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很早以前,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被稱為汽車圈“中國通”的戴雷,對此掌故已是諳熟于心。這樣勵志的故事也映射在現實中,2016年3月戴雷與畢福康攜手,創立了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拜騰,變成“造車新勢力”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眼下時間已過3年,中國電動車市場從高速增長走向徐步徜徉,用戶們從恣意采購變成持幣待購,“新勢力”從銳意進取轉型退守孤城……萬世已過,時過境遷,拜騰還是那個拜騰,高層還是那套班底,工廠還是彌漫在基建土灰上,車還是沒有交付。從上到下,拜騰“就是不著急”。
“先發也有可能是風險。”不久前的廣州車展上,拜騰首席客戶官夏安德仍然是不徐不疾,M-BYTE樣車只能停在展區,在他看來已經足夠。然而問題是,如果“先發”是風險,拜騰就拖著“不發”嗎?現在“不發”,以后還有機會嗎?說到最后,只有一個問題:為何拜騰人都這么肯定,遲到并不可怕,自己肯定會“一鳴驚人”?
這樣的自信,會來自拜騰的布局嗎?除了布局中國市場,其還爭取到美國加利福尼亞經銷商許可證,并獲得美國多家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充電網絡互操作協議。先有市場,再有產品;國內未起風浪,已經出海國際,這也是一種能力。
只是建立在產品之外的能力,能夠起到多大作用?
“我該如何存在?”
在電動汽車市場,曾經發生過“先有市場,再有產品”的玩笑。
2017年6月16日,李想的“初代理想”SEV汽車尚未發布,已經與法國分時租賃運營商CLEM簽訂合作協議,在歐洲運營相應車輛。不過協議簽訂不滿一年,李想就放棄了SEV計劃,全力推進SUV產品。從那時起,平地起驚雷的“新勢力”,失去了“萬事皆有可能”的光環,“先有市場,再有產品”終是靠不住。
其實靠不住的,又何止他們的口號?2018年末,以威馬EX5在成都研究院園區內起火發端,“新勢力”的熊熊烈焰已經變得勢不可擋。蔚來和小鵬是率先交付新車的廠商,這火也很快蔓延到他們的身上,同時也伴隨著漏風、跑電、斷軸、車場被列為“被執行人”等不同樣式的非議。用戶才發現,“新勢力”的問題不是“產品優劣”,而是“能力有無”。
沒有能力,只能是個死,因此抓住一切機會,在快被用戶忽略的時候努力“冒個泡”,也算給交付定金的用戶一個心安:明明是汽車難產,股東撤退,奇點總會推送“獲得伊藤忠商事增資”的消息;明明是推遲交付計劃,李想就承諾為用戶“免費升級至2020款”。一些不理想的結果,慢慢被粉飾得不那么難看。
既然如此,拜騰也要做點什么。“管理層地震”、“C輪融資無果”、“年內交付計劃破產”……進入2019年,拜騰走得并不順,總得擠出點好消息,于是有了這張布局全球的美好愿景。耳聽聲量越來越小,發布出海的計劃證明自己的存在,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計劃永遠是靠堆積時間才能實現的,這能為拜騰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何況在拜騰的官網上,張貼著“布局全球植根中國,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企業理想,出海這一步遲早要走的。自己已經遲到,此時喊一聲可謂一舉多得,很有必要。
只是在此之前,應該對客觀實際作出判斷:用戶的沉默,來自遺忘,還是忽略?要知道,M-BYTE在2019年9月法蘭克福車展上才亮相;兩個月后,新車來到北京798鏡湖藝術空間。這段時間內,新勢力們已經經過市場春夏秋冬,嘗盡酸甜苦辣,將成熟寫在臉上。
倒是拜騰,新車仍然停留在溫室中。對整個市場而言,他們還沒建立起對該品牌的最初印象,只能選擇忽略,根本沒有機會遺忘。此時公布出海計劃,猶如面對無限放大的靶心,手槍中只有空空的彈夾。
前一段時間,“新勢力”集體觸礁,已經印證傳統汽車廠商的推斷:造車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沒有長年累月的積累,依靠接入網絡就能擊敗BBA(奔馳、寶馬、奧迪),形如癡人說夢。蔚來、小鵬、威馬……所有胸懷偉業,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企業,最終都不是“一飛沖天”的大鳥,那么拜騰如何證明自己可以“一鳴驚人”?這太難了。
“一無所有”
存在感是個縹緲的東西,不過還是應該刷一下。只是有些問題不能明確,存在感再強烈只是海市蜃樓。
“拜騰不只是新勢力,更是新實力。”戴雷的行事風格,就是用面若平湖的表情,講出激雷萬丈的豪言。一句“新實力”,中國市場已經不夠,至少再加個美國市場的蛋糕,才能填滿胸中的空缺,否則也不會布局經銷和充電合作等具體安排。
坦白講,戴雷的觀點并不全錯。對所有廠商而言,中國市場可能真的不夠了,確實需要國際市場提供能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杰表示,自2018年7月開始,國內汽車市場銷量開始出現下滑趨勢,直到現在下滑仍然沒有停止。“以目前數據推斷,2019年汽車銷量降幅約為10%。”姚杰表示。
既然國內市場力不從心,總要有個增量市場提振士氣才好,可是全球哪里的情況會更好呢?很多人曾經給出答案,卻沒有人認為是美國。根據第三方數據,2019年美國汽車銷量將會下降至1700萬輛以內,這是自2014年以來的谷底。
換言之,拜騰即將面對的,是在兩大存量市場找機會,同樣供大于求。
“雖然2019年有很多挑戰,但(拜騰)對中國高端市場非常樂觀。”從夏安德的觀點不難看出,被拜騰盯上的是一個小眾群體。他們擁有極強的消費能力,且對價格并不敏感,是各企業爭奪的高凈值用戶。
既然所有企業都在爭,相同的問題再次出現:用戶為何選擇名不見經傳的拜騰呢?何況面對業績下滑,傳統車企都在調整策略。為了度過市場冰河期,降價也成為刺激業績增長的重要手段。寶馬X系列、奧迪A系列以及特斯拉部分車型,都開始啟動不同程度的降價活動,用戶為何購買性能不確定,價格還不低的新產品?
