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造車新勢力中,哪吒與極越相繼遭遇重大挫折。其中,極越的突發崩盤尤為令人震驚。從公司背景來看,極越依托百度與吉利的支撐,主打機器人智能汽車創新賣點,已經贏得一定認可。反觀哪吒,其曾榮登造車新勢力銷量榜首,不僅手握稀缺的造車資質,還構建了相對健全的產品系列。兩者均具備一定先天優勢。然而,它們卻似乎一步步陷入了困境。哪吒的困境或許還能從一些跡象中捕捉到端倪,但極越的“瞬間倒塌”則顯得尤為突兀,引人深思。
這一系列事件是否預示著,未來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將變得更加殘酷而直接?又或是市場已接近飽和狀態,難以再為參與者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此外,兩家企業領導者的共同特點——無論是哪吒原首席執行官張勇還是極越首席執行官夏一平,他們都不是以網絡影響力和融資能力見長的人。這一共性是否意味著,缺乏強大的融資能力是制約新勢力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年終臨近,造車新勢力領域傳來的陣陣“驚雷”,預示著它們即將迎來一場嚴峻的年終考驗。
“爆雷”不分“老少”
近期,哪吒汽車步入了“風雨飄搖”的時期,先是面臨上市公司的債務追討,隨后又遭遇張勇卸任等高層人事變動,近日更是接連傳出股權被凍結的消息。此前,哪吒汽車已多次被曝出工廠停產、裁員降薪、被供應商訴訟追債等負面新聞,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11月,哪吒月銷量驟降至1500輛,同比下滑高達85.10%,環比也大幅下滑了75.00%,更是佐證了其不佳的運營狀態。作為與“蔚小理”一同誕生并成長起來的造車新勢力,哪吒汽車即將迎來其十周年的里程碑。回想起2022年榮登新勢力銷冠的輝煌時刻,如今的哪吒汽車無疑令人唏噓不已。
哪吒汽車的動蕩尚未平息,另一個更大的“雷”已經炸響。年輕的極越汽車一夜之間“崩塌”的消息震驚了整個汽車行業。從被曝出“原地解散”至今,極越汽車在短短幾天內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甚至有直播間在極越汽車的車頂上擺出了1.98萬、2.98萬的價格牌,引發受眾的不斷詢問。盡管這些行為被質疑為“冒牌引流”,但極越汽車的敗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極越汽車爆雷的那晚,一位直播間主播正在熱情地推廣新車產品,突然一位極越員工走進來告知公司倒閉的消息。主播初以為這只是個玩笑,但隨后得到證實后,瞬間淚崩并發問哪個大廠可以接收他們,場面令人心酸不已。“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淘汰那些銷量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國內車市仍在持續蔓延的價格戰,對于還未形成市場規模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債務是最后的稻草
哪吒與極越的當前境遇,從產品而起,以債務為終。哪吒汽車在向高端化轉型的道路上遭遇了明顯的挫折。起初,哪吒汽車憑借哪吒V、哪吒U等5萬~15萬元區間的高性價比車型成功打開市場。2023年推出的中高端車型哪吒S和哪吒GT卻未能贏得市場的青睞。哪吒S的起售價高達19.98萬元,最高配置更是達到了34.18萬元;哪吒GT的指導價則在17.88萬元至22.68萬元之間。由于品牌認知度與車型定位的不匹配,消費者對哪吒的高端車型接受度較低,這直接導致了其整體銷量的下滑。
更為關鍵的是,融資難題幾乎成為了哪吒汽車發展的瓶頸。哪吒汽車的創始團隊主要源自傳統車企,其融資理念未能與時俱進,導致在融資方面困難重重。2021年之前,哪吒汽車的融資總額不到70億元,而蔚來在2017年一年的融資額就達到了16億美元。資金不足使得哪吒汽車在發展過程中處處受限,無論是新產品研發還是產能擴張等方面都無法與競爭對手相提并論。當裁員降薪、供應商討債等問題被曝出后,哪吒汽車也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應對。
至于極越汽車為何會“一夜崩塌”,汽車行業專家魏明(化名)認為,除了市場表現不佳外,內部管理混亂和財務問題也是企業的重大問題,更何況是一個根基尚淺、立足未穩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有內部人士指出,極越公司的管理層決策頻繁且缺乏長遠規劃,許多項目在推進過程中未能得到有效落實,導致有限的資源被嚴重浪費。例如,在未進行明確規劃的情況下就招聘了直播主播,企圖通過在線直播吸引消費者,但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加重了財務負擔,最終被直播平臺追債。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問題,使得極越這一新品牌尚未形成向上的號召力,反而被一層“黑霧”所籠罩,市場銷量更是難以有所起色。
今年前11個月,極越汽車的交付量僅為1.4萬輛,月均交付量僅為1300輛。即使在11月宣布降價3萬元后,也未能引發銷售熱潮,整體銷量與當初的期望相去甚遠。“造車新勢力本身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曾欣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地謀求發展,總想尋找捷徑或者只顧謀取私利,那么即使股東給予再多的資金支持,擁有再多的人才也無法取得成功。
市場還能容下誰
明年,造車新勢力即將邁過十年的重要門檻,并逐漸呈現出顯著的分化趨勢。對于愛馳、極越等部分新勢力而言,昔日百舸爭流的盛況已成過往云煙。在這些“不幸”的品牌未能挺過“黎明前的黑暗”之后,不禁讓人深思:未來的市場,還能容納哪些玩家?
在崔東樹看來,造車是對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嚴峻考驗。一些造車新勢力車企因缺乏經驗和專注度,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或研發、采購投入過大,最終可能不堪重負。此外,在創業初期,供應鏈體系尚未健全,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只有及時有效的融資和明智的策略,才能幫助企業挺過這段“至暗時刻”,否則便面臨淘汰的風險。
曾欣表示,始終保持正確的戰略方向,把握機遇,強化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是打造優良產品的基礎,也是生產和發展的有力支撐。新勢力企業一旦有了正確的決策和方向,就應專注于技術創新。特別是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大潮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始終是發展的方向,也是新勢力謀求發展的基石。只有在這些領域深耕細作,甚至不惜傾盡全力,才能掌握核心技術,鑄就強大的競爭力。
仍在市場競爭中奮斗的造車新勢力也在不斷思考和調整策略。理想汽車推出純電動車型,小鵬汽車開始謀劃混動及增程車型,蔚來推出了第三品牌。曾欣表示:“靈活多變的市場策略并非靠運氣,而是靠實力。”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造車新勢力只有掌握更多核心技術,才能適應多變的產品需求,鋪就生存之路。如今,新勢力群體的競爭愈發激烈,行業機遇的窗口期可能僅有3~5年。
回望過去一年的艱難曲折,我們期待著新年曙光的到來。極越等品牌或許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成為歷史的塵埃。零跑正憧憬著依靠“端到端”技術更上一層樓;蔚來正忙著點亮“螢火蟲”計劃;何小鵬則因近期MONA 03的銷量戰報而滿心歡喜……新勢力,新一年,誰能挺過一年又一年?面對大考,整個行業都在密切關注,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