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布局,可能短期內不能以一地得失而論。” 在第二十二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車展”)開幕當天,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專訪時,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在采訪的最后環節如是總結道。這句話抑或是新能源車企人的共鳴。
9月5日,以“智匯蓉城?樂駕V來”為主題的2019成都車展正式開幕。本次成都車展吸引了包括德系、美系、日系等合資以及自主在內的130多個汽車品牌齊聚蓉城,展出車輛1600余輛。作為國內純電動車企的銷量“常勝將軍”北汽新能源在本次車展上發布了全新超過600公里的等速續航EU5 R600的車型。
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
眾所周知,2018年中國車市出現了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今年以來,車市“陰霾”依舊未能消散。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汽車產銷同比均呈下降趨勢,1~7月,汽車產銷分別為1393.3萬輛和1413.2萬輛,分別同比下降13.5%和11.4%。業內預測,今年國內汽車市場大概率將迎來兩位數的負增長,全年形勢不容樂觀。
而北汽新能源在今年定下了22萬輛的銷量,對于當下的環境,可謂極具挑戰。對此連慶鋒表示,關于新能源的目標,包括目前的市場表現,還在可控范圍之內。具體到產品方面,北汽新能源從今年開始,圍繞著產品線、品牌線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車型平均售價提升了3萬元,其次1~7月達爾文體系下的A級車銷售比例達到84%,EU5車型在這方面表現比較突出。這說明北汽新能源,在整體高質量發展中開了一個好局。
但與此同時,在連慶鋒看來,對一個企業來說,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策略。他進一步展開表示:在達到20萬輛銷量之前,通常情況下,一個品牌有一個爆款產品,就能實現這個目標,每個車企都是這樣。但銷量要從20萬輛進入到50萬輛區間,那么一定是依托于一個爆款產品的矩陣。所以在北汽新能源的產品規劃和布局中,每一款產品都會考慮周全,找準市場定位,打造爆款。在北汽新能源的產品矩陣規劃中,10萬元以下、10~15萬元、20萬元價格區間都有囊括。而未來北汽新能源將借助這樣的矩陣,實現更大的突破,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
另外,新能源車企的換電路線是備受關注的話題。連慶鋒告訴記者,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北汽新能源換電的技術路線得到了國家政策的認可。一直以來,換電技術都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北汽新能源率先已經得到國家政策認可和推廣。
“北汽新能源對于換電未來的計劃、安排下了一盤大棋。出租車、網約車是一個突破口,未來在突破的基礎上,形成換電的逆襲以及便利度,實現更大的突破。所以下一步已經開始對私營化進行突破。”連慶鋒補充道。
記者了解到,慢充、快充、換電三個路線的重要體系將是北汽新能源著重發展的方向。
企業戰略發展永遠是繞不過的話題,近期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營銷業務的整合。記者獲悉,將要發布的BEIJING新品牌定位于高端。那么現有北京的新能源汽車將怎么劃歸?連慶鋒告訴記者,客觀來說,現在還沒到可以正式深度溝通的時間點,可以告知的是的確要做營銷業務的整合。整合首先是好事,是大勢所趨,是必然的。比如說,大家怎么看每個大集團下屬每個品牌的關系,是不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實際上是一個行業發展的規律。
“整合實際上體現出我們干自主、干新能源堅定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總之,整合體現出了我們必須把這個事情、這個事業干成的決心。”連慶鋒繼而說道。
眾所周知,對于汽車行業的發展,特別是燃油車,進入到一個殘酷調整的淘汰賽過程。而在連慶峰看來,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2.0階段的陣痛期。這樣的格局下,自主品牌光靠點狀來進行突破是不夠的,需要依托于大體系能力的逐漸養成。所以在此期間,各大集團都怎樣構建自己的大體系,將成為彼此競爭的、重中之重的較量點。
在很多人看來,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傳統的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有長期摸爬滾打的經驗了,積累了許多,同時也經歷了挫折。連慶鋒感同身受:“經過這10年的探索,我們北汽對涉足的事業,對未來的發展及其風險,有很清晰的判斷和定位。這就是這兩年來,我們一直在提的高、新、特發展戰略。圍繞高、新、特發展戰略這條主線,把一切聚焦回歸,過去有很好的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可以想見,車企走到了面對真正世界級的競爭階段,北汽集團的“打法”就是聚焦“高、新、特”這三點,里面包括品牌定位、技術規劃,以及產品技術品質定位,都有明確的規劃。
最后,連慶鋒告訴記者,在未來的整個大格局下,效率可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競爭詞。效率的表現,實際上會呈現出高度集約和協同。營銷體系的整合也好,品牌的整合也好,它不是說僅僅意味著品牌做了更名,更是意味著將在更高競爭點里,圍繞品牌定位,圍繞需要的品牌線和產品線,進行整體提升。要對品牌重新進行思考定義,包括logo設計以及整體規劃,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品牌的進一步提升。
對此,連慶鋒舉例道,比如說奔馳的品牌和LOGO的變化,百年來走過了多少歷程,他們的定位又走過了多少個歷程。對每一個車企來說,整個品牌工作不光靠面子工程,更需要依靠對企業發展的階段性規劃。通過對未來的目標,落實到時間長河的這個階段,梳理出來的、適合當前實施的事項,這些其實都是點的問題,都是細節的問題,都是很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