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則來自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大數據中心)的通知引發了行業的關注。通知原文如下:
為保障各企業數據聯調對接“國家溯源管理平臺”的工作順利完成,茲定于2019年3月15日(周五)上午9:00-12:00在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中心(海淀區西三環北路甲2號,國防科技園5號樓2樓)第六會議室開展“國家溯源管理平臺”接口聯調會。
注: 因會議室容量限制,本次會議人數控制為30人。以報名先后順序為準。請有意愿的單位報名參加。另“國家溯源管理平臺”接口聯調交流會將不定期開展,請及時關注通知。
顯然,根據上述通知,快速將國內已推廣新能源汽車接入管理平臺,通過對已上牌新能源汽車數據的及時監控,準確掌握車輛運營信息及零部件數據,為下一步補貼清算提供依據,已然成為了這次會議將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然而,對大多數整車企業和相關數據接入單位而言,并未對此次會議的中心思想開展進一步解讀。作為國家指定的新能源汽車數據監控平臺,大數據中心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逐步承擔起過往補貼清算及新能源汽車下一步補貼發放核準的職責。
貿易問題導致補貼停止?不會吧!
就在昨日,一則流傳于網絡的稿件,將新能源汽車2019補貼政策暫未發放的消息與中美貿易談判聯系在了一起,并引發了行業輿論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發放問題的持續關注。而事實上,在這則稿件發布的一周前,春節假期剛過,電車匯團隊隨即收到了諸多企業的詢問,大家紛紛對補貼政策的發放時間十分關注。
據電車匯了解,在隨后的一周內,以宇通客車為首的商用車企業,和以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為首的乘用車企業,紛紛表示暫不關注補貼政策發布事宜,全力“搶單”,2019補貼政策目前何時發布尚無通知,不同部委間因補貼標準、補貼清算機制還沒形成最終一致共識,給區區補貼政策的發放扣上中美貿易問題的帽子,顯然不符合事實。
不過,對于此前已推廣并完成上牌的新能源汽車,工信部已開始集中整治。春節前后,第316《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和第31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相繼發布;工信部第39號令《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落地執行,以及本文開頭提到的監控平臺的接入要求,已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清算套上了“緊箍咒”。
2019年,中央財政給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預算,僅150萬輛,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官方數據,目前尚有2017年近68萬輛、2018年近90萬輛新能源汽車尚未申報并清算國家購車補貼。如此數據,可以預測的是,若2019年根據2017-2018的補貼缺口開展清算工作,2019年上牌的新能源汽車,將推遲至2020年才可獲得補貼,因此,工信部種種政策發布毫無疑問說明了一個事實:政府將在2019年補貼中,全力規避粗制濫造甚至歷史遺留車型違規獲得補貼,部分沒有達到約定標準的已推廣車型,將無緣補貼。
在電車匯看來,2019年后補貼清算的核準,都會通過對應車輛的實際運營效果來界定,而從目前來看,已經有三大清算限制標準需從車型實際運營數據中核定:
1、2萬公里里程達標的時間限制(2年)
早在2016年12月29日,工信部下發《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非私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要超過3萬公里才能領取國家補貼,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隨著2018年補貼政策(財建〔2018〕18號)發布,里程要求終于降至2萬公里。不過隨著2020年后補貼取消的時間點逼近,2019年或將新增“2年內完成2萬公里運營里程”的時間要求。這也意味著,目前未達標、運營異常的車輛,如果沒有切實措施,幾乎不可能再拿到補貼。
2、申報清算補貼的車輛規模要求
為減少清算、核查等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量,2019年或將推出申報清算補貼的車輛規模要求,具體來看,乘用車清算車輛要求大于10000臺、客車清算車輛要求大于2000臺、專用車清算車輛要求大于2000臺。以此來看,推廣規模不達標的車企顯然基本無緣補貼清算。
3、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的車企,取消補貼資格
有目共睹的是,2018年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密集出現,工信部也于去年9月相繼對客車、乘用車、載貨汽車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詳見《查出問題直接斷補!工信部對新能源乘用車、物流車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而這一安全監管思路同樣體現在2019年補貼政策新增條款之中。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的車企,取消補貼資格的同時甚至追回已下發的補貼資金。
基于以上政策背景及現狀,在補貼清算過程中如何界定新能源車輛是否達到相關要求,據電車匯了解,這一布局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展。2016年11月29日,工信部組織相關單位在北京市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宣貫會,時任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的瞿國春強調,建立健全國家、地方、企業三級監測平臺的監管體系。目前這一監管體系已經建成。
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平臺累計接入新能源汽車156.25萬輛,其中乘用車占接入總量75.8%,客車占接入總量12.6%,專用車占接入總量11.6%。
未來一段時間,整車企業想要申請國家補貼,必須要經過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平臺的檢測實際數據才可申報;另外一方面,隨著補貼逐步退坡并向運營端轉變,未來恒定新能源汽車運營效果并給予運營補貼的相關事宜,也將由監控中心出具第三方認證。與此同時,隨著財政補貼資金退出時間點一步步臨近,部分已推廣達標車型也將無處遁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