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黃希鳴是想著造好車的,至少看上去是“自帶光環”。
比如,他說過,“將產品做到極致,就是我們與其他車企最大的差異。要把產品做到極致就不能有短板,有短板就意味著你整個車可能都不行。”言猶在耳,不過博郡現在看起來,確實是怎么都不行的樣子。
追求極致的心,碰到了資金的短板,最后沒人、沒錢、沒產品。
博郡到今天融到了多少資呢?圈內有人說,實際到位資金4.2億元,主要是銀鞍資本投的。而寶石得不過投了3000萬元。天使輪的浦口高投的6000萬不算。大家都知道,造車是200億元朝上的活,4.2億夠什么呢?
那么,曾經說好的第六輪25億融資呢?就這么消失在空氣里了。實際上,到2018年6月末,博郡汽車資產總額為4.2億元,負債總額為4.4億元,公司已資不抵債。去年,知乎上就爆出了公司拖欠2018年年終獎的丑聞。
今年4月份,有媒體爆料有近800余名員工集體討薪,原因是天津博郡已經3個月未能給這些員工發放工資和繳納社保。隨后,這場討薪行動不了了之。公司曾經有860名左右的員工,大部分是原來一汽夏利轉崗的。而到了6月3日,天津博郡公司開始跟30%的員工簽待崗協議書。員工們發現上當后非常無奈。
蹊蹺的是,就在“貧困潦倒”之際,有媒體報道,黃希鳴仍堅持每月轉3000萬元給美國研發中心。更多的員工在猜測,之所以黃希鳴會如此做,是因為一旦博郡倒下,他可以把美國的公司當成轉移國內資產的渠道。當然也有說法,美國研發中心僅停薪一個月,就有員工訴諸法院,黃希鳴迫不得已要轉錢過去。
無論真相如何,黃Sir玩貓膩玩到一汽夏利頭上,完全是不知死活。當然,我們要問的是,事情怎么會演變到這個樣子的?
在中國看一個人,除了看他說什么,還要看他做什么。
曾經有媒體說,帶著方框眼鏡、頭發灰白、身材微微發福、目光和善卻又透露出堅定的黃希鳴,是一位“見慣了風雨、經歷過興衰、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的中年男人,確實辛苦,但是很無奈。他講話的語氣平緩、隨和,讓人很容易放松下來,進入他的語境。這是他有著人格魅力的地方。
但是,作為技術層面“最懂車”的CEO,相比李斌、李想、何小鵬等新勢力創始人,在其他幾人都陸續出產品之時,不但產品無限延期,還落了個眾叛親離的效果。
說特斯拉有人機交互和電池安全性兩個短板的黃希鳴,也想成為行業標桿,并且對自己的底盤與平臺調校能力信心爆棚,“博郡的車可以在性能上達到極致,我從來是沒有任何擔心的。”當時黃希鳴聲稱,博郡有十幾名資深底盤調校人員層層把關,其中達到福特四級(最高)的底盤調校師就有兩三名。換句話說,完全有任我行的風范。
那么,英語說得一股Chinglish味的博郡汽車董事長兼CEO黃希鳴,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這位“湖南大叔”背后,有著一段開掛的人生經歷,履歷很高大上。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博士,在美國最大的兩家車企福特與通用都有過工作經歷,隨后創辦了美國AVT與上海思致。
說起來,他曾經與諸多合資品牌、自主品牌車企合作過,完成過多個整車廠的底盤平臺開發、操穩性能改進、NVH性能提升、結構設計優化及輕量化項目。
這是一個很早財務自由的人,說自己在中美之間跑來跑去,犧牲了家庭,家里基本上沒管過。他跟太太有個約定,到創業八年之后必須要有一半時間待在美國。感動得讓人想哭。
2014 年的時候,黃希鳴在美國待了十個月,進入一種退休狀態。因為,“那時候我的實驗做到成熟期,更是一個穩定期了,所以我在美國待了十個月,大概一個星期工作兩個半天就可以了”。那么,為什么后來又復出二次創業了呢?
因為,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整車制造。彼時正值國內新能源領域開始爆發,黃希鳴對未來的判斷是準確的,“我認為電動車取代傳統車一定經歷性價比的一個轉折點,只有電動車的性價比足夠大時才會迎來這一點。我當時估計會在2020~2025 年期間正好到達這個轉折。”
為了迎接電動時代的到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博郡。就像有人說的,搞過多年底盤的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是,理想照進現實的時候,是不是發生了變異呢?
