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長將達到40%左右,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對于2018年的新能源車市場,市場各方早已是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然而,一則“董明珠造車項目擴張過快致成本大增 供應商稱珠海銀隆欠款或超12億元”的新聞,讓火熱的新能源車市場還需多一分冷靜、多一分思考。
車企逐鹿新能源車市場
據經濟參考報18日報道,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計劃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比例達到50%,到2035年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這一政策大大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市場一路走高的背景下,更多的自主新興企業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
在剛剛結束的美國CES(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智能化SUV產品。與此同時,由威馬汽車投資建設的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園開工奠基,年規劃產能達到30萬臺,而奇點汽車、前途汽車也在積極推進量產車上市工作。此前,蔚來汽車已推出首款新能源智能化量產車型ES8。
眾多傳統自主品牌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力度。
北汽新能源公司近日稱,北汽新能源對2018年的渠道、生態、資源整合、戰略搶先、品牌等諸多方面的課題進行了規劃。
一汽集團前不久發布了新紅旗戰略,新能源和智能化成為其中的重點內容。
東風汽車也計劃在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布局、技術研發、產業化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更大提升。
江淮汽車在牽手蔚來聯姻大眾后,2018年三支力量將齊頭并進,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的“江淮系”布局。
前段時間,雷諾日產聯盟與華晨汽車已達成協議,合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公司。2017年上半年,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正式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并計劃于2018年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產品。2017年11月,福特汽車與眾泰汽車也宣布組建合資公司,打造一系列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而早在2010年,戴姆勒集團就與比亞迪汽車合資成立了騰勢汽車公司,專門生產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產品。
豐田汽車近來也表示,豐田已經著手和合作伙伴,一汽及廣汽集團討論國產化電動汽車的事宜,并將在2020年引入豐田純電動車到中國市場。本田汽車宣布在2018年推出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專屬電動汽車。通用汽車宣布到2020年前,在中國推出10款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年銷量力爭達到15萬輛。福特汽車計劃2020年前推出13款電動汽車,在中國所銷售的車型中將有70%為新能源汽車。
天風證券分析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將逐步加劇,高端緊缺、低端過剩將成為行業的主要矛盾。后續增長將更多來自于內部集中度提升,而在這一過程中,在產品、質量、成本等方面領先的企業將取得競爭優勢。
眾多業內人士表示,競爭的加劇會促進技術的更加成熟化,研發成本會隨之逐漸降低,讓企業專注于技術提高并降低價格,讓中國的新能源車真正形成良性增長。
配套升級給新能源車市場添信心
2017年,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穩定增長,充電樁建設也取得快速發展。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累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 213903個(其中交流樁86469個、直流樁61375個、交直流一體樁66059個)。全年新增公共類充電樁72649個(月均新增約6054個),增長率達到51%。
充電運營商方面,特來電投建并運營了97559個充電樁,占比46%,位居第一。第二名國網42304個,占比20%。隨后是星星充電28521個和中國普天14660個。四大運營商累計占到市場總量的86%。
此外,隨車配建的私人充電樁共計231820個。按照充電聯盟統計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72.9萬計算,車樁比例約為3.8:1。在車企上報的私人充電樁中,比亞迪以142493個位居第一,北汽集團39306個位列第二,上汽集團30530個排名第三。
在充電樁建設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為電動汽車主要成本的電池,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據《證券日報》18日報道,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研室主任何繼江在“第三屆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上接受采訪時表示,汽車動力電池的價格變化與太陽能電池的變化規律一致,2007年-2017年太陽能電池成本下降了92%,據此測算,2020年-2023年汽車動力電池的價格將大幅下降,屆時電動汽車將迎來拐點。
“董小姐”造車“遇阻”,火熱市場還需多一分思考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火熱的同時,市場傳出“董小姐”造車“遇阻”的消息。
據證券日報18日報道,近日,珠海銀隆被媒體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12億元,并遭到起訴。這一起訴狀,不但揭開了珠海銀隆的財務一角,也讓銀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得不在鎂光燈下炙烤。
自董明珠大舉投資銀隆一年多來,銀隆的規模快速擴張。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自2016年12月份以來,銀隆先后與成都、蘭州、天津、南京、攀枝花、珠海、洛陽等多地開工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總計投資高達700億元左右。
有接近銀隆人士向記者透露,2017年初,銀隆內部干勁很足,企業處于快速擴張階段,整個上半年忙于備貨。然而到了下半年,卻遭遇到鮮有訂單的窘境,以至于后來直接停掉了生產。
事實上,受補貼政策影響,電動客車銷量在2017年初確實經歷了斷崖式下跌。然而在市場增速大幅度放緩的背景下,銀隆仍提出2017年銷售超過3萬輛的目標。數據顯示,2017年銀隆銷售訂單僅為6000多輛,與訂立的目標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