無論外界如何質疑,拜騰還是決定開啟國際國內雙線作戰,向傳統車企虎口奪食。戴雷信心滿載,仍然對“新勢力=新實力”的定式堅信不疑。如此情緒,透著脫離時代的盲目。如此夸張的自信心,還是2018年“新勢力”的群像:那時候,他們年輕所以無畏,無畏所以無敵。
不過只用一年的時間,現實已經讓“新勢力”的尊嚴打碎。已經推出新車的公司,沒有一家的新車沒出過問題;沒有推出新車的公司,似乎將一直沉睡下去。潛移默化之間,“新勢力”的價值漸漸失去含金量,只有拜騰以此為榮。
“全新的項目只有在中國才能做起來,在歐美澳洲都完全不能想象。”在戴雷眼中,市場的狀態還是數年前繁榮富貴的模樣。只是眼下的自信,更像是無源之水。
黎明前夜
自信是好的,只是不應盲目。現在拜騰缺少的不是自信,而是對客觀實際的理性認知。沒有憂患意識,拜騰面對的未來將異常艱澀。
不久前,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要達到25%,這一度讓業界振奮不已。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增長是可以預見的,風口會越來越大,只要企業能活下去,就能有希望。
不過對所有企業而言,活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畢竟這是一項五年后的規劃,很多企業的壽命不會那么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預計2020年國內汽車銷量將達到2250萬輛,相比2019年下滑10%。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眼下這一關,是整個行業進入調整期,高端車市場同樣難以幸免。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豪華車市場品牌指數為54.9%,環比下降8.8%。這個被拜騰鎖定的細分市場,正在經歷震蕩期。換言之,企業期待享受五年后的產業紅利,需要先過明年這一關,活在當下是頭等大事。
更為殘酷的是,在承受下行壓力的同時,拜騰還要抵抗強大的競爭對手。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生產數百輛Model 3,獲得銷售許可后即可上市;寶馬已向德國丁戈爾芬工廠投放4億歐元,直等2021年純電動汽車iNEST吹響反攻號角。掐指一算,這些熱門產品發光發熱的年歲,大約是在2025年前后。
“成本控制是傳統公司的核心能力,他們將利用價格優勢來屠殺新玩家。”在拜騰啟動B輪融資時,已有投資人做出上述預判。可以預見的是,幾年之后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廠商之間的白刃戰不可避免。缺少資本支撐,怕是很難突出重圍。
遺憾的是,拜騰偏偏缺錢。從A輪至C輪的兩年多時間內,拜騰融資額度只有約12億美元。雖然戴雷不會像李斌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營銷,也沒像李想那樣為延期交付支付高昂成本,但是市場和推廣始終是躲不過的一關,如此單薄的積蓄能支撐多久?
接受采訪時,戴雷表示,在拜騰的各項成本中,研發占比為75%,供應商服務成本為20%,生產成本為5%,留給市場的費用可以忽略不計。當寶馬、豐田、特斯拉揮舞打折券搶奪市場時,拜騰很難找到理想的擋箭牌。
在拜騰內部,所有人都期待著黎明的曙光,不過他們尚未看到眼前的黑暗。
結語
在“新勢力”集團中,拜騰的起步并不算太晚,行業經驗也不算薄弱,不過在此刻仍然沒能交付新車,甚至安于遲到,正是其進入不確定狀態的關鍵。
遲到讓拜騰失去了敏感,讓它跟不上節奏,看不清時代:在其他廠商剛起步,心氣兒高懸在天花板上時,拜騰的表現太過靦腆收斂;在其他廠商遭遇問題,應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時,拜騰則又進入自我陶醉狀態。整體上,拜騰的表現總是慢半拍,這落后的半拍很致命,也很無奈。
當戴雷被問及為出身傳統企業,為何還能擊敗傳統企業時,他認為,傳統工程師文化禁錮著舊勢力的思想,墨守成規讓他們終將會被時代拋棄。不過從拜騰的表現來看,與時俱進也不是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