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20天便是2019年了,年底正是沖量的時候,車市卻盡顯疲態,減產又減量。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產銷數據顯示,1至11月,中國汽車產銷2532.52萬輛和2541.97萬輛,同比下降2.59%和1.65%。11月國內汽車銷量為254.8萬輛,盡管環比增長了7.1%,但同比仍呈較快下滑態勢,比去年同期下降13.9%。至此,中國車市已連續5個月出現銷量負增長,同時也是繼1990年以后的首次負增長。
然而,整體情況雖然看起來不理想,新能源車卻逆勢上漲,產銷首次雙雙突破百萬輛大關,表現亮眼。
對于今年車市下行的情況,專家表示與國家經濟形勢、產業升級相關。看似不理想局面的背后,是真正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格局。
那么,具體而言,哪些車型的銷量在下行?各車企的表現如何?中國車市已到天花板了嗎?新能源汽車明年的銷量走勢如何?
接下來,第一電動將逐一解答這些疑問。
乘用車市場低迷,SUV車型首次同比下滑
從今年乘用車的數據來看,其產銷分別為2147.41萬輛和2147.84萬輛,同比下降3.37%和2.77%;乘用車各細分市場都情況不佳,全面進入下滑通道。
從11月單月來看,轎車銷售107.6萬輛,同比下降11.9%;SUV銷售90.9萬輛,同比下降18.1%;MPV同比下滑幅度較大,達到30.8%。
從今年1月至11月整體來看,各車型零售同比降幅如下圖所示:轎車同比下降2%;SUV同比下降4%;MPV同比下降15%。
其中,MPV同比下降最大,也因此造成了較大的車市下滑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到2016年SUV出現爆發式增長,后來迅速冷卻,2017年開始出現劇烈的負增長,2018年依然是負增長的狀態,11月份甚至出現了今年的首次同比下滑。SUV市場在今年已經達到了最差的狀態,增長乏力。對此現象,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SUV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這是正常狀態的回歸。”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乘用車市場產品創新目前進入一個新的節點,市場周期跟產品周期疊加有密切的關系。比如轎車企業產品周期相對穩定,大眾、通用表現特別強,寶馬、奔馳已進入轎車企業前十的位置,而這里前十名中的自主品牌只有吉利。自年初開始大部分車企已經將工作重心轉向轎車,從整體來看轎車市場消費升級極其明顯。
上汽吉利表現亮眼,長安東風下降明顯
各車企繼續承壓。從前十名車企的表現來看,今年上汽依然領跑,雖同比增幅不大,但銷量依然第一。表現最為亮眼的是吉利,據去年同比增長24%;奇瑞緊隨其后,同比增長為12%,體現了自主品牌的不斷進步。
相比之下,東風、北汽、長安、長城銷量據去年均有下降。其中,長安最為明顯,同比降幅為24%;東風同比下降7%。
新能源車逆勢上漲,產銷首次均破百萬輛大關
與持續低迷的乘用車走勢不同,新能源車長勢喜人,呈現持續高增長態勢,產銷首次雙雙突破百萬輛大關。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3萬輛和16.9萬輛。至此,今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05.4萬輛,銷售103.0萬輛,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年初百萬輛的既定目標。據中汽協預計,今年新能源車市有望突破120萬輛。
車市未觸天花板,明年新能源車有望達160萬輛
對于今年整個車市低迷的情況,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第一電動表示,背后核心的問題在于整個經濟運行有些壓力,消費不旺。“經濟形勢一旦平穩,車市應該也能夠恢復平穩增長。如果中美貿易戰不發生太嚴重的對立,我覺得應該是有緩和趨勢。”
許海東認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環保要求趨嚴以及P2P暴雷等多重因素影響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而車市下行的核心因素是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正在經歷陣痛期。“這一轉型過程或將持續2-3年,整體汽車市場走勢也將呈L型而非V型。”
有些人擔心車市已經觸及天花板,但乘聯會與中汽協不這樣看。
目前,乘聯會對明年的大概預期是汽車呈零增長狀態,明年上半年可能還是極其艱難,到6月份國六實施之前會是個位數負增長。雖然明年有可能達到谷底,但是會逐步調整過來。未來隨著消費與國內市場成為主力,汽車仍會有巨大的發展。崔東樹認為,車市總體來說算是樂觀,畢竟潛力還是巨大的,還沒有到天花板,依然有發展空間。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6年購置稅政策的刺激和拉動,透支了2017年和2018年的消費。今年車市的負增長實際上是對前兩年購置稅政策透支購買力的回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今年車市出現時隔28年的首次下滑,但我個人認為車市并未進入寒冬。”在他看來,當前整體車市遠未到天花板,剛性需求還在,增長空間還有。目前應該是行業處于轉型陣痛期,廠家需要提高產品性價比,提高產品價值。不過,車市已經進入了真正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并逐漸呈現出優勝劣汰的競爭格局。
勢頭猛進的新能源汽車持續高增長態勢,產銷首次雙雙突破百萬輛大關。那么,隨著補貼退坡的來臨,這對車市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對此,許海東表示,“新能源車過度依賴補貼的說法并不成立,真正推動行業發展的是企業的內在動力、市場的內部需求及雙積分的影響,而不僅僅是補貼。新能源汽車正沿著正常軌跡發展。”雖然補貼退坡即將到來,中汽協仍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樂觀。師建華預計,如果順應市場規律,明年新能源車仍會持續走高,有望達到16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