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表示,我國純電驅動技術路線是從2009年開始討論、2012年3月電動汽車科技發展規劃正式確立,全面推行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純電驅動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中國純電驅動的路徑是率先發展電池產業,做到世界規模最大;率先推動純電動規模產業化,帶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其他混合動力汽車發展,燃料電池是用電池優勢搞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然后逐步過渡到全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這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技術路徑,跟豐田的路徑是不一樣的。
從整車動力系統技術進步看,純電動大中型商用車和微小型乘用車率先發展,現在兩頭往中間主流家用轎車市場擠這個進程是非常明顯的。此外,插電式混合動力帶動了混合動力的逐步成熟。
歐陽明高表示,“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的戰略目標是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以電動化為核心,將輕量化與智能化與其相結合。家用主流性價比車型的技術與安全,是下一步攻關的重點。我們要大幅改進電池性能、大幅降低成本、整車耗電下降、安全管理放心,技術目標是A級車百公里電耗10度電,續駛里程在兩三百公里的小型電動車,在取消購置稅和車船稅的情況下,再加上能源省錢,可以跟燃油車競爭。
歐陽明高表示,新能源汽車要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必須跟另外三化結合,即電動化要跟能源低碳化、智能化要跟交通網聯化、輕量化要跟制造生態化相結合,這是與中國制造2025相關的。能源低碳化、動力電動化、車身輕量化、整車智能化、交通網聯化,這是我們整體的路線圖,純電動汽車率先發展,然后插電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全面發展,然后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最后是低碳化,這是我們中國節能新能源汽車總體技術路線圖,我們希望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達到汽車總銷量的40%。
以下為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發言實錄:
尊敬的陳清泰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
其實上半場很多領導都已經講到技術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萬部長,所以相關相似的問題我不重復講。
我主要是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技術進展做一個評估與展望,我分四點講:
第一點,關于2016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特點。總體來看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是技術質量提升的理性增長年,我們增長了50%,這是2014年、2015年、2016年每月增長的情況。與國際相比,由于國外沒有什么商用車,我們按照乘用車來比的話,2014年超過日本,2015年超過美國,現在我們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總體來看,我們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出現了不可逆轉的拐點,即我們導入期基本結束。去年我就說過,我們去年占總銷量1.5%,超過1%,今年繼續上漲到1.8%。導入期結束是說不大可能再退回到0,也就是說不可逆轉,這是一個拐點。
現在進入成長期,但并不表示快速增長期,我一再說這是成長期。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政府扶上馬了,可能下面還要送一程,才有可能進入真正的、正規的常規發展期,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特點。
從全球來看,全球純電驅動市場發展也不可逆轉,標志性事件是特斯拉在美國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這代表了一種新的趨勢,它在用戶滿意度調查中遙遙領先,也說明汽車產業的競爭規則已經發生了改變。另外,從全球來看,國際汽車企業在加快純電驅動戰略轉型,也在加速中國市場的布局。我不說日產、寶馬和特斯拉,那是已經率先轉型的,現在基本上各大汽車公司都是這樣,比如說福特、通用。通用的純電動車在最近舉行的底特律車展獲得轎車冠軍,另外豐田也專門成立了電動汽車事業部,也是一種轉型。大眾的轉型剛才萬部長已經說到了。
總結來說,2016是全球純電驅動轉型的標志性年份,電動汽車曾經幾起幾落,多元探索,鋰離子電池后來居上,技術超出預期,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產品導入期進入成長期,全球純電驅動汽車的市場發展已不可逆轉,老牌技術強國正在進入轉型期。這是我對2016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特點的小結。
下面我回顧一下“十二五”以來中國純電驅動的技術路線和技術進展。純電驅動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要從示范到產業化的關鍵時期,我們經過“十五”、“十一五”兩個五年計劃的探索,“十二五”選擇了以純電驅動率先發展,作為新能源汽車推進的戰略突破口,這是當時做出的一個選擇,應該說爭議也很大,就好比當年中國選擇航天而不是選擇航空作為突破口,是有類似之處的。這其實是從2009年開始討論,2012年3月電動汽車科技發展規劃正式確立,全面推行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這個純電驅動包括了純電動汽車、插電式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從這個技術戰略確立后,一系列相關政策相繼推出,尤其是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一直到今天,不斷地有新的支持政策推出。
同時,市場的反映跟這個政策的推進是非常適應的。2014年是一個元年,2015年高速增長年,2016年技術質量提升的理性增長年,這三年是標志性的年份。從關鍵部件技術進步看,“十二五”支持三元電池的產業化,這幾年鋰離子電池出現之后,變化非常快,進步也非常快,這是系統比能量的一個上升過程,圖中指的是轎車的裝車電池,是批量裝車,不是實驗室的指標,因此這個指標更有說服力,這是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