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涌現出來的造車新勢力們,最近又不安分了,從PPT狂魔變成了基建狂魔。
首先讓朱師傅驚坐而起的新聞是“游俠超級工廠項目啟動”。什么?游俠汽車還活著?而且還要開始自建工廠了?
沒錯,4月3日游俠汽車超級工廠項目在浙江湖州正式啟動,游俠汽車于去年4月與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政府簽訂的超級工廠建設合作協議,項目位于湖州市吳興區北部,太湖以南。項目總規模2600畝,年產能達20萬臺,一期產能釋放10萬臺。該工廠已于2017年10月份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在2018年年底完成。
游俠汽車三年前的PPT發布會曾引起激烈的討論
這位“PPT造車”詞匯的鼻祖居然也走到了自建工廠這一步。當然,沉寂的這幾年中,當初在發布會上口若懸河的黃修源已經淡出了公司的管理層,如今的游俠汽車已經成為了B輪融資50億元,總估值122億元的正兒八經的創業企業。
就在游俠工廠項目宣布啟動的當天,電咖汽車也是在浙江宣布了自己工廠的破土動工。電咖汽車的生產基地位于紹興,整體廠區總投資額55億,占地約1000畝,預計在2019年建成投產,全部建成后年產量達到18萬輛。據悉,工廠還將采用德國“工業4.0”標準打造,能夠實現智能化、定制化生產。
「在建工廠的車企有」
零跑汽車:
工廠選址金華,于2017年4月開工,預計2018年8月投入使用。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551畝,廠房建筑面積23萬多平方米,投資26億元,一期規劃年產量5萬臺,后續可擴展到年產能25萬臺。
奇點汽車:
工廠位于安徽銅陵,2017年年底開始建設,計劃2018年內完成一期建設,總投資額80億元,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
拜騰汽車:
工廠位于南京,2017年9月動工,預計2019年投產。工廠規劃占地1600畝,計劃投資116億元,將分兩期建設,建成后總規劃年產能30萬輛。
小鵬汽車:
肇慶工廠于2017年12月開工建設,整體將在2019年完成建設進入使用,一期項目投資40億元,建成投產后能夠達到年產10萬輛。
蔚來汽車:
工廠將落戶上海市嘉定區,規劃土地800畝左右,預計將于今年年中動工,目前具體投資金額不明。
車和家:
第一工廠位于常州,于2016年8月動工,總投資20億,年產能20萬輛,2017年8月進行了試生產;第二工廠也于2017年8月開始建設,投資30億元,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規劃產能10萬輛。
「工廠已建成的車企有」
威馬汽車:
溫州工廠2016年11月開工,已于2018年3月完成建設,生產線貫通并進行了試裝生產。工廠占地約1000畝,一期固定資產投資67億元,規劃產能20萬輛。
前途汽車:
2016 年2 月開始動工,2017 年 12 月建成開始試生產,一期占地面積 23 萬平方米,投資超過 20 億元年規劃產能為 5 萬輛
可以看到,從目前已經完成的了工廠自建的企業,基本都是2016年左右就開始了工廠的建設。而從2017年開始,其余品牌紛紛如夢方醒開始了工廠的選址和動工。
在幾年前,對于新勢力造車有一次類似于劍宗和氣宗的流派之爭,那就是代工派和建廠派。代工派的代表是現如今動作最快的蔚來,當初和江淮牽手,一舉解決了建廠周期長、投資大、生產資質難獲取的問題,所以也在造車新勢力中最早實現了上市開售。
建廠派的代表則是威馬汽車,成立之初就堅決尋求自建工廠,幾乎是成立不到一年,就敲定了溫州生產基地的選址和簽約。接下來來的兩年中,漫長的建廠周期讓它在宣傳的聲量和上市節奏上都沒有蔚來那么快。
那這次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家一窩蜂開始自建工廠?
或許是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探路后,看起來很美的代工模式出了問題。
首先,在代工模式下,新品牌對生產和供應鏈無法掌控,無法掌握完整的造車能力。用威馬創始人沈暉的原話來說就是:“好像給自己的寶寶,找了一個代孕媽媽?!?br /> 的確,對于生產線和供應鏈做不到完全掌控,那對于產品的品質、品控、交付周期就只有依賴于代工廠來把握,而對于一家新品牌新企業來說,產品才是品牌的命脈,代工模式等于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寄托在別人身上。從蔚來ES8去年12月上市開售到4月仍無法批量交車也可以看出,在代工模式下,交付節奏和產能或許都難以按照預期的節奏推進。
其次,代工廠品牌的檔次對新品牌的定位一定會有影響,而代工廠的品控和口碑難以扭轉。簡單來說,口碑好的大品牌自己產能尚不能滿足自己需求,又怎么會為你代工?產能過剩愿意接受為你代工生產的,想必在市場上的口碑和銷量也堪憂。蔚來和江淮的代工模式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無論蔚來如何強調自己是全新生產線,堪比豪華車標準的品控,但不少消費者還是話對40萬元買江淮這件事感到如鯁在喉。
在蔚來ES8申報圖中能看到“江淮蔚來”的尾標字樣
代工模式之所以在手機界能夠成熟,是因為存在像富士康這樣的一批有著一流制造能力,卻沒有自有品牌的生產商。而汽車界目前卻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一個車企動輒幾十上百億的投資,甘心放棄品牌只做代工廠掙點加工費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像蘋果這樣的企業也是在自己掌握完整的生產能力之后,才將生產外包,自己專心于產品的研發和設計。
最后,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理由,不自建工廠就拿不到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按照目前的政策,生產資質分為兩類,傳統整車生產資質和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傳統車企的生產資質既可以生產汽油車也能生產新能源車;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則只能生產新能源車。對于造車的新品牌們來說,想要實現量產上市,只有自己取得資質或者和有資質的車企合作。
蔚來沒有取得生產資質,所以選擇了和江淮合作代工;小鵬雖然自建了工廠,但在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獲批前,為了保證量產車盡快上市,還是選擇了和海馬汽車合作代工;威馬則是收購了黃海汽車,獲得了它的傳統整車生產資質。
而早在2016年,國家就已經提出了“原則上不再核準傳統燃油車生產企業”,所以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成為了這些還沒有找到造車“準生證”的車企們眼里的香餑餑。而像申請新能源車生產資質,自建工廠則是必要條件之一。
江淮大眾獲批后,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名單久未更新
只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自去年5月16日江淮大眾項目獲批之后,國家發改委就一直沒有更新獲批名單。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審批工作是處于暫停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審批規則相對寬松,審批速度過快,進入的玩家也是參差不齊。”而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還有近200家企業在排隊等待審批。
但是,新能源車必定是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暫停的審批工作也總有重啟的一天,想要在對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的爭奪戰上不落后,盡早開始自建工廠就成為了新造車品牌們的一種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