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我國汽車行業就迎接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既要面對防疫的重要任務,還要逐步恢復生產規模與秩序。截至目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汽車產業也將迎來一次新生。
5月7日,由人民網汽車頻道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共話新消費》汽車行業在線研討會上,15位來自汽車行業的企業代表,以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一同,為汽車產業在現階段促消費、穩增長,推動汽車市場全面復蘇、蓄勢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和豐富建議。
汽車行業踐行“六穩”
復工復產成效顯現
在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指出,要加快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汽車行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的中流砥柱,產業鏈較長,穩住生產秩序,成了擺在汽車制造企業面前的第一個考驗。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宏良表示,為克服疫情影響,北京汽車在一季度多措并舉,防疫情、穩經營,自主品牌各生產基地先后恢復正常生產。他介紹,“針對疫情的全球化蔓延態勢,我們將疫情防控延伸到海外產業鏈和供應鏈前端,以點對點方式提供精準幫助。”其中,北京奔馳2月4日起逐步恢復生產,北京現代目前已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全面復工。“在全面復工復產的形勢下,我們把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與優化復工復產有機結合,持而不懈,跑出了抗疫情、促發展的加速路。”
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李峰表示,面對疫情,東風悅達起亞正逐步回復生產和銷售,4月實現了正增長。他說:“行業的恢復速度和恢復的節奏正在向我們預測的最好方案接近,追趕疫情影響帶來的損失。”
東風汽車基地布局在湖北武漢、十堰、襄陽等地,是此前疫情的重點防控地區。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彬說,“隨著疫情的穩定,東風汽車實現了滿負荷的生產,產量超過歷史最高紀錄,銷量也創造同期最好的水平。”他認為,在疫情之下企業要干好自己的產品,實現社會責任、穩定就業,通過產品的核心價值帶來成效。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采購中心副總經理陳津表示,3月底長安旗下的26個單位6萬多名員工都已經全面實現了復工復產。他介紹:“在復工期間,我們充分發揮了硬件的優勢,通過機器人挑大梁,工人不扎堆,有效減少了人員的聚集風險。”陳津還提到,“隨著生產貿易和資本的全球化發展,零部件全球采購已經是大勢所趨,為了防止配套零部件的產能過于集中,我們認為中國汽車企業應該建立全球分地區的供應機制,分散外部突發因素帶來的類似風險。”
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介紹,長安馬自達在疫情期間并沒有停下產品推出的步伐,通過CX-30等新產品的推進,來滿足消費者的期望。同時他介紹,疫情期間推出的一系列銷售優惠政策,以及在營銷模式上進行轉變和突破,使得4月份的銷量達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隨著各項支持和促進政策的陸續出臺,結合汽車行業企業的積極努力,下半年汽車行業的銷售水平有望恢復或超過去年同期。
疫情下消費趨勢轉變
行業力爭抓住機遇
疫情的影響帶來了消費結構的變化。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項興初說,“比如重卡當中的牽引車、高端的牽引車等長途貨運車型,得到了一些物流行業客戶的青睞,大批量的采購。在乘用車方面,也在圍繞著轉型的升級、消費的升級,推出系列化的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他還強調:“強化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圍繞著環保、節能、智能、新能源等這些關鍵技術不放松。”
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用戶中心副總裁嚴建榮看來,雖然疫情在短時期內影響了汽車行業的產業鏈,“但中國汽車穩中上升的大趨勢是不變的。”他認為,當下中國車市正處于從爆發走向穩定之時,需要通過技術研發、營銷思路等多種方式進行創新,新能源車是最具代表性的領域之一。
