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逐步放棄了一些原有的業務,將目光更加聚焦在自動駕駛和電動化領域。
近日,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公布了2018年全球銷售業績,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全年銷售額增長1.5%,達到779億歐元(約合6008億元人民幣),其中貢獻最大的仍然是汽車部門,該部門銷售額增長了2.3%,超全球汽車產量增速,銷售額達到470億歐元(約合3624億元人民幣),占比公司銷售額60%。
分地區來看,2018年博世集團在歐洲地區實現了積極的業務發展,銷售額增長了2.1%,達到410億歐元,主要原因是德國市場和奧地利市場增長出色。得益于汽車業務發展,北美市場的銷售額為123億歐元,名義上較去年增長2.8%。
南美洲市場的銷售額仍低于去年水平,地區核心市場巴西和阿根廷均受到極為不利的匯率影響。按名義價值計算,南美市場銷售額下降了7.8%,為14億歐元。亞太和非洲市場的銷售額實現0.4%的增長,達到232億歐元,在調整匯率影響后增長率為3.1%。目前,亞太和非洲地區為集團貢獻了近30%的銷售業績。
2019年初,博世集團重新定義了公司總部與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協作方式。鄧納爾博士表示:“在博世轉型成為領先的物聯網技術及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過程當中,我們希望公司總部為各業務部門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
為此,博世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隸屬于工業技術部門的包裝技術業務的出售事宜,同時隨著柴油車市場需求的下滑,博世已經減少了600名柴油發動機研發工作人員。這意味著,博世作為一個全球領先的工業技術公司,正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方向,特別是集團旗下最大板塊汽車領域,自動駕駛和電動化成為其未來主攻的方向。
自動駕駛是博世的研發重點之一,因為這一市場蘊含著巨大潛力。從2015年到2030年,個人交通出行量將增長50%。因此,分析人士預測未來十年內,自動駕駛軟件和硬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600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250萬輛按需出行的巴士中,絕大部分都將實現無人駕駛。專家預計,到2035年,與共享出行業務相關的銷售額將接近1600億美元。
博世表示,到2022年,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前期投入將達到40億歐元。目前,約有4,000名博世工程師正在從事自動駕駛的研發工作,并與戴姆勒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當前,博世研發的集雷達和攝像頭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已經搭載于長安、吉利等品牌車型上,實現了私家車L2級以及L3級的部分自動駕駛功能,并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博世預計2019年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銷售額將達20億歐元。到2020年代初開始部署L4及L5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
而作為與自動駕駛密不可分的人工智能方面,博世也正在加大研發力度,為了實現全面掌握人工智能技術,躋身全球領先行列的目標,博世計劃到2021年將公司人工智能專家團隊從1,000名的規模擴充至4,000人。目前博世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即應用于自動駕駛的多功能攝像頭,該攝像頭在圖像處理算法中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能幫助車輛識別行人,并迅速判斷和預測其行為。
隨著全球能源問題的嚴峻,電動化成為所有汽車公司研究和決策未來的重要方向,作為汽車行業的上游產業,博世的汽車業務也逐步聚焦在電動化領域。博世目前已經與包括蔚來(Nio)和拜騰(Byton)在內的中國數家傳統及電動汽車制造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自動駕駛和電動交通領域展開重點合作。
與此同時,博世全新開發的48伏電池已經在中國正式實現量產。預計到2030年,全球20%的新型電動汽車將使用48伏電池。此外,博世正式宣布將全資收購電機制造商EM-motive,進一步增強其在電動交通市場的競爭力。博世還計劃于2025年在電動交通領域的業務銷售額增長十倍至5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