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有哪款車值得你多看它兩眼,奧迪的首款純電動車E-Tron絕對算一個,作為第一個在品牌、性能以及價格等方面都能跟特斯拉一戰的它,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讓特斯拉感到危機的產品,然而,就在大家都以為它要加速發力的時候,它卻突然宣布了延期4周交付。
在這個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時代,延期交付可能會直接導致產品前期在市場中表現乏力,而扭轉局面也會消耗更多的資源,那么奧迪E-Tron的這次延期,究竟又是為了什么呢?
一個軟件的修復
根據奧迪官方發言人的說法,此次奧迪E-Tron的延期交付主要是因為一部分軟件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發生了更改,所以聯邦機動車管理局(Federal Motor Transport Authority)需要對該車重新進行審核以確定其許可資質仍然有效,故而導致了奧迪E-Tron的延遲交付。
從9月初開始投產的奧迪E-Tron原計劃在2018年底就開始對海外市場進行交付,此次由于軟件問題造成的重新審核,可能會將這個時間推遲4周甚至更久,相比于硬件的更換而言,軟件修復的耗時更短,因此延期時間也并不是很長。同時,奧迪方面的相關人員也已經向外媒(Digital Trend)透露,12月17日奧迪E-Tron的軟件審核已經通過,2019年初的交付應該不成問題。
從奧迪工廠的停車場的情況也能看得出來,上述情況基本屬實,因為我們已經在停車場看到了部分奧迪E-Tron車型停放在此,這也就意味著奧迪確實已經把車造了出來,只不過因為許可原因而無法銷售,而在審核通過之后,奧迪應該會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交付,畢竟已有的15000多個訂單如果在1月之前不支付后續車款的話,將會自動作廢,這對于奧迪和消費者而言都是一個損失。
與此同時,這次的延期還有另一個疑點,那就是奧迪的OTA技術。奧迪原本是有OTA打算的,并且也明確表示會用在e-tron身上,但是這次的軟件的問題為什么不通過OTA的方式在開始銷售之后進行升級,而是仍然選擇傳統方式,奧迪沒說,但是我們有些猜想。
其一,奧迪E-Tron的OTA可能只針對人機交互層面,而并不會對車輛駕駛以及安全方面有所影響,所以仍然需要通過傳統方式進行修改并審核,其二,那就是奧迪對于OTA仍然有所保留,不論安全性的不確定,還是網絡帶寬的限制,都讓奧迪放棄了OTA的方式來進行升級。
由海外情況反觀國內
此次奧迪E-Tron 的此次軟件Bug導致的延期,也讓我們有了一些思考,為什么在海外軟件的問題會有如此大的影響,而中國很多跑在路上的車還仍然存在系統漏洞?
汽車作為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出行工具,它的安全問題自然是研發的重中之重,但是蔚來ES8的事故頻發,以及威馬的轉向機制鎖死等,而這些存在著明顯漏洞的產品能夠進行銷售,奧迪E-Tron卻在已經進行了公開測試之后仍然需要重新審核的背后,則是要求的不同。
其實,中國也是有類似ISO 26262(道路車輛功能安全)這樣的安全標準對產品系統進行管控,還有諸如ASIL的安全評級來確定不同功能的風險等級,以此保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只不過,我國的標準和限制相對稍低,一方面是因為汽車工業的實力略有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投入更多精力在智能化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上,相對低的標準也正是因為研發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所欠缺所致。
于是,在未來幾年內,當更多海外電動車進入中國,將會發生這樣一件尷尬的事:遵循著更嚴苛的安全標準的海外產品,在安全性和可靠度上,都要明顯優于中國的本土產品,而中國產品能夠與之競爭的,則只剩下了宣傳手段。
寫在最后
奧迪E-Tron的延期交付對于奧迪來說不是一件好事,畢竟"跳票"這件事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暴露了準備不夠充分的問題,不過,這件事背后所反映的,還有中國電動車在安全審核方面的短板,越來越多的車搭載了炫酷的主動安全功能,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卻總會發生誤識別或者無法激活功能的問題,這樣的產品品質自然無法跟嚴格標準要求下的海外車型進行抗爭。
但愿在研發不斷深入之后,中國的安全標準能夠有所提升,這不僅是對車企的鞭策,也是對消費者的一個保證。不然,單靠噱頭的話,不會有太多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