為應對疫情狀況,汽車企業快速反應,推出適當改進的產品的例子也不乏少數。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鵬程講到,得益于新車型的OTA技術(聯網下載空中升級技術),及時增加了車內高溫抑菌功能,應對需求。北京汽車快速開發出汽車行業最高等級CN95級空調濾芯;長安汽車推出了PM0.1高效和高效抗病毒過濾器的逸動PLUS。
來自長安汽車的陳津也談到,疫情使得消費者對健康汽車的概念更加關注,自動駕駛、智能化產品的應用將進入加速階段;同時,汽車傳統線下經銷模式也將迎來轉變。東風汽車陳彬認為,汽車行業隨著5G、自動駕駛等技術的迭代和更新,將實現產品與商業模式的革命,甚至是圍繞汽車生態圈的革命。
促消費、穩增長
尋求行業破局新思路
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3月我國汽車產銷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下降45.2%和42.4%;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下降60.2%和56.4%。對于當下汽車行業如何克服疫情影響,促消費、穩增長,繼續健康發展,三位來自汽車行業的專家與車企代表們紛紛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指出,本次疫情對汽車產業造成了廣泛而嚴重的影響,但隨著復工復產的進行,達產率逐步恢復。他認為,當下拉動內需和市場端驅動,對穩增長和產業恢復正常非常重要,通過出臺政策“組合拳”,包括解除或大幅放寬城市限購、大力鼓勵新能源車消費、開拓四五線城市和鄉鎮市場、加大汽車金融支持等舉措,將大大釋放市場需求,有效促進汽車產業發展。同時繼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掃除個人安裝充電樁的安裝障礙、實施新能源運營商電價優惠等,都將有力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六省市)已經開始解除對于皮卡車的進城通行限制,效果較好。葉盛基談到:“由于限制皮卡車進城影響,皮卡車還沒有真正發揮應有價值,還原皮卡車以乘用代步為主的多用途功能,抑制的皮卡車市場將釋放相當的市場增長潛力。”
葉盛基贊賞有些地區省市因地制宜出臺穩增長促消費措施,同時也強調,地方政府首先應切實落實國家的各項穩增長、促進汽車消費的措施。只有上下政策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國家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預期效果。
從需求側拉動汽車消費,是有效對沖疫情影響的根本之策。今年以來,中央各部委發布了多項利好,助力汽車行業回暖。包括對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再延長2年;中央財政以獎代補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二手車銷售增值稅下調等。4月29日,發改委等四部委又出臺了對輕型車國六顆粒物數量限值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1月1日的舉措,且對部分地區國五輕型車繼續登記上牌放寬至2021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分析到,今年以來汽車消費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正是行業亟需的扶持。她認為,二手車市場流通環境的改善,將是刺激新車換購消費的另一有利條件,對優化產業鏈生態起到重要作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測評管理中心負責人方茂呼吁,汽車行業應上下游攜手,共同做好汽車產品的推廣,促進消費恢復升級。合眾公司首席營銷官周江也提出,期待更多針對中小企業、初創企業的優惠政策。
多位專家與企業代表都提出,加大對汽車金融的支持,將有助于刺激消費增長。葉盛基認為,汽車金融支持對汽車消費將起到推動作用;李峰認為,如果通過銀行優化金融利率等措施,有望刺激汽車消費需求;嚴建榮也認為,汽車消費離不開金融支持,適當給予汽車消費更靈活的政策,將有望進一步激活市場潛力。
汽車后市場在疫情的沖擊下,同樣在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時代中國愛車小鎮項目總經理朱軍強表示,汽車產業園與汽車產業唇齒相依,通過創新模式,進一步開發汽車消費環節中的多元化場景,助力汽車流通領域發展。酷車小鎮戰略發展總經理趙鋒指出,汽車后市場服務在面對市場的波動時,更需要不斷摸索新的路徑,通過特色化服務贏得市場。
經過疫情的考驗,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再次得到了驗證。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行業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恢復消費市場的繁榮貢獻力量。本次研討會上的企業代表與專家一致表示,對汽車行業恢復生產,穩定增長抱有信心。人民網將持續關注疫情影響下行業發展現狀,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