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驚現全球最大無人駕駛礦用車!據悉,該礦用卡車已經實現“裝、運、卸”典型作業過程的完全無人自主運行。除了在礦場,目前我國無人駕駛卡車還在哪些場景實現應用?未來將在何時實現商業化運營?
礦場巨無霸 礦用卡車已實現無人駕駛
日前,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上出現了長8.7米、高4米、核定載重290噸的930E電動輪自卸礦用卡車,該礦用卡車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這款礦用卡車目前已經實現前進、后退、轉彎、上下坡、裝載和卸載等無人駕駛功能。
據這款無人駕駛礦用卡車研發公司航天重工、株洲中車表示,這都是基于4G網絡下運行的,未來將可能兼容5G通信技術,并實現精準識別道路上的障礙物。
聚焦綠色港口運輸 國內車企紛紛研發無人駕駛
港口作為現代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無人駕駛除了在礦場實現無人卡車駕駛作業,將在港口作業中被廣泛應用,為國家5G建設、智慧物流、綠色港口發展提供保障。
2018年4月,全球首臺HOWO T5G純電動無人駕駛牽引車在天津港開啟試運營。該車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裝配有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和智能計算單元的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可以完成道路行駛、精確停車、集裝箱裝卸、障礙物響應等指定動作。
2019年,在廈門遠海碼頭,由東風商用車設計的無人駕駛港口集裝箱卡車,卡車采用“無駕駛艙”設計,車身由“底盤+傳感器”構成,車外觀就像一輛“平板車”。該車采用純電動設計,配備激光雷達、高精定位慣性導航等技術,可實現環境主動感知、自定位、自主智能控制、遙控控制和遠程通訊五大功能。
2019年9月,一汽解放在上海發布全球首款L2量產級智能卡車。L2智能卡車正式商用,在全球范圍內,尚屬首次。
這款車具備車道保持(LKAS)、自適應巡航(ACC)、緊急自動剎車(AEBS)等功能,可以系統的實現L2自動駕駛,可以將司機的雙腳、雙手解放出來,大大降低司機的駕駛強度。對于用戶來說,省油、省錢、省人、安全等優勢,是吸引大家關注無人駕駛的關鍵。
同時,東風天錦自動駕駛環衛車在湖南長沙展開試運營,驗證了包括自檢、識別、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避撞、會車等一系列駕駛功能,并進行了精準停車測試。
2019年,上汽紅巖5G智能重卡與上港集團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區實現了世界首個商業示范運營。
依靠自主開發的智能駕駛控制系統,上汽紅巖5G智能重卡能夠采集、分析大數據,自主升級;通過智能駕駛電控底盤,自動控制車輛行駛;依托“綠色天然氣發動機 +12檔自動變速箱”動力總成,上汽紅巖5G智能重卡更加綠色環保。
無人駕駛越來越近 但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無人駕駛目前除了礦場,最大實現的場景就是港口運輸。這是無人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重要一步。但目前我國無人駕駛的發展離真正意義的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運輸效率和交通安全作為當前重卡行業的難題,如何高效運輸和安全駕駛是當今貨運產業的社會訴求。但目前無人駕駛最容易實現的場景就在于港口、物流節點、封閉園區等規范化的作業場景。
對于普通的物流企業甚至散戶來說,想要在全國多場景應用無人駕駛卡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好在近些年來,自動駕駛成為商用車領域乃至國家重點發展目標。
近日,上海首個中心城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區亮相,它就是上海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規劃里程30公里,5G全覆蓋,涉及申江路、東靖路和金海路等10條道路。它是上海首個中心城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也是國內首個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區智能網聯汽車城市開放測試道路典型測試場景。
這一中心城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區的亮相,為自動駕駛測試提供了不同風險程度的應用場景,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未來想要在多場景實現應用成為可能。
就目前國內的交通運輸環境而言,無人駕駛技術要實現多場景商業化運營無人駕駛卡車并非易事,可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總體趨勢表明無人駕駛卡車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編語
從礦區到港口應用,無人駕駛正在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國將在無人駕駛卡車方面的應用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