我們可以看看黃希鳴的造車之路。
關于最重要的生產資質,當時黃希鳴的解答是,“資質仍在洽談之中,所以首款車型將由一汽代為生產,第二輛車將在自己的南京工廠進行生產。”問題是,跟一汽夏利的合作才幾個月就成為死局,現在第一款車都沒法出來。
2019年4月,博郡汽車發布了首款跨界SUV博郡iV6和旗艦SUV博郡iV7,iV6是一款長4.7米,軸距2900mm的中級SUV。一并正式發布的還有i-SP、i-MP、i-LP三大電動車平臺。
為了iV6這款車,“我們在全國七個城市 3000 多個樣本的客戶調研幾乎都指向了這個車型方向,所以整體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iV6目前依舊難產中。
黃希鳴說,iV6的四驅版車型NEDC綜合續航里程可以達到600KM,而支撐這一續航的是一個總電量高達75kWh的電池組。他計劃是在2019年首先推出B(i-MP)平臺的SUV,2020年推出更大的C平臺的車型,半年之后再推出A平臺的經濟車型。
那么,價格呢?據說大約在補貼前18~28萬元。說到對標的競品,黃希鳴雄心十足,直指特斯拉的Model Y、奔馳的EQC、寶馬的iX3、未來大眾 MEB平臺的ID.3以及國產車中的Marvel X。問題是這些車要么快出來了,要么死了,而博郡依舊只有“信心與野心”。
最重要的電池方面,博郡曾經通過南京盛和公司參股淮安駿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說是要投資100億元,預計新上10條電芯及電池包研發和生產線。但是2019年并購后盛和退出,以后就再沒關系。
有人還說過,黃希鳴去年發新車時,邀請已經去駿盛的老總張志偉,結果人家根本就不來。“你讓黃希鳴親自給我打電話。”黃Sir打了沒有我們不知道,但駿盛是駿盛,黃希鳴是黃希鳴。
而黃希鳴最拿手的底盤技術方面,6月4日,有黃希鳴的上海思致公司的員工在“人民網”控告,“2019年12月至今,公司至今未正常發放工資長達7月之久,社保公積金等都處于斷繳狀態。目前同樣和我處于絕境的員工有五六百人,迫于生計離職的有近三百人。”
黃希鳴是個“好演員”,而且口才極佳,只要開始不被打斷,他絕對不會停。
黃老板所謀者大也。招了很多人,在上海、北京、南京以及美國底特律四地辦公,當時據說團隊中的很多人都是像黃希鳴一樣有著二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從業人員。博郡最多時候有800人,投資人來看的時候,這種陣仗還是比較像樣的。
不過,很魔幻的事情在于,這其中有40多個是從來沒有上過班的員工,只領工資。不過嘛,黃老板這種“唐僧肉”,江湖潛規則還是懂得的。此外,南京一家銀行給博郡貸款3000萬元,不過隨后,“信貸部主任的63歲老母親以每月2萬元的工資成為博郡員工。”嗯嗯,這種騷操作,其實很平常。這種小錢,也不在黃老板的眼里。有來有往,黃老板深通社交之道。
我們不能不佩服黃希鳴的勇氣。他覺得 50 歲都屬于比較年輕的,而且由于很早財務自由,長期生活在海外多少還有一些家國情懷,所以說還是想回來做點事情。
嗯,只是做著做著,有些事情就走樣了。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理工男的情懷與執念。實際上,黃老板并不簡單。
中國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新能源潮起是天時,創業選在中國有地利,而人和呢,就要從挖人講起了。
挖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理想主義”。這其中的翹楚是賈布斯,“讓我們一起,為理想窒息!”然后,忽悠到了孫宏斌頭上。
“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實實在在從來沒有考慮過錢的問題,包括做這家企業,我把前面兩家公司的所有財富積累砸進去了,一分錢沒剩。”說得很悲情,自己已經傾其所有毫無保留,不過做法上嘛,往美國公司打錢是怎么回事呢?
