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IHS近期公布全球汽車9月份銷量數據,2018年8月:+2.4%;現值739萬輛,前值721萬輛。
2018年年初至今:+3.0%;現值6247萬輛,前值6065萬輛。
預計,世界實際GDP增長率將從2018年的3.2%逐漸降至2019年的3.1%和2020年的3.0%。摩根大通7月全球全行業產出指數(由IHS Markit編制)下降0.5個點,至53.7,創四個月低點,這反映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增長放緩。2018年美國實際GDP增長率的預測已下調0.1個百分點,而2020年上調0.2個百分點。2018年和/或2019年歐元區、日本、巴西和俄羅斯的實際GDP增長率預測均略有下調。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IHS Markit上調了對油價的預測,這反映出由于美國對伊朗的嚴厲制裁和委內瑞拉產量的大幅下降而導致供應趨緊。預計即期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將從2017年的55美元/桶上升至2018年的74美元/桶、2019年的80美元/桶和2020年的82美元/桶。本輪也對汽車預測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2018年8月全球汽車銷量較2017年增長2.4%,達到739萬輛。歐盟市場的需求非常高,這是因為九月份全球統一輕型車測試程序(WLTP)正式實施之前已對不合規乘用車進行去庫存化,且2018年的最后幾個月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需求扭曲。全球年初至今的產量增長了3.0%,至6065萬輛。預計2018年全球汽車產業將迎來穩健的一年,這反映出全球經濟狀況普遍強勁。主要挑戰包括關稅和貿易環境緊張、美國政策意圖難懂、中美貿易關系不斷惡化、歐洲的WLTP過渡以及對主要市場(特別是土耳其、阿根廷和伊朗)相對健康發展的擔憂。對于2018年9月的預測,IHS Markit未包括特朗普總統最新一輪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的進口關稅。IHS Markit目前的汽車預測包括以下關稅和報復行動:美國鋼鐵和鋁材的關稅和報復行動,輸入中國的汽車進口關稅的降低(自2018年7月1日起從25%降至15%),美國最初對中國產品征收的340億美元進口關稅(后來增加至500億美元),中國對美國制造的汽車征收25%的報復性關稅,其中對完全組裝的汽車征收15%至40%的進口關稅。
2018年全球行業總量似乎有望再創新高,達到9560萬輛(增長了1.5%),這一數字有輕微下調,反映出全球關稅糾紛在不斷升級。中國方面,我們預計2018年的需求量將達到2830萬輛,增長了1.2%,這得益于凈關稅/稅收減免(不針對美國)對價格的影響。美國方面,2018年的銷量預測保持不變,為1,700萬輛,下降了1.2%,這是因為強勁的經濟(特別是在激勵和融資方面)與輕型汽車的峰值需求相互作用。西歐可能即將結束艱難的復蘇周期——IHS Markit預計2018年將達到1650萬輛,增長了1.5%。即將實施的WLTP排放規則對“觀望的”消費者而言沒有什么好處,我們預計,雖然去庫存化帶來了一些需求,但短期需求會出現中斷,汽車制造商難以完全滿足WLTP要求,且歐洲的稅收補貼應做出調整以適應WLTP。輕型商用車(LCV)將在2019年開始實施WLTP。
在2023年預測期結束之前,預計全球輕型汽車銷量將以2.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達到1.061億輛。預計大中華區和南亞主要市場的表現將超出市場的平均水平,而歐洲和北美更成熟的市場將支撐整體銷量。自2017年6月起,IHS Markit的標準汽車市場預測和方法反映了美國、中國、歐洲和印度對新出行方式的考慮。我們將預測的整體變化定義為非線性,并且在不同市場上會有很大的差異。預測的影響在短期內通常不大,但在對外預測期間會有所增加——特別是在2030年以后的長期內。
全球產量
2018年8月:-1.6%;現值700萬輛,前值711萬輛
2018年年初至今:+1.6%;現值6255萬輛,前值6156萬輛
預計8月份全球產量增長減緩,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至700萬輛,這意味著年初至今的產量僅比2017年前8個月高出1.6%,達6,255萬輛。就全年來看,IHS Markit目前預計產量將增長1.4%,至9,644萬輛,比之前的預測下降了0.4%(即41.6萬輛)。這表明,隨著阻礙增長的逆風繼續增強,2018年的剩余時間以及短期內會大范圍且持續地下調數據。本月歐洲形勢不容樂觀:我們看到,由于轉向認證車輛WLTP二氧化碳排放,產量將進一步受到中斷。此外,土耳其的短期前景也不明朗,原因是里拉大幅貶值,通貨膨脹加劇,以及與美國的爭端演變成了制裁。本月也進一步下調了中國和北美的短期預測。隨著增速放緩以及在新的排放法規出臺之前市場波動可能會加大,預計中國企業將繼續努力管理庫存風險。在北美,乘用車的壓力持續存在,甚至表現強勁的運動型多用途車(SUV)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此外也下調了對2019年的預測,這反映出許多同樣的擔憂。2019年的預測為9,834萬輛,比2018年的最新預測增長2.0%,但比8月的預測低0.7%(即66萬輛)。
