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的上海國際會展中心, 燈光閃耀、人聲鼎沸,一名中年男子站在小鵬新款電動車P7旁,審視著眼前攢動的人群,剛剛結束了一場商務會談的他看起來有些憔悴。
上海車展中的何小鵬(中)
這名男子就是電動汽車新勢力“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這個在電視上光鮮亮麗的年輕企業家,已經經受住了幾輪考驗,然而接下來等待他的還未可知……
熱鬧的汽車界
2014年,彼時還是UC產品總裁的何小鵬與YY創始人李學凌、獵豹移動CEO傅盛等多位互聯網大佬、風投機構和上市公司共同投資創立了小鵬汽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這之后的五年里,小鵬汽車共經歷了至少七輪超過87.4億元的投融資,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小鵬汽車表示,300億元融資正在路上。
源源不斷的巨額資金如同續命的血液,維持著小鵬汽車的生產、研發:2016年9月首款車型發布,2017 年5月百億級生產基地落戶肇慶, 2017年10月首款量產車型下線,2018 年3月首座超級充電站建成,2018 年12月G3正式上市,并同期啟動交付。據悉,G3已于今年3月底啟動大規模交付,計劃于7月底交付1萬輛, 2019年內交付4萬輛。
成立不長、各界大佬資金加持, 和小鵬汽車經歷相似的電動車企并不少見,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蔚來、車和家、威馬、奇點等車企新秀。
短短幾年間,以何小鵬、李斌、李想、沈暉、沈海寅為首的年輕企業家出現在各類新聞報道之中。從人比車火,便可看出他們的勃勃野心,他們所代表的新勢力電動汽車如同胃口大開的春蠶,啃食著同樣新興的新能源汽車這片大桑葉——想做自動駕駛運營商的“小鵬汽車”、專注智能電動汽車與用戶體驗的“蔚來汽車”、打造無里程焦慮的增程電動車“理想ONE”、瞄準大眾市場的智能電動車“威馬汽車”、開發智能系統的“奇點汽車”……
不難看出,智能+電動,這是大多數新勢力電動車企的發力點,在優勝劣汰的后補貼時代,他們也在盡可能地向投資者、消費者展示他們這方面的實力。于是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出現了這樣一番熱鬧的場面: 已經實現G3交付的小鵬汽車帶著全新車型P7亮相了;懷抱著ES6、ES8 的蔚來掀起新車eT Preview神秘的面紗;炒得火熱的理想ONE大方地擺在人前;雄心壯志的威馬EX5推陳出新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在補貼退坡之后的緊迫時刻,也并不是誰都能笑到最后。
消失的電動車企
和那些手里“牽著”一個,肚里“懷著”一個的新秀相比,也有企業“懷胎”多時卻遲遲未見“生產”, 有的甚至在寂靜中走向“流產”。
今年的上海車展,拜騰汽車就因為前任董事長畢福康出走并加入愛康尼克而成為焦點,量產車還未下線、概念車展示多遍,缺席上海車展的拜騰汽車讓人擔憂。有媒體甚至評價拜騰汽車CEO戴雷,稱其已經處于“以一己之力挽大廈于將傾”的境地。
無獨有偶,處境尷尬的還有奇點汽車。即使在車展上亮相了概念車iC3,奇點汽車依舊遭到了量產車iS6 交付延遲、70億元融資耗盡的質疑。
除此之外,有些曾經備受矚目的造車新勢力早已籍籍無名。以樂視汽車為例,2014年12月,賈躍亭宣布樂視“SEE計劃”,開始打造超級汽車以及汽車互聯網電動生態系統。然而到2017年8月,樂視網法人代表由之前的賈躍亭變更為樂視網現任CEO 梁軍,2017年10月,樂視網出現巨額虧損,賈躍亭財富縮水400億元。目前來看,樂視汽車除了擁有一款FF91 外,再無其它實質性產品。
有人說,這些新勢力“雷聲大、雨點小”,終究難成氣候。誠如他們所言,這些企業至今也只生產了一二款新車,有的甚至還處于“憋大招” 階段,和國內老牌車企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但能夠在眾多大牌合資、國產車企中生存至今,也足夠顯示出他們的過人之處,從行業來看,他們至少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增添了新鮮血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創企業作為后來者,打破了傳統行業的僵局,為行業快速發展催生了新的動力,這點對于新造車企業本身的經營并有沒有直接的體現,但對整個行業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和其它行業相比,汽車業無疑十分“燒錢”,需要投入大量研發、生產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業更是如此。尤其在補貼退坡甚至完全退出之后, 這些造車新勢力能否挺過資金緊缺大關,研發出顛覆性技術、解決動力電池成本等問題,成為了他們生死存亡的關鍵。
補貼即將退出,誰能在傳統車企、強勢新能源車企間獲得一席之地,誰又只能在唏噓中落幕,悄然退場?勝者王敗者寇,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