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等!等特斯拉降到20萬了再出手。”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想法?
國產特斯拉“降”是肯定要降的,不過什么時間點降?以什么形式降?最終能降到多少?不到官宣的一刻誰也沒法提前給出準確判斷。
趁著磷酸鐵鋰版本的Model 3剛剛在工信部最新一批目錄里亮相,我們仿佛看到了降價的第一縷曙光。今天邦老師就結合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和大家好好掰扯掰扯這件事。
國產Model 3售價調整時間軸(被割韭菜史)
購車的本質其實是消費者與廠商的一場博弈,想要穩賺不賠一定要先了解對手。
·2019年6月1日,國產標準續航版本Model 3接受預定,預定價格32.8萬(不包含AP)
·2019年10月25日,國產標準續航版本Model 3正式銷售,定價35.58萬(包含AP)
·2019年12月6日,國產特斯拉獲國家補貼2.475萬,售價降至33.1萬(包含AP)
·2020年1月3日,特斯拉官方降價,國產標準續航版本Model 3降價至29.9萬(含AP)
·2020年4月24日,國內最新補貼政策出臺,國產特斯拉無緣補貼,官方漲價至30.355萬(包含AP)
·2020年5月1日,特斯拉官方降價,國產標準續航版本Model 3降價至27.2萬(含補貼,含AP)
通過時間軸發現,自2019年10月國產Model 3正式銷售至今,半年內國產Model 3價格已經調整了5次,從最初的35.58萬(無補貼)下降至當前27.2萬(補貼后)。
特斯拉Model 3不愧是汽車中的“跳水王”。
降價的本質,就是便宜賣。若想便宜賣,造的便宜是必須的,畢竟在商言商,更何況是比猴還精的美國人,賠本賺吆喝?不存在的!
從“成本”聊聊降價這件事
此前已有很多機構通過估算得出美版Model 3乞丐版單車成本可以控制在23萬人民幣左右甚至更低。將美版與國產版本Model 3成本拆分對比做減法后,估算得出17.6萬左右的國產版本單車成本,這也已經成為券商圈內公開的數字。那么美版與國產版本Model 3的價格差在哪里呢?
單車成本差價主要在于人工費用和材料成本。
人工費用方面,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廠制造工人平均時薪17-21美金。特斯拉臨港工廠生產員工工資時薪約4.6美金,相比美國弗里蒙特工廠低75%左右。(數據來源:新浪)
聊到材料成本,Model 3降價的思路就清晰了起來。2020年的7月1日寧德時代開始向特斯拉供貨,我們先給出結論。
Model 3第一個降價誘因:寧德時代開始向特斯拉供貨
材料成本方面,美版車型所搭載的電池組電芯來自松下,成本約為900元/千瓦時;而國產版電池組電芯來自LG化學、寧德時代,成本分別約為770、720元/千瓦時。
以搭載寧德時代53千瓦時電池組的國產標準續航版Model3為例,僅電池成本相比美版車型就可下降近1萬元。
6月12日,工信部發布今年第7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國產特斯拉Model 3標準續航版NEDC工況續航里程為468公里,電池能量密度為125瓦時/千克。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組的Model 3不僅成本更加便宜,官方給出的NEDC續航也比三元鋰版本提升了23公里,此時不得不給寧德時代的技術點個贊。
Model 3第二個降價誘因:今年下半年零部件國產化率提升至70%
除電池外,其他零部件國產化之后成本也將隨之下降約10%-20%。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國產化率為30%左右,計劃到7月提升至70%-80%,年底將實現全部國產化。
隨著配套供應商接連入駐超級工廠周邊,供應鏈不斷縮短、聚積,特斯拉在中國加速提升國產Model 3車型零部件國產化率志在必得。國產化率的提升意味著零部件成本和物流運輸成本下降,這也為Model 3的降價提升了幾率。
受疫情影響特斯拉零部件國產化進程可能有所延遲,但目標和方向應該不會變
從“市場”聊聊降價這件事
第三個Model 3降價誘因:Model Y下半年可能提前交付
