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不景氣,但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則繼續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31.6%和32%,繼續領跑全球。
北汽集團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行企業,旗下北汽新能源連續多年位居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就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以及發展瓶頸、發展道路等問題,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接受了中國汽車趨勢網總編輯和一錘定音創始人張毅的專訪。
一錘定音:今年以來,國內車市繼續下行。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增長速度也有所放緩。你怎么看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形勢?
徐和誼: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延續了增長停滯狀態,但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卻呈現欣欣向榮之勢,成為我們把握時代機遇、實現中國品牌向上的優選軌道。
如果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比作是火箭升空的全過程,那么第一級“政策”燃料的助推已經成功實現。下一階段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升空、引領中國品牌持續向上,就必須在“市場”這第二級動力的助推下,強化自主創新、深化開放合作,進一步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尤其是開放合作,這不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更將在下一階段的產業升空期發揮更大作用。
一錘定音:你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著哪些發展瓶頸,應該如何克服?
徐和誼: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從0發展到1,已經初具規模。但同時也面臨著電池等關鍵技術突破、智能網聯技術導入、前瞻技術測試驗證等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共性難題和前沿課題,亟需破題解決。
要突破這些瓶頸制約,首先要加強創新,大力推廣“平臺化”開放合作模式。這個模式不僅能夠集中最大范圍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領先企業、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等多方作用,有效整合技術資源、人才資源和產業鏈資源,更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創新效能,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夯實技術創新基礎。
這幾天大家都在關注一個報道,大眾集團把他的MEB電動車平臺對全球正式開放,奧迪高端純電動平臺PPE也將向全球開放。國外跨國汽車公司能做到,我們難道就做不到?
我認為“平臺化”開放合作是一條路線,是一個戰略。如果不這么走,中國在電動車方面的先發優勢很快就沒有了。
一錘定音:在“平臺化”開放合作方面,北汽集團做了哪些工作?
徐和誼:我認為,首先要打好基礎。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行者,北汽舉全集團之力牽頭申報和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以“開放、共享”為原則,全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強共同體,與眾多伙伴攜手打造世界級的技術創新策源地、標準引領地、開放融合創新的示范地以及高端人才聚集地。
這是國家第二個重點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第一個是高鐵,第二個就是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坐落在北京亦莊開發區,現在已小有雛形。這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一個新能源技術創新高端研發中心,值得一看。前一陣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看了看,感覺很震撼。工信部部長苗圩計劃這個月也去看看。
今年7月,投資20.51億的北汽新能源試驗中心正式啟用,共有88個實驗室,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行業標準最先進、驗證最充分的作業體系。萬鋼副主席看后評價道,這是他所看到的全球新能源汽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裝備水平最高的實驗驗證中心。
要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這個領域站穩腳跟,這些都是最根本、最基礎的東西,也是“平臺化”開放合作的基礎。
一錘定音:新能源汽車雖然起步時間不長,還很弱小。但是也存在著過于分散、單打獨斗、重復研發、重復建設等問題,你認為應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
徐和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產業鏈、價值鏈重塑,使整個產業同時面臨規模與效益的發展瓶頸。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在承受現有市場規模下,產能利用率低、盈利能力弱等發展壓力。另一方面,充電設施及服務滯后等因素又在制約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影響企業效益。
我認為,要突破這種發展瓶頸,必須以“聯盟化”開放合作,突破產業瓶頸。凝聚全行業力量,以最優行業總成本,實現產業共同發展。
作為新能源汽車從業者,面前的道路絕不是非此即彼的單一選擇,而一定是互補共贏的多元融合。
目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在圍繞“聯盟化”發展進行創新探索。傳統OEM之間、新舊造車勢力之間,都在圍繞研發、生產等全產業鏈進行互補融合。戴姆勒、大眾聯合成立的IONITY充電公司等模式,就是車企以“聯盟化”合作,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的積極嘗試。
對于始終秉持“開放、共享”原則的北汽集團而言,我們不僅穩步推進與戴姆勒、麥格納、華為等戰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還通過成立換電聯盟,助力換電模式在全行業的推廣應用。
一錘定音:目前各行業都很流行跨界,而新能源汽車在能源利用、新的出行方式、大數據等方面和跨界聯系都很密切。你認為新能源汽車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發展生態?
徐和誼: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與相關的能源、出行、大數據等生態正在迎來指數級發展空間,這就亟需在國家頂層設計指引下,依托資本、產業等紐帶,與更多跨界伙伴開展更積極的前瞻布局。
在能源領域,大規模的存量新能源汽車,將為儲能、可再生能源并網、電池梯次利用等產業的實現,提供可能性。
在出行領域,網約車、分時租賃、城市物流車等行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而電動汽車是最好的切入口。
在大數據領域,在智能化和網聯化加持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挖掘和兌現大數據價值的突破口。
北汽集團始終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牽引下的未來場景布局,并通過靈活、創新的跨界合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圍繞能源生態,北汽新能源與奔馳能源公司合作布局未來能源管理產業。北汽鵬龍牽頭落地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打造了產業生態閉環標桿。
圍繞出行生態,北汽集團持續深化與滴滴等平臺的戰略合作,并與京東、順豐等合作伙伴攜手推進新能源物流車的推廣運營。
圍繞大數據生態,我們成立了北汽藍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連同信息技術領域優質力量,共同助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經過十余年的深耕細作,北汽集團成功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歷史跨越,為中國自主品牌崛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面向未來的全新征程,北汽集團愿繼續與同行一道,以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更大的力度,凝聚開放合作公約數,共筑中國自主品牌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