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集團熱熱鬧鬧的“電池日”背后,隱藏的是電池供應商的不安與擔憂。
據路透社近日報道,就在大眾“電池日”活動的前幾天,大眾集團告知其韓國電池供應商LG化學和SKI,對方的技術將基本被排除在大眾的電池戰略之外。知情人士透露,大眾決定未來不再使用LG化學和SKI生產的軟包電池,而是將大部分電池更換為方形電池,這一決定令LG化學和SKI感到震驚。
供應商紛爭打亂大眾步調
“從合作伙伴那里得到這種單方面的通知不是我們的日常業務程序……人們似乎相當驚慌。”知情人士還透露,LG化學希望派一名高管前往德國討論電池更換的可能性,但大眾拒絕了。
尤其令供應商擔心的是,大眾在更換電池的問題上缺乏與LG化學和SKI的溝通。這在汽車行業是比較少見的,畢竟一般情況下,車企會在最終敲定之前邀請核心供應商討論未來技術,因為它們需要確保供應。
究竟是什么使得大眾做出這種決定?似乎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一定要深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LG化學與SKI的紛爭、技術路線等。
兩位知情人士表示,SKI和LG化學的處境因在美國的一場官司而變得復雜,這場官司威脅到大眾田納西州工廠的電動汽車生產,令大眾對這兩家供應商“非常不滿”。還有一位知情人士稱:“大眾去年初警告過韓國電池廠商,中國電池企業將成為他們法律糾紛的受益者。”
據了解,今年2月,LG化學與SKI在美國的紛爭有了最終結果,SKI被下達了禁令,未來十年無法在美國銷售電池、電芯、電池模塊、電池包和相關零部件。這樣一來,SKI在美國建設的電池工廠將無法再向大眾供貨。田納西州工廠將是大眾北美重要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這場官司打亂了大眾的步調,判決結果剛出來時大眾便稱自己是“意外受害者”。
除了這場官司,大眾與LG化學的合作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去年疫情期間,奧迪e-tron曾因LG化學電池供應短缺而一度停產。2018年德國媒體曾報道稱,大眾與SKI有意合作在歐洲創建一家電池工廠,后因LG化學威脅要停止對大眾的電池供應而導致這項談判破裂。不過,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巨頭,大眾集團顯然并不愿意受制于人。
轉向方形電池
技術方面,大眾集團想要推出的新電池是方形電池,而LG化學與SKI都專注于軟包電池。
大眾集團負責技術的董事會成員托馬斯·施莫爾日前表示,該公司將保留現有合同,而2025年后的電動汽車中,80%將使用方形電池。大眾集團有意將大部分電池生產掌控在自己手中,不僅計劃推出方形標準電芯,還宣布將在歐洲單獨或與合作伙伴建立6家40 GWh級別的電池工廠。大眾集團估計,到2030年,他們將需要240 GWh的電池。
這對于LG化學與SKI來說并不是好消息,這兩家供應商已經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的軟包電池生產基地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施莫爾說,電池供應商轉向生產方形電池不是什么大問題。不過,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樣將需要大量的再投資和時間來徹底改造工廠。
SKI于2018年得到了一份來自大眾的軟包電池大單,但尚未開始交付。該公司表示,目前沒有生產方形電池的計劃。LG化學有生產方形電池,但主要針對的是小型商品,對于是否生產用于電動汽車的方形電池,該公司拒絕置評。
施莫爾沒有明言剩余20%采用何種電池技術,而路透社獲悉,剩余20%電池將從外部采購,而寧德時代、萬向A123、國軒高科等在爭搶訂單。除了與寧德時代達成協議,大眾還計劃從萬向A123和國軒高科采購電池。目前,寧德時代正在大眾的大本營德國建立動力電池工廠。
“大眾的聲明只是電動汽車市場競爭的開始,預示著未來其將進行具有競爭力的巨額投資。”Eugene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Lee Jae-il指出。
編輯: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