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定義為新能源汽車在民間普遍不被認可,原因為電力普及的時間以年為單位也已經與三位數,以人短暫的生命為參考似乎這種能源已經不新了。然而常規能源有多少年了呢?似乎從鉆木取火的燧人氏舊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那么只有幾百歲的電能與已經6000多歲的常規能源對比,這種能源算不算新呢?——時間軸并不是判斷能源新舊的參考,重點是能否再生。
名詞解釋
常規(傳統)能源:指已經大規模生產并廣泛利用的能源。種類涵蓋煤炭石油天然氣,此類能源的共同特點是形成周期極緩慢,其需要極其嚴苛的環境條件。綜合生物滅絕論分析,這些能源相比文明誕生與發展周期而言為「不可再生」。通俗的解釋就是用一些少一些,或早或晚必然會用盡。以石油為例,全球探明儲儲量不足2000億噸,全球年均消耗量超57億噸,算一算就知道什么叫做迫在眉睫了。
新能源(電能):指傳統能源以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比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聚變能以及潮汐能等等。這些能源并不能在交通工具上直接轉化為動能,但其共同特點是都能夠轉化為電能。而電力是可以以電動機為基礎,驅動汽車、火車、船舶艦艇甚至飛機飛行的,所以電能很有價值。重點是用以轉化電能的風光水熱都可以無限獲取,理論上只要太陽系存在這些能源就能無限獲取。
汽車保有量
全齊汽車保有量早已突破十億臺,僅國內機動車保有量已經接近4億,其中汽車保有量突破3億。這些車假設都是燃油動力汽車,年均57億噸的消耗量就足以填滿西湖3~4次。想一想地球要有多少石油儲備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汽車消耗,在不能再生的前提下一旦燃油耗盡,至少承載七成以上物流運輸的公路運輸將停滯;而物流承載是經濟發展以及穩定,那么是不是有必要尋找替代能源了呢?
常規不能不可再生的特點就像是即將逝去的老嫗,而能夠無限獲取的電能就像是永遠青春的少女。即使所有的汽車都使用電力驅動,這個活力無限的「少女」也有無限的潛能可以開發。在發現電力終有一天可以驅動汽車之后,這種早期被發現但仍舊年輕的“新能源”成為了全人類的救命稻草。至此應該可以理解為什么電能被稱之為新能源了,簡而言之為電能可以與人類文明共同成長,但是常規能源即將退場了。
總結:電動汽車是沒有爭議的技術發展方向,或者說第四輪能源革命是全領域的電動化革命。至于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足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都不會是一蹴而就;能按照摩爾規律的節奏出現技術不斷的革新,基于現階段量產車的技術特點分析預測,2025年之前絕對會出現與電動車產銷量的天平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