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19年1-3月我國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13443輛,同比增長為67.72%。雖然不及1月銷量(7124輛),但環比2月(1419輛)大漲245%,實現“觸底反彈”。隨著2019年初有關補貼政策傳聞不斷流出,新能源客車市場受此影響的張力遠遠大于2018年,1-3月市場“深V”型走勢意味著整車企業全力追趕2018年補貼標準的“末班車”。
從2月份開始,北汽福田連續占據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月度銷量冠軍,Q1市場表現同比暴漲337%。不過總體銷量依然遜于宇通客車。中通客車、中車電動相比去年都收獲一倍以上市場增長,比亞迪、廈門金龍則出現不同幅度下跌,不僅如此廈門金旅暫缺席前十。
此外,從行業整體銷量來看,2019年Q1新能源客車TOP10企業市占率同比進一步提到,前十家車企一度占據近90%的市場份額。
市場結構化調整,10米以下車型占比提高
從細分市場來看,新能源客車市場結構進一步調整,其中8-9米以及11-12米客車成為市場主流產品,相比去年同期,10-11米客車市場降幅超過20%,10米以上車型市場占比進一步縮減。
最新數據顯示,盡管2019年行業遭遇補貼政策50%以上的退坡幅度,但無論是新能源乘用車還是商用車市場,宏觀數據都已經超過預期增速。然而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并非如此。根據日前公布發布的2019年第3批推薦目錄,盡管公告申報時間在補貼政策發布之前,但乘用車與專用車幾乎全部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新能源客車卻將面臨大批量“作廢”風險。
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9〕138號)規定,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過渡期內,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8年補貼政策(財建〔2018〕18號)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如此低的補貼倍率,顯然是車企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