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商報報道,以寶馬、戴姆勒和大眾為代表的德系汽車制造商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全力以赴發展電動汽車和未來駕駛技術。雖然努力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全球的競爭中德國汽車工業目前還有明顯的劣勢亟待突破。
電動汽車在德國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過去七年中,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們在全球范圍內總計售出了400萬輛電動汽車。然而,下一個100萬輛,可能只需要六個月就可以完成。有專家預測,電動汽車電池行業在未來三十年內市場規模將擴大十倍:從年銷售額50億歐元猛增到5000億歐元。
全球汽車工業正在經歷一場史上最大的變革。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北美、中國和歐洲,所有的汽車制造商都加入了這場競爭,整合企業資源發展“未來汽車”。其中也包括德系汽車豪門戴姆勒、寶馬和大眾。這三家公司目前還是全球汽車工業的領頭羊。在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中,德系汽車制造商引領了很多技術變革,比如ABS和行車輔助系統。
未來汽車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未來的汽車一定是清潔能源驅動,電動化是大勢所趨。要么是完全電力驅動,要么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傳統汽油和柴油發動機會逐漸被淘汰。這一點從各國各區域越來越嚴苛的氮氧化物排放規定就能看出來。除此之外,數字化也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包括自動駕駛。這意味著,除了傳統的汽車制造商,還不斷會有科技公司入場參與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
隨著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逐漸發生變化,行業入門門檻也被拉低。初創公司和移動出行運營商通過掌握技術和創意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與傳統的汽車巨頭競爭。目前來說,這些新玩家主要出現在歐洲以外的區域,比如美國的Uber,中國的滴滴出行。此外還有一些互聯網巨頭,比如蘋果和谷歌,也同樣在布局汽車業務。
從發展速度上來看,電動化比數字化的普及程度要更快。以德系汽車制造商為例,至2022年,戴姆勒全系車型都將實現電動化。每一個梅賽德斯奔馳車型都會至少配備一種電驅動選擇。屆時將有超過130種電驅動車型供選擇,其中有超過十種車型是純電力驅動的。寶馬也同樣有電動車型發展和投資計劃。大眾汽車甚至規劃在電動車時代繼續擴大產能。目前已經開始改造德國茨維考、恩姆頓和漢諾威的工廠用于電動車制造。
德系汽車豪門在電動汽車方面穩步前進。雖然目前電動車在德國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但是這個局面也在逐漸改變。因為這些傳統的汽車制造商有很強大的經銷商網絡以及良好的品牌信譽,一旦這些制造商開始重點發展電動汽車,將對終端客戶產生很大的影響。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對于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們來說,電動車時代的開啟也是困難重重的。首先從利潤方面來看,電動車在發展初期帶來的利潤明顯不如傳統能源汽車。并且,目前的市場狀況并不是那么樂觀。汽車市場的繁榮時期目前正逐步接近尾聲。汽車行業的盈利水平降到了自上一次經濟危機2008/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們目前日子并不好過。一方面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另一方面柴油門的消極影響還在持續中。
讓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們頭疼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在數字化和無人駕駛方面,德系汽車廠家缺乏經驗。而這被認為是未來的主流駕駛技術。未來,軟件和系統將是汽車的核心。德國的汽車工程師們很晚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經過了很久的觀望,德國的汽車工程師們才確定未來的汽車確實可以定義為是裝了輪子的大型智能手機。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紛紛崛起。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美國和中國。威脅不是來自傳統的競爭對手,比如福特和通用,而是之前和汽車工業根本不相關的那些企業,比如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梢韵胂蟮氖牵磥淼母偁幘置鏁絹碓郊ち?。
但從盈利能力方面來看,新玩家們的數據看起來極具威脅性。傳統汽車巨頭比如豐田或者大眾,年營業利潤在150億至200億歐元之間,而像蘋果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年盈利大概是三倍之多。如此龐大的盈利數據,讓蘋果有十分充足的資金布局汽車行業。歐洲汽車工業必須大力發展出行服務,迎頭趕上。目前,出行服務在歐洲市場的整體發展情況都不太好。
在無人駕駛領域情況相似。雖然戴姆勒、寶馬和大眾已經在美國啟動了一個試驗項目。但是競爭對手在這方面進度超前很多。其中,在自動駕駛方面發展的最好的是谷歌的子公司Waymo。
發展電動車和數字化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這方面,傳統的汽車制造商也遇到了挑戰。因此,傳統汽車巨頭們選擇抱團取暖,以合作的形式降低研發費用,比如大眾和福特就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福特可以使用大眾的電動化平臺,而大眾則將參股福特的無人駕駛子公司。
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曾說過,現在沒人敢肯定未來十年里德國的汽車工業像過去三十年中那么成功。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十年后德國仍是全球汽車行業領頭羊的可能性大概只有50%。德國汽車制造商們已經安逸太久了?,F在到了他們全力以赴守護自己的地位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