成為首款NEDC續航突破700km的量產車,提到這些,只會讓更多的新勢力們更顯尷尬。
文 | 新浪汽車
(責編:曹筱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