本月將歐洲2018年的預測下調了21.9萬輛。這種調整大部分出現在西歐,該地區的預測減少了18.6萬輛。這反映出,由于汽車制造商為回應車輛WLTP二氧化碳排放認證方面的積壓事項而放慢了生產速度,從而造成產量中斷。這種形勢依然不明朗,而缺乏任何統一性的車輛和生產設施會造成影響,但最近了解到這種影響比以前預想的更加強烈。德國汽車制造商仍被認為受到的影響最大,但其他汽車制造商也在經歷短期中斷。這意味著目前西歐的全年預測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1.7%,為1,456萬輛。該下降部分應該會在2019年基本恢復,屆時預計產量將增長1.3%,至1,475萬輛,但預計不會出現真正的增量式提高,并且2019年的預測被認為是一個高水平線標志,在2024年之前不太可能被超越。
在中歐,預測減少了2.4萬輛(或0.6%),原因是對推行WLTP形勢的擔憂抵消了第二季度的強勁表現。就2018年全年來看,IHS Markit預計產量將達到436萬輛,比2017年增長5.8%。對于2019年,IHS Markit預計產量將繼續增長1.8%,這是因為奧迪在匈牙利擴張業務以及捷豹路虎開始在斯洛伐克開展業務。預計大眾(VW)集團、標致雪鐵龍(PSA)和起亞都將于2019年在斯洛伐克擴大業務。東歐的前景依然樂觀,全年能達到4.8%的增長率或343萬輛,并且俄羅斯的復蘇抵消了土耳其產量下降的影響。土耳其里拉的大幅貶值、通貨膨脹加劇以及與美國之間正演變成制裁的爭端等事件并未使汽車行業受益,該行業的產量在今年的前八個月內下降了4.3%,并且預計全年將下降5.4%,至157萬輛。在這一階段,基本預測中沒有包含任何起重要作用的項目,而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增加風險。就2019年而言,目前預計東歐將增長0.9%,至346萬輛。如果將土耳其排除在外,預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CIS)的前蘇聯國家將增長6.3%,其中以俄羅斯為首,它的預測較為強勁,即本月從7.6萬輛增加至175萬輛。這反映出,在采取諸如提升雷諾Arkana產量和更新拉達Granta等積極的產品行動后,預計市場將出現提振。然而,盡管全面復蘇仍在繼續,但宏觀前景看起來較為疲弱。
IHS Markit估計,8月份整個地區的產量下降3.2%,至128萬輛,這是因為9月份WLTP合規的截止日期延長了中斷的時間。目前年初至今的產量提高了2.1%,達到1,485萬輛。全年的預測量為2,236萬輛,比之前的預測下降了1.0%——這反映出隨著WLTP認證形勢的發展,風險會增加。就2019年而言,預計歐洲的增長率將達到1.3%,這主要是因為2018年較為嚴重的WLTP中斷造成的損失量有所恢復,但隨著國內生產復蘇和出口增長開始減緩,其基本情況也較疲弱。
在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協議并對伊朗重新實施制裁之后,6月已將2018年中東最大生產國的預測下調了22.5萬輛。本月的調整幅度較小,僅為9,000輛(或0.6%),預測中約有150萬輛(1,475,920)仍保持不變。由于中國、俄羅斯和歐盟成員國(法國、德國和英國)繼續支持這項協議,從而使美國制裁的影響不會像2012-2015年的制裁一樣劇烈。目前預計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產量將增長4.2%,略低于之前的預測,并且伊朗進行了調整而南非減少了5,000輛。對2019年的預測較為有限,且目前預計該地區會出現5.7%的收縮,這是由于伊朗采取反擊美國全年制裁的行動,并且,隨著摩洛哥邁向2020年的更換時期,它將面臨PSA業務增長放緩以及達契亞Sandero銷量下滑等問題??傮w而言,該地區的產量將接近260萬輛。
日本2018年的前景預測繼續波動,但增加了4.3萬輛,這反映了中國進口關稅降低帶來的積極影響,預計這一影響將增加汽車出口,尤其是SUV,其中以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最為明顯。8月初日本西部地區遭受了大范圍嚴重的洪災,造成了破壞,之后在9月6日,又遭受了另一場自然災害,造成了生產中斷。北海道北部地區發生的地震影響了為豐田供應主要傳動部件的許多業務。估計最大程度的中斷(包括一些海外汽車業務)持續了三天,因此IHS Markit預計在本日歷年內可以收回任何損失。8月份的產量保持在65.9萬輛不變,而年初至今的產量反映出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0.1%,達到605萬輛。受對華出口提振,預計全年產量也將基本持平,僅略微下降0.1%至921萬輛,但隨后會逐漸看到下半年北美和西歐將出現較為溫和的增長。
就2019年而言,產量預期將下降1.2%,至909萬輛。這種相對強勁的前景包括不斷提高對華的出口流量(這一點在長期預測中得到擴展)以及在因洪水受到中斷后馬自達和大發產量的少許恢復。雖然長期趨勢呈負增長,但由于國內需求下降和海外業務抑制出口增長,在整個預測期內,產量范圍應保持在880-890萬輛。
在韓國,8月份產量增加了7.9%,達到約29.5萬輛;然而,八個月后,年初至今的產量較2017年下降7.1%,至257萬輛。國內銷售和出口放緩,而且通用汽車(GM)在短期內增長尤其放緩,這是因為它開始逐步減少群山工廠的業務。其他通用汽車業務也被認為存在風險,但決定向美國市場采購富平工廠產的雪佛蘭Trax有助于確保短期前景。
就全年而言,IHS Markit預測產量將達到398萬輛,比2017年下降1.7%,比之前的預測低2.4萬輛。這種短期內的進一步下降,部分是由于國內和出口市場的持續挑戰。就2019年而言,我們現在預計產量預期將保持在398萬輛不變,這是因為有同樣因素限制著預期。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最新資訊,請關注亞洲新能源汽車網公眾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推送!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