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大眾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周四(當地時間10月11日)表示,歐盟設定的汽車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值如果太過激進,或將造成大眾10萬個就業崗位流失。
赫伯特·迪斯在接受《南德意志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如果歐盟各國環境部長要求在2020年至2030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40%的話,那么大眾工廠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員工(總數達到10萬人)將在長達十年時間里無事可做。
歐盟各國政府周二同意到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35%,而此前汽車制造企業、德國及東歐國家所希望的減幅是30%。
盡管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上述結果是“可以接受的”,但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伯納德·馬特斯則認為上述目標“野心太大”并且是“拿業內就業崗位當賭注”。
赫伯特·迪斯還向記者透露了更多細節,他表示越是逐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電動汽車產量的增長將越慢。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較內燃引擎汽車的生產過程,電動汽車在制造環節所相反,如果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下降的話,其后果將“難以管理”,這意味著到2030年將有超過半數的汽車都成為全電動車型,而到時顯然將會有大量就業崗位受到沖擊。
他警告稱:“如此大幅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會引發令人痛苦的變革。屆時德國國內將不會再生產價廉物美的小型汽車。”
此前有聯合國專家警告大幅減排措施對避免全球氣溫漲幅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值十分有必要。根據該協定的規定,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不能超過2攝氏度。就在本周內,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進一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德國汽車行業仍承受著柴油車排放丑聞玷污其聲譽所造成的影響。
大眾耗費數年時間應對排放丑聞的后續影響,不過其在2017年內仍然實現了113億歐元(約合131億美元)的盈利,營收也達到2307億歐元。
今年7月歐洲委員會揭露了車企所玩的一項把戲,其指控后者故意讓現有車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在未來能夠“更加輕松的實現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