4月29日,特斯拉披露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計劃明年一季度開始交付。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廠房建設進展很快,Model Y大概率會提前投產,交付時間屆時也有可能提前。根據最新的行業預測,10月份特斯拉Model Y即可達到1000輛/周,年底有望達到2000輛/周。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Model Y的具體落地價格,但Model Y對Model 3的意向用戶必然會帶來一定沖擊。此時的Model 3降價為Model Y 讓路也說得通。
第四個Model 3降價誘因:特斯拉有能力且想要吃下更大的市場
新能源市場上流傳這樣一句話:“特斯拉能賣多少臺車,取決于它能生產多少臺車”。當然這只是被神化的特斯拉被人拿來娛樂消費而已。還是要靠數據說話。
我們先來看看Model 3目前交付量、銷量與產量之間的關系。以當前27.2萬元售價和第一季度1.6萬的交付量測算,預計國產Model 3的年銷量可以達到16.5萬輛左右(數據來源:興業證券)。
根據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財報會議給出的信息。2020年年中,上海工廠計劃將原有每周接近3000輛的產能提升至每周4000輛。也就是說上海工廠一年會生產出大概18萬臺國產Model 3。
產量大于銷量=供大于求,依靠調價來維持平衡基本上是必然事件。調價也就意味著Model 3它將會分掉別人的“蛋糕”。況且Model3的產品力面對燃油車依然不虛。
拋開新能源固有市場,國產Model 3本身的定位是B級豪華轎車,降價至25萬以內必然形成降維打擊。
屆時,它的競品范圍將不再僅限于B級豪華轎車市場(奧迪A4L、奔馳C級、寶馬3系等),B級主流合資市場(雅閣、邁騰)甚至A級豪華市場(奔馳A級、寶馬1系)都有可能被覆蓋到。
用一款產品從50萬的市場吃到20萬的市場,沒有成本的顧慮何樂而不為呢?
簡單聊聊Model 3的銷量
Model 3可以說是第一款足以和主流燃油車產品正面硬剛的新能源產品。自發售以來,特斯拉2018年共銷售了13.8萬輛Model 3,2019年總銷量則為36.8萬輛,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新能源產品銷量第一的產品。
Model 3在美國市場表現尤其突出,一舉拿下全美中小型、豪華車型的銷量冠軍,超過了寶馬2/3/4/5系銷量之和,超過奧迪 A3/4/5/6銷量之和,超過奔馳 C 級、CLA、CLS、E-class 銷售之和。
在國內,Model 3的增長態勢同樣明顯:
今年3月份乘聯會公布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 3單月銷量達到10160臺,成功坐上銷冠寶座的同時,也成為當月高端轎車市場中唯一一臺銷量破萬的產品。
如果你說這是由于疫情導致的偶然事件,4月銷量就遭遇了滑鐵盧。可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特斯拉國產Model 3銷量為11095輛,環比增長205%毫無疑問坐穩新能源單車銷冠寶座。不難猜到,未來特斯拉月銷量破萬將成為常態化。
與新勢力之間的對比,Model3目前的上險數量也已碾壓蔚來 ES8/6、小鵬 G3、威馬 EX5等新勢力車型。
對新能源剛需用戶而言,國產Model 3降價會對他們的購車選擇造成多大的影響呢?為此我們特別對持15萬-20萬元預算準備購車的用戶調研。
調研結果果然在我們預料之中,有63%的用戶表示如果國產Model 3降到25萬以內,甚至20萬,他們一定會將國產Model 3納入自己的購車清單。
換位思考,如果此時的你手持20萬購買純電,僅需多花5萬甚至更少,就能拿下一臺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汽車科技產品。這樣的誘惑很難讓人不心動。
寫在最后
回首中國電動市場快速井噴的這幾年。從最初的“PPT造車”,再到坑蒙拐騙國家補貼,中國消費者已經逐漸擦亮了雙眼。他們寧愿多花一點錢,只為對的買單。
已經連續有過兩次銷量單月破萬的特斯拉,自從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以“鯰魚”的身份為新能源市場甚至整個汽車行業帶來競爭與活力。
當馬斯克真的帶著20萬的特斯拉Model 3走進國人視野的那一天,我們不禁發問:
“留給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時間和機會還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