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合資和國產車的競爭絕對越發激烈,逐漸出現一大怪象——合資車扎堆造低端車,國產車扎堆高端化。相信不少網友已經有切身體會,合資車型是越來越便宜,比如跌破5萬的瑞納,還有6萬多起售的VA3,合資車不再那么遙不可及。而國產車卻越來越貴,長安CS85 COUPE或者是領克和WEY,高端車型豪華品牌相繼登場,和合資品牌的發展之路出現分歧。
對合資車型來說,向下是迫不得已。在中高端市場布局,合資品牌車型布局相對完善,而低端確實相對的短板和空缺所在。首先是受成本限制,在低端領域的車型種類選擇少,但低端市場的需求量和潛在購買力卻不少,國產車現如今在該領域靠著低價混的風生水起,自然就吸引了合資品牌的目光,向下是為了銷量,也是為了完善品牌的產品架構和布局。除了主打高端奢華的豪華品牌,家用車想要存活,必須要涉獵廣泛,涵蓋目標群體多才能保證銷量,只有推出低中高多種類型的產品,才能夠應對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對國產車來說,向上扎堆高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一也是為了完善架構和布局,其實買過國產車的網友都知道,目前國產品牌側重點都放在了入門級市場,向上很少有對應的產品和車型,而向上的需求量也很大,這就意味著這部分份額和銷量就要拱手讓給合資車。而國產高端車型相繼登場,不會再出現有錢想買國產車,但沒有車可選的尷尬局面。尤其是現在年輕消費群體當道,對車型品牌的包容度高,樂于嘗鮮,這個時機對國產車實現高端化來說是個好時期。
其次就是從品牌長遠發展角度來看,走低端是不長久的,看寶駿就能知曉,消費需求和熱點的變化,靠低價取勝的寶駿多款爆款車型相繼折戟,影響品牌銷量表現,所以寶駿的高端化也就這么提上了日程。低廉的標簽伴隨國產品牌多年,嚴重影響口碑和銷量表現,購車的時候不少消費者下意識還是覺得國產車不夠穩定,可靠性差。改變和突破、撕下低端標簽,就要從高端化開始。就是通過這一款款高端豪華國產車來為國產車正名,現在的國產車變了,不必合資車型差。
所以雖然看上去國產車和合資車走的截然不同的兩條路,一個越來越便宜,一個卻越來越貴,其實兩者都是在完善產品的布局和架構,針對性的彌補品牌目前的短板和空缺,讓品牌整體發展更加均衡,才能在車市中走的更遠,并且車市大環境表現低迷,車企品牌為了尋求新的銷量增長點,不得不向此前未涉足的領域進軍,做一些新的嘗試,這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能占據更多的銷量和份額,抵御當下車市的寒流沖擊。
來源:圖說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