黃希鳴創業之時,恰逢長安上海研究院選擇遷往合肥,這令許多已經在上海安家的工作人員不能接受,于是黃希鳴成功地吸收了研究院 60 多名資深汽車人才,其中也包括了日后負責博郡產品的副總裁李瑛。
“當初稍微保守了一點,現在看來應該把研究院100多人都拿過來就更好了。”黃老板曾經不無得意。但是,人挖過來之后呢?看看現在長安和博郡的天差地別,李瑛恐怕腸子都悔青了吧。
插句題外話,記者曾經采訪過、寫過的原觀致設計總監“老頑童”何歌特,也曾經在博郡轉過一圈,不過很快就走人了。畢竟都是老江湖,成不成早就有數。
2019年9月,公司002號員工、創始人、營銷副總裁張天離職;2020年3月5日,博郡汽車市場營銷和銷售副總裁陳曦離職,加盟奇瑞汽車EXEED星途品牌;2020年3月9日,博郡汽車市場傳播總裁張震離職。
此外,還有核心層面的技術負責人、財務總監、人事副總監等等的離職,包括徐兵(原博郡汽車副總裁CIO)、梁偉(原博郡研究院副院長)等,梁偉還是黃希鳴從福特挖角而來。“老黃(黃希鳴)找人用人不行,經常上來是紅人,沒多久就被‘打入冷宮’,多少個都是這樣。”核心團隊的散失,再加上底層員工因為欠薪,公司整體人員架構的動蕩讓博郡快要崩塌。
再比如上海博郡汽車有限公司的監事李燕,她為博郡帶來了2塊土地,以及兩棟樓免費使用2年的便利。據說,上海臨港當時選擇博郡而沒有選擇蔚來,背后也有李燕的部分作用。
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的新聞,“2018年11月博郡與上海臨港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臨港產業區公司簽署總投資約35億元的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在該區域建立生產基地。”如今,早就跟黃希鳴決裂的李燕看到現在的情況,心里的恨意估計今生難消吧?
黃希鳴在開了幾個人后,突然發現自己玩不下去了。
開了哪幾個人?自己的專職司機、貼身助理、網絡安全負責人、財務總監,對了還有一個人事副總,而且據說理由接近“莫須有”,就是無理由開除。
看看這五個人的職位,都是最清楚黃希鳴情況、最親近的人吶。為什么還要開了呢?“他認為公司內部有個團伙,這個團伙有五個人,就圍繞在自己身邊”。黃老板走著走著,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有人說,是因為黃老板“撈錢”的事漏了。很多人發現黃希鳴侵吞公司財產(實際上是侵吞股東資產),而且內部員工說這是自己十幾年來見過的老板親自下場撈錢的第一個案例。為什么作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還撈錢?很簡單,因為錢都是別的股東或者投資人出的,黃董事長空手套白狼。
黃希鳴去年準備跟一汽夏利簽約,但是簽約前一天晚上,據稱徐老大的助理收到了被開的五個人的短信,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田聰明夜奔長春解釋。現在簽約了,但是紙包不住火,到目前博郡只拿出1400萬元,哪里拿得出20個億?
說起來,一汽夏利是有責任的。因為知情人士透露的,“在盡職調查中,一汽夏利并未對博郡的融資能力深入調查,甚至連一份博郡的融資合同都未見過。”
這件事,再加上這次媒體爆料的“變相裁員”的事件,深陷極度嚴重財務危機的現狀,就再也瞞不住了,博郡眼見著就“涼涼”了。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比如北斗星通等,也做好了博郡汽車相關款項成為“壞賬”的打算。
回顧博郡自成立以來所經歷的六輪融資,看起來聲勢浩大,實則步步捉襟見肘。
從注冊之初,獲得由南京浦口經濟開發有限公司與中科招商合資成立的產業基金投資,后者成為博郡汽車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7.37%。作為“回報”,博郡宣布在南京浦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年產10萬輛純電動整車制造基地。
2017年7月,博郡汽車旗下的投資公司思迅新能源落戶江蘇淮安,同年9月,博郡汽車獲得淮安政府投資,淮安政府也成為博郡汽車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89%。據內部人士透露,淮安政府還給了黃希鳴6000萬買地,而黃希鳴花了這筆錢,然后想再要6000萬。好樣的,人才!
黃希鳴已經習慣與各地政府“周旋”并獲取融資的方式。但是問題在于,在經歷幾次“跑馬圈地”式的拓展之后,博郡位于各地的工廠卻落得一地雞毛。
由于各地方政府實在害怕造車新勢力的騙招而變得謹慎與苛刻起來,對于博郡而言,依靠地方政府謀求資金的模式基本上已經完結,國外融資更沒戲,沒有人相信的黃老板,道上已經混不下去了。
博郡在不斷下沉。聽聽吧,黃Sir自己說的,“洗牌已經來臨了,我相信今年就會有一些企業馬上就倒下去,明年后年也會有大量沒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倒下去。這個是應該很清晰的,這個洗牌過程是很殘酷的。”黃希鳴應該非常清楚,自己也會成為被洗掉的一員。雖說比王曉麟還差得遠,但是不得不說,“理想、愚蠢、狡猾、奸詐,匯聚一身”(某行業人士定義)的黃老板,能夠跟所有的高管翻臉,演繹的這部《博郡衰亡史》,實在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