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馮思翰表示,大眾汽車品牌即將邁入新時代,“當我們把ID.4交付到中國消費者手中的時候,軟件都會準備就緒”。
文/騰訊汽車 傲敦
“新冠疫情在2月和3月對車市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背景下,大眾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接近15%,這是非常好的表現。”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在北京車展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得益于大眾汽車“眾前行,致未來”品牌戰略。
北京車展上,全新數字高爾夫和途觀X亮相,作為大眾汽車品牌全新純電動ID.家族在中國市場的首款車型,ID.4量產版車型也將在10月22日在深圳迎來國內首秀。
據了解,屆時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各自版本的ID.4車型將完成亮相。馮思翰表示,大眾汽車品牌即將邁入新時代,“當我們把ID.4交付到中國消費者手中的時候,軟件都會準備就緒”。
找到技術和需求的平衡
根據大眾集團規劃,2029年前計劃在全球推出75款純電動汽車,以及60款混動車型。2029年全球銷量將達到2600萬輛純電動產品,以及600萬輛混動車型。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計劃中一半以上將在中國制造。根據規劃,2020年-2022年,大眾汽車規劃推出8款國產電動車產品,到2025年大眾將在中國基于MEB平臺共推出15款大眾品牌車型,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
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首個專為MEB平臺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工廠位于上海安亭,該工廠將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年產能30萬輛,計劃在今年10月投產。
此前,在歐洲市場大眾ID.3因軟件問題推遲交付,馮思翰表示,中國市場的ID.4車型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ID.4是純正的大眾汽車品牌產品。為了它的推出,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在銷售、經銷商等方面做了許多的準備。” 馮思翰表示,MEB車型的純電動續航可達到400至600公里,能夠滿足各種出行需要,“我們的產品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就像操作一款智能手機一樣便捷,這是大眾汽車品牌的產品魅力所在”。
去年,大眾開始組建了5000人的軟件事業部,加速車內智能布局以及數字化轉型步伐。
“我們在全球已經建立起了軟件事業部,包括中國,以加強我們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以及從電池管理到電驅系統等整個MEB動力系統的研究。”馮思翰表示,經過探索和調整,大眾已經有了適合德國的最新版本軟件,也會根據中國的情況對這個版本進行調試。
馮思翰坦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眾汽車品牌要和很多初創企業、新造車勢力競爭。
“傳統車企面對的最大挑戰并不是市場占有率,造車新勢力確實對這個行業帶來了影響,它們向消費者傳達了什么是創新的,什么是酷的,什么是新潮的。傳統車企需要去適應、抓住這種新變化。”
馮思翰表示,吸引消費者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對于品牌的信賴感。“尤其在經濟環境不太穩定的情況下,消費者會在信賴和新潮之間做出平衡。所以,大眾汽車品牌還是要找到一個平衡,即技術和消費者需求之間的平衡。
“車企和政府一起解決充電設施配套問題”
8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今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增長了52%,而中國下降了44%。他預測今年整個歐洲的電動汽車的銷量將超中國,中國世界第一的市場會被歐洲搶走。
對此,馮思翰認為,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德國和其他歐盟成員的補貼。“大眾汽車品牌現在已經在歐洲推出了ID.3,并且很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產品非常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又得益于當地的減稅、補貼等優惠政策。”
在過去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主要源于大規模的補貼和關鍵市場的限購政策,但是,政府當下出于更好的考慮補貼水平被大幅削減。
馮思翰表示,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需要兩大要素,首先是需要有完美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ID.家族產品,這些產品有優秀的純電動續航里程,但更重要的是充電問題,一定要解決,為此我們帶來了開邁斯的充電服務。”馮思翰透露,50%以上的潛在新能源消費者都表示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充電。
其次是需要有合適的政策,馮思翰表示認為,車行業需要和政府一起解決充電等設施配套的問題。
“我們對某個城市1500個充電樁做了調查,有效利用率才30%,其中有些充電樁在非常偏遠的地方,沒有人會把車開到那個地方去充電,35%的充電樁有故障,還有很多充電樁被燃油車占了。而且,目前只有30%的電動汽車用戶在家安裝壁掛式充電器,其他70%的用戶都需要到公共場所充電。”
據了解,9月,開邁斯首座超級充電站在北京正式上線,擁有6臺120kW功率的雙槍直流充電樁,此充電站也是開邁斯聯合大眾汽車品牌打造的首個品牌充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