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
“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必須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面對各界關于經濟全球化五花八門的議論,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明白無誤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眾會繼續推進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而這些合作也會反哺大眾在全球市場的業務。
作為一家在全球擁有24家工廠、67萬多名員工的跨國車企,大眾汽車集團被視為經濟全球化的構建者和受益者。馮思翰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對于大眾這樣在歐洲、美洲和中國都有強大市場存在的全球性企業來說,目前這種形勢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挑戰。”
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包括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和馮思翰在內的公司高管多次對外強調,中國市場對于大眾來說意義重大。迪斯甚至直言:“在德國總部沒有人敢想象,如果現在沒有中國市場強有力的支撐,我們的業務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近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發布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再次印證了這一說法。今年1-6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其合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共交付汽車159萬輛,同比下降17.0%,但市場份額逆勢同比增長1.2%,達到近20%。
據馮思翰透露,大眾在中國的33座工廠自從3月底便陸續恢復了兩班倒、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截至目前,所有工廠已經恢復正常生產。他告訴記者,除了因墨西哥零部件供應商供應困難導致少量產品生產有所推遲,大眾在中國的整體業務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
“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市場份額達到20%左右。這也就是說,每銷售5輛新車,就有一輛來自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品牌,這讓我們備感自豪。”馮思翰表示,隨著經銷商恢復營業,工廠生產回歸同期正常水平,汽車市場正持續呈現出令人振奮的復蘇態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伴隨各地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持續帶動,市場表現總體好于預期。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拉動新能源汽車在農村的消費需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部門的支持下,中汽協將在下半年主持和推動一系列“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盡管新能源汽車開起來很有意思,但仍有很多消費者沒有選擇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因為充電還不夠方便。”馮思翰分析稱,與其一味增加續航里程導致電耗增加,不如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多下功夫,“讓充電如同加油一般便利”。據透露,大眾計劃在中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門負責拓展充電體系。
“大眾的電動車產品將采用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新打法。”他同時坦言,只有提供優秀的產品、優質的服務,以及良好的充電基礎設施,才能讓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
據介紹,在總額為40億歐元的年度投資計劃中,大眾汽車集團將多達40%的資金投向了新能源領域。此前,大眾宣布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增持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同時,這家跨國汽車巨頭還投資約11億歐元,成為國內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的大股東。
“我們希望能夠在2025年前后銷售500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談到“大眾汽車集團為何如此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時,馮思翰解釋說,雖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據不會猛增,但大眾還會按照原計劃推出新能源汽車。
按計劃,到2023年,將有10款ID車型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引進中國市場。今年10月,就將有兩款ID車型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的安亭工廠“搶灘登陸”。同時,江淮大眾將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從而與前者形成差異化競爭。據透露,江淮大眾預計推出4-5款新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亞洲的動力電池總需求量將達到150GWh。這意味著除了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大眾仍然在尋找新的電池供應商。
“我們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接下來的走勢充滿信心,大眾也將全速推進。”馮思翰表示,純電動車是大眾汽車集團2021年的主攻方向。
在他看來,中國不僅是大眾汽車集團最重要的市場,也是在新能源、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領域全球領先的市場。正因如此,大眾計劃在下半年繼續SUV攻勢,加快產品投放節奏。據透露,截至今年年底前,大眾將在中國推出20多款新車型。
“盡管全球汽車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但我們與合資伙伴在中國市場的40億歐元投資規劃不會改變。”馮思翰解釋稱,由于補貼退坡和排放標準變化等原因,去年6月汽車市場全線飄紅,而今年5月的銷量甚至超過了去年6月。“從這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復蘇的勁頭很足。
當然,汽車市場的復蘇程度最終還是取決于中國經濟的溫度。”他說,大眾汽車集團對下半年市場走勢保持謹慎樂觀,“相信我們下半年的表現能夠達到去年的同期水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杰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