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比亞迪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快報,2018年全年營收達到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90億元。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利潤 達到12.63億元,環比增長20.52%。
2018年,國內廣義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銷量比上年下滑80萬輛;從狹義乘用車產銷量來看,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
乘用車整體市場下滑也體現在了細分市場。在細分市場領域,轎車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全年整體銷量1117.3萬輛,同比跌4%;SUV全年累計銷量951.3萬輛,同比跌5.5%;MPV全年累計銷量166.4萬輛,同比跌17.4%;另外,2018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全年銷量98.5萬輛,同比大增88.9%,成為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上唯一的增長點。
宏觀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購置稅政策退出等多重因素疊加共振影響。近20年來,中國汽車銷量首次出現下滑,無疑是給了長期看漲的中國市場一記重擊。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也迎來了一次小規模的行業洗牌,中國部分車企虧損嚴重,最終出讓股權,成為新勢力造車企業獲得造車資質的另一種方式。一汽華利一元出讓100%股權,拜騰收購獲一汽華利得其造車資質;神州收購寶沃汽車6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力帆集團以6.5億元將旗下持有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車和家獲得其生產資質……
從2018年的細分市場銷量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新能源汽車成為2018年唯一的增長點。不同于普通汽車廠商,2018年比亞迪乘用車總銷量為500,028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227152輛,僅比燃油車272876輛的總銷量低5萬輛,連續4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從車型布局結構來看,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已經接近總銷量的一半,相比于國內大部分車企而言,比亞迪的車型結構更加合理。在國家雙積分政策的影響下,比亞迪無疑已經走在了前列。
今年1月,比亞迪銷售業績再度實現了“開門紅”,新能源汽車繼續延續了高速增長的態勢,1月的銷量達到2.87萬輛,較去年同期0.73萬輛同比大增291.11%,這也是比亞迪首次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了燃油汽車。
在動力電池領域,2018年比亞迪全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為13.37Gwh。2018年,比亞迪動力電池已經從內部供應為主轉變為對外開放的模式。目前已經實現了與一大批汽車廠商的強強聯合。據比亞迪此前在投資者調研時透露,東風已成為了比亞迪的動力電池的客戶,長安也與比亞迪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還有海外客戶在與比亞迪洽談合作。
2018年12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透露,比亞迪正計劃在歐洲和美國建立汽車電池工廠。比亞迪在電池上的海外擴張計劃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比亞迪的行業地位及整體競爭力。
2019年,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退坡,又是對新能源車企的一次考驗,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或許也將迎來一次小規模的行業洗牌。補貼退坡,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終將回歸到產品和技術的市場化競爭中。比亞迪是國內唯一擁有電機、電池、IGBT電控方面技術的車企業,相對于國內其他車企,比亞迪的產品布局更加完善,三電技術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在補貼退坡的壓力下,或將成為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