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有關負責人指出,根據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缺陷調查情況和專家評估意見,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干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客觀上存在破裂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生產企業應對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切實履行召回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避免傷害案例的發生。質檢總局將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能,依法行政,對相關違法行為堅決予以處理。
美國當地時間6月26日,日本高田公司正式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申請適用該國《民事再生法》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至少有16人因高田安全氣囊隱患而死,并且因高田氣囊引發的相關汽車召回,已超過6000萬輛,成為史上最大的汽車召回案。

高田氣囊
在國內,2016年國內汽車召回數量首次突破千萬輛,達到11331565輛,相關專家分析,其中大部分是受到高田問題氣囊影響所致。據國家質檢總局此前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因氣囊和安全帶問題共計召回64次,達到643.02萬輛汽車,占2016年我國汽車產品各總成召回數量的57%,超過半數。
而截至目前,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在中國共涉及37家汽車生產者,涉及車輛2000余萬輛,其中共有24家生產者實施召回102次,涉及車型97個,數量達到1059萬輛;另有5家生產者已對其涉及的全部車輛提出召回工作方案,近期將向質檢總局備案召回計劃,涉及車輛126萬輛。而本次被約談的大眾、通用、奔馳3個品牌8個生產者,僅提出召回小批量車輛用于試驗分析,并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
高田公司的破產也將影響多方利益,根據高田向法院提交的文件,其債權人超過700個,其中最大的債主是美國政府,金額為415.7億日元。而汽車行業因高田問題氣囊影響更加直接,尤其作為高田最大客戶的日本車企損失更為巨大,據統計,豐田將為此損失5700億日元,本田損失5560億日元,日產損失907億日元。
高田公司的破產同樣表現在股票市場當中,自申請破產保護以來,高田公司股價暴跌,市值已跌去75%,由于需要承擔巨額召回費用,高田公司已資不抵債,股票價值很可能將歸零。
在未來,“高田氣囊事件”影響將仍會延續,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高田氣囊事件在全球是一起惡性的產品質量問題事件,且其影響并未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