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Power的痛批,更是一種鞭策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陣營中的領軍品牌,在電動智能化的領先實力毋庸置疑,但作為一家整車制造商,其在整車質量方面短板,也幾乎成為了業界老生常談的話題。
6月末,主國際權威汽車評級機構J.D.Power給股價節節攀升的特斯拉潑了一盆涼水。據其公布的2020年車輛質量報告顯示,特斯拉以每一百輛車出現250個問題,成為榜單上的最后一名。
奈何市場始終在“溺愛”這家新造車企。雖然其質量問題和芯片門等風波一直讓其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不過絲毫沒影響銷量一路飆升的勢頭。車市、股指兩得意,似乎更是特斯拉對JD power的一次無聲回應。但過分“溺愛”終究不是好事,對于特斯拉的消費者而言,誰也不想被“割韭菜”,頻繁的調價和品控問題難免讓很多潛在車主粉轉黑,而特斯拉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更讓其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
“病根”難去
事實上,在J.D.Power新車質量研究(IQS)發展至今的34年時間里,這是其首次將矛頭指向特斯拉。盡管由于電動汽車很多方面不符合傳統評估標準,無法在研究中正式歸類,但此次調查結果還是出乎很多人預料。
據發布的J.D.Power新車質量研究報告顯示,每100輛特斯拉汽車就會有250個問題,這個成績讓特斯拉在本次的質量調研中成為了排名最低的品牌。
該報告稱,特斯拉汽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制造工藝上,比如油漆缺陷、縫隙過大、零部件異響等,而不是最重要的動力總成、輔助駕駛和信息娛樂功能。當然,也有部分車主指出特斯拉的續航問題,認為其實際續航不及預期。
而對于JD Power的最新報告,業內人士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特斯拉排名墊底有多重原因,譬如特斯拉使用了很多新的技術應用,開慣了傳統車的消費者難免需要適用和磨合。畢竟美國市場是一個汽油車傳統深厚的成熟市場,而特斯拉雖然行情火爆,但依舊屬于電動車造車新勢力,簡單一視同仁有欠公平。
不可否認,特斯拉目前全球擴張戰略快速推進,銷量也在穩步增長,但就是這樣一家世界級電動汽車巨頭,始終無法擺脫產品質量“魔咒”。當然,國內國外亦是如此。
4月,上海一輛特斯拉在地庫中突然自燃。時隔兩個月后,特斯拉則已沒有發現系統缺陷,初步判斷該個別事故由位于車輛前部的單個電池模組故障引起為由草草了事;6月,江西特斯拉Model 3車主反饋,在駕駛過程中,車輛突然無法控制車速,并且剎車失靈,導致最后發生碰撞而起火,這也為特斯拉的“自燃家族”增添了一個成員。
此外,去年神馬專車更是公開向特斯拉發起維權。神馬專車在其聲明中表示,神馬專車2016-2017 年共向特斯拉采購 278 輛車型,成為特斯拉亞太地區最大采購商。這278 輛特斯拉在使用過程中質量問題頻發,超過 20%的車輛陸續出現機電故障,直接影響神馬專車的正常運營。
中國有句俗語,叫慢工出細活,而特斯拉作為一個“顛覆者”還是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有些“趕進度”的沖動在其中。如今,特斯拉的品控問題早已“實至名歸”,此前的“減配門”事件、如今的故意隱瞞安全隱患,加上一直飽受詬病的質量,可以說,提高產品可靠性顯然已迫在眉睫。
“溺愛”絕非好事
特斯拉話題真是不斷。有人罵有人買,有人一邊罵一邊買。
即便諸如自燃、做工差、售后服務差、減配、失速,以及本次的剎車失控等等問題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卻依然不影響特斯拉的受歡迎程度。尤其是國產Model3的價格不斷下探,更成了許多人無法拒絕的理由。
據全國乘聯會公布的中國國內乘用車產銷數據顯示,2020年5月特斯拉國產Model 3銷量為11095輛,環比增長205%,再一次月度突破萬輛。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中,特斯拉整體車型銷量已經占到市場份額的20%。
有人說,只有守住口碑高地,才能創造出更多奇跡,但顯然這句對于特斯拉而言,是個偽命題。從銷量上來看,即便是勢頭正熱的蔚來也幾乎被特斯拉穩穩地踩在腳下。
確實,它是一個出色的企業,但卻沒有造出足夠穩定的產品。這句話其實并不矛盾,不可否認,特斯拉的確是一家偉大的企業,更是“軟件定義汽車”的開山鼻祖。當用戶買一輛特斯拉時,購買的是升級路線,而不是現有的設計,這種感覺很難抗拒。
但由于不遵循常規造車理念,不斷地降價且質量問題頻出,以及頻繁的降價也無疑在透支消費者的忠誠度。
奈何,特斯拉在中國車市,依然逆勢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績。或許,這也是特斯拉以及馬斯克敢于對中國車主“簡配、降價”的底氣所在。
對此,摩根士丹利中國汽車分析師Jack Leung認為,頻發降價和劣質工藝可能會疏遠中國消費者。特斯拉的品牌之所以能在持續不斷的問題中存活至今,是因為其忠誠的客戶愿意忽略這些缺陷。
而當市場環境逐漸趨于保守,消費者購車意向回歸理性,特斯拉本就不成熟的供應生產體系也勢必將面臨重大考驗。 畢竟,被“割韭菜”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寫在最后
眼下,對于特斯拉來說,其首要問題還是在于解決產品質量問題,如何保證高品質生產工藝,才是眼下其急需解決的現實痛點。雖然當下銷量表現并不差,但其所暗藏的隱患也不容忽視,質量層面的問題以及口碑方面的殘缺,極有可能為特斯拉后期的發展埋雷。簡言之,若特斯拉一意孤行,其驕傲的資本,也終有耗盡之時。
文 | 汽車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