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 2018 年 9 月的數據,美國境內新能源汽車(包括插電混合與純電汽車)的保有量剛剛突破 100 萬輛。與美國境內 2017 年底 2.76 億輛的汽車保有量(statista.com 數據)比起來,新能源汽車占比大概是 0.362%。同樣根據維基百科今年年初的數據,歐洲地區截止至 2018 年底,新能源汽車占比大概是0.534%;而根據公安部今年 6 月的數據,這個比率在我國達到了 1.433%(344 萬輛新能源汽車,2.4 億輛汽車)。
0.362%的數字背后,有美國厚重的汽油車文化,有美國地廣人稀的地理背景;但這 100 萬輛的保有量之上,也有著全球頂級的電動車公司、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務公司,以及全球估值前幾位的自動駕駛公司。那么,歷史與趨勢交織下的美國新能源車市,應該用怎樣的語言去描繪?上周,《消費者報告》聯合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發布了一份名為「Electric Vehicle Survey Findings and Methodology(電動汽車調查的成果及其方法論)」的報告。
電動星球注:憂思科學家聯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Scientists)成立于 1969 年,是一個非贏利性質的非政府組織,由全球 10 萬多名科學家組成。該組織最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們倡議組建,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些報告和忠告,避免科學技術遭到濫用。這份報告的制作時間長達一年零 11 天——從 2018 年 4 月 8 號至 2019 年 4 月 19 日。《消費者報告》通過電話和郵件的形式詳細采訪了 1659 名美國 18 歲以上成年居民,并將調查結果交由憂思科學家聯盟,根據受訪者的實際情況加權整理。這份報告從車型認知、購車意愿、用車需求等方面給出了大量的用戶數據,今天的文章,我們會從這些數字出發,跟大家討論一下美國人是怎么看待新能源汽車的。
三分之一美國人想買電動車?!
《消費者報告》在這份調查里面對「想買」的定義是「在未來兩年內有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滿足定義的受訪居民占總量的 36%,其中 31%的受訪居民是「比較想」,另外5%則是「下一輛非新能源不買」。
影響受訪居民對新能源車型購買意愿的,很大程度上與對車型的選擇有關。明確表示「未來兩年內打算購車」的受訪居民中,超過一半的緊湊級兩廂車意愿居民表示會考慮新能源車型;接近 40%的緊湊型轎車/ SUV 意愿居民會考慮新能源車型,只有 30%的中大型車意愿居民表示會考慮新能源汽車。除了車型本身,政策優惠也是美國消費者考慮新能源車型的重要因素。75%的受訪居民認為補貼/稅費優惠是所有新能源車型的標配,53%的受訪居民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幫助消費者減輕購買新能源車型的負擔——同時,認為「買新能源車型本身是在做好事」的受訪者比例也達到了 75%。至于購買新能源車型算是做了什么好事,受訪居民也有不同的看法。73%的受訪者認為,買新能源車就是減少了美國的燃油消耗;72%的受訪者認為買新能源車有助于減排;65%的受訪者認為買新能源車是給自己省錢省心。
電動星球注:為了讓大家對美國用車環境有更好的理解,這里插播一下美國 7 月 29 日平均油價和 5 月居民電價。其中美國 29 號的平均油價為 0.81 美元(5.58 元)/升(數據來源 globalpetrolprices.com);5 月平均居民電價為 13.32 美分(0.916 元)/KWh,平均商業用電電價為 10.50 美分(0.723 元)/KWh。作為特斯拉的大本營,美國是不是個人收入越高,越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車?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消費者報告》將受訪居民按照年收入分為 5 萬美元以下、5-9.9999 萬美元、10 萬美元及以上三個分組(美國 2018 年人均 GDP 6.26 萬美元)。在「非新能源不買」、「比較想買」、「有興趣但是不買」和「打死不買」四個維度中,只有「打死不買」這一項與收入情況有明顯的相關性——收入越高的受訪者,選擇這一項的就越少。
怎么才能讓美國人愛上新能源車?
75%的受訪美國居民認為所有新能源車型都應該有補貼,這在上文已經說過了。除此以外,67%的受訪者認為充電樁企業應該適當提供充電優惠;59%的受訪者認為低端車型以及收入相對更低的人群應該享受更多的新能源補貼;62%的受訪者認為聯邦政府應該增加充電設施的投入。同樣按照上文提及過的收入標準劃分,越富裕的美國人,對補貼的敏感度明顯越低。在「政府是否應該對居民購買新能源車型進行資金幫助」這一項里,年收入 10 萬美元以上的受訪者只有 49%選擇了贊成,而年收入 5 萬美元以下的受訪者里面有 56%選擇了贊成。
至于怎樣類型的補貼和政策才能讓美國人購買更多的新能源車,受訪者的回答是:全方位的那種——49%的受訪美國居民選擇了「購車補貼」,位居眾多選擇里的第一——但排第二的「充電優惠」也有 42%的支持者,第三位的「稅費補貼」支持率也有 40%。美國人想要補貼,但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其實補貼就在那——只有 10%的受訪者知道自己所在的州有地補政策,13%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另外 77%的受訪者表示對補貼政策一輛懵逼。
實際上,除了美國聯邦政府對車企在美國本土銷售的前 20 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國補」(2500 美元起/5KWh電池容量,疊加 417 美元/KWh,最高7500美元)以外,美國境內只有華盛頓州、加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得克薩斯州、堪薩斯州、伊利諾伊州、紐約、馬薩諸塞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喬治亞州提供了購買新能源車的地補政策(馬里蘭州已于上個月取消了地補),占美國 50 個州的 22%。由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價格始終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關鍵要素。大概有 59%的受訪者表示,「價格降低」是自己未來是否會選擇新能源車型的重要條件。排第二的是「續航增加」,有 51%的受訪者將它列為重要條件。排三到五位的分別是「更低的使用成本」、「更短的充電時間」和「是否能在家里充電」。
美國人最喜歡在什么時候充電?
66%,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在雜貨店旁邊設置充電樁非常重要。這一比例約等于餐廳(37%)和超市(36%)的總和。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因為這與受訪者選出的「最方便充電場景」大不相符。在新能源車用戶里面,72%的受訪者認為「晚上在家充電」時最方便的,50%的受訪者選擇「在快充站充電 10 分鐘,一周兩次」,36%的受訪者選擇「在超充站充電 30 分鐘,一周一次」。
更多選擇在家充電,與美國現在公用充電樁緊缺的局面不無關系。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截止至 2019 年上半年,美國境內一共有68800個充電樁,其中包括 57940 個 Level 2 充電樁(最高7.2KW功率),10860個 DC 快充樁,不包括特斯拉的 Supercharger。按照保有量一百萬輛計算,平均 12.376 輛美國新能源車型共享一個充電樁。
特斯拉在美國境內目前一共有接近 1.3 萬個超充樁,僅僅是 Model 3 一款車型,在美國的累計銷量就接近 21 萬輛(截止至 6 月數據),所以即使 Supercharger 擁有遠高于一般充電樁的充電速度,實際情況也只能是「好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