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本周正式開板交易。其中,嘉元科技、容百科技是近五年需求增速強勁的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加上即將上市的天奈科技,科創板聚集了一批鋰電材料企業。其科技含量如何,未來增長空間如何,能否支撐住當前的估值?高工鋰電將通過具體數據分析和業內專家觀點來進行全面解讀。
嘉元科技:高端產品大幅改善財報
嘉元科技上周登錄科創板,按周五收盤價,公司市盈率37,總市值133億元。
根據嘉元科技披露最新財務數據,公司預計,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41億元-8.11億元,同比增長約64.73%至80.29%;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億元-1.95億元,同比增長219.17%至288.99%。
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凈利潤增幅遠高于營業收入增幅的原因。公司回復稱,主要是因為毛利率較高的雙光6μm(微米)極薄銅箔的收入占比大幅提高。具體如下:(圖一)

嘉元科技主營業務是鋰電銅箔,鋰電銅箔主要用作負極材料載體。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續航里程等不斷提高,鋰電銅箔也在朝高密度、超輕薄化、高抗拉強度等方向發展。
最新資料顯示,諾德股份已研制成功4μm極薄鋰電銅箔,嘉元科技開發了4.5μm極薄鋰電銅箔,但均并未實現批量使用,只是處于試用階段。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電子銅箔分會秘書長冷大光點評:6μm鋰電銅箔技術門檻很高,國內外只有少數企業能做好。自從2016年諾德股份率先突破6μm鋰電銅箔量產技術后,靈寶黃金旗下華鑫電子、嘉元科技、中一科技和東莞華威也突破了該技術,中國6μm鋰電銅箔迅速擴產。2018年,中國6μm鋰電銅箔年產量3萬噸,嘉元科技產量為3000噸。
容百科技:NCM811國內市場份額超七成
容百科技也是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按周五收盤價,公司市盈率166,總市值198億元。
容百科技主營業務為動力電池用三元正極材料。按照鎳、鈷、錳三者含量不同,NCM材料可分為NCM111、NCM523、NCM622、NCM811等產品,其中后面數字代表的就是三者比例。由于在提高能量密度方面潛力最大,高鎳三元NCM811將成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未來發展方向。
容百科技是國內首家將高鎳NCM811大規模量產的企業。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2018年我國NCM正極材料銷量13.68萬噸,同比增長57.1%;其中,NCM811銷量達到8000噸,同比增長237.5%。
而容百科技2018年NCM811產品銷量5926噸。據此測算,容百科技NCM811產品的國內市場份額達到74%。
最近幾年,容百科技以NCM811、NCM622為代表的高鎳正極材料銷售收入及占比大幅提高,2018年高鎳產品收入占比已達57%。具體見(圖二):

除容百科技外,國內僅有當升科技、天津巴莫、杉杉能源等少數廠家實現NCM811量產。
容百科技稱,預計到2019年中期,公司高鎳正極材料產能將達到4萬噸;預計到2020年和2021年底,公司高鎳正極材料規劃產能分別為8萬噸和10萬噸。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點評稱:短期來看,下游電動汽車運用高鎳電池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一定程度會影響NCM811需求釋放的節奏。但長遠來看,電動汽車續航能力提升依然是剛需,站在技術發展角度,既可提升續航里程更能降低成本的高鎳電池將是發展的必然方向與趨勢。這將逐步帶動NCM811材料的需求起量。
天奈科技:打破導電劑長期依賴進口局面
天奈科技7月中旬剛通過了科創板上市委的審核,目前在提交注冊階段。
天奈科技2007年成立之初即致力于碳納米管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最初,開曼天奈(天奈科技前身)與清華大學簽署了相關發明專利的永久性獨占許可使用權,后自主開發并量產了碳納米管產品。
2018 年,第三代產品已經開始小批量供貨。目前公司已經在研發第四代產品,并規劃第五代產品。
在碳納米管出現前,國外企業控制著傳統導電劑的市場話語權,中國鋰電池導電劑長期依賴進口。
相對于傳統導電劑,碳納米管是一種新型導電材料。三元動力電池目前已經突破能量密度瓶頸并實現產業化的技術路線為“高鎳正極+硅基負極”。由于碳納米管能提高上述正負極材料的導電性能及改善循環壽命,進而加速對傳統導電劑的替代。
我國鋰電池導電劑市場的國產化率已經由2014 年的12.9%提升至 2018 年的31.2%,呈現逐年穩步提高的趨勢。
天奈科技碳納米管產品特別是第二代及第三代產品相關技術指標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如下圖(圖三圖四)。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副所長曾剛點評:在2025年前鋰離子電池仍是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碳納米管作為作為鋰離子電池導電劑,市場滲透率將逐漸提升。而且,作為新型材料,碳納米管在電子、能源、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顯示出極有潛力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