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生產資質,只能尋求代工
以蔚來汽車為例,由于蔚來缺乏生產資質,其產品蔚來ES8由江淮汽車代工生產,而江淮雖然具有生產新能源的經驗,但是大多數產品還是相對價格較低的所謂入門級新能源車型。而蔚來ES8上不少技術的生產與實現對于江淮來說還是一個挑戰,同時對于用戶來說,不能接受的是花四五十萬買來的蔚來尾部會有江淮汽車的標識,再加上“生銹門”、“自燃門”一系列產品質量問題,讓人質疑江淮代工生產的蔚來。
因此,考慮到蔚來與代工廠江淮的交接處理與生產上的磨合加上江淮自身的品牌號召力與實際生產水平,其中要解決的問題肯定不少。所以生產產能和產品的質量等因素導致了交付的延遲也就情有可原。新勢力中還有小鵬汽車也是由于缺乏造車資質,而交由海馬汽車代工生產。
各種新勢力最讓人值得期待的是所謂黑科技,但也正是這些黑科技,具備了各種各樣的國產化難度較高的生產技術難點。而想要克服這些技術難點,就得投入巨大的研發資金。雖然對于各家新勢力車企來說,融資的數目都非常高,但是其中大量的投資給了研發和生產,特別是自建整車工廠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
另外在用戶體驗方面,也需要投入了大量資金,還要改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目前在生產及配套上各家新勢力需要攻克的難點,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是造成產能一直跟不上的部分原因。對于新勢力車企來說,造車經驗還是相對欠缺,還需要一段探索時間。雖然融資資金數目巨大,但是其中大部分運作都是依靠不斷燒錢的模式,靠著資本過剩,靠著風口,才能融到資金開始造車,經驗和生產能力比起傳統車企依舊不足。
3.實際市場占有率低,訂單數量不夠
對于這一點,可能有的人會提出質疑。很多新勢力車企訂單往往上萬,為什么說不夠呢?實際上如果把新勢力車企的訂單數量放到整個汽車市場來看,真的算得上非常低的一個數量級,即使是新能源車市場來說,其數量也遠遠不夠,其實走量的往往還是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加上地方保護的相關政策,新勢力車企的市場占有率并不高,再單獨細分到各個品牌,那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而目前來說,新能源補貼有所減少的情況下,互聯網加新勢力車企這種模式注定了其小眾的身份。如果用戶需求瘋狂,生產問題總是有辦法解決,可是面對僅有上萬的訂單和目前來說并不明朗的市場走向,沒如期交付的原因恰恰有可能就是廠家認為訂單過少,而不敢提高產能所致。
目前新勢力車企靠著互聯網的風口一躍而起,遍地開花。其中不乏蔚來、小鵬、威馬等新勢力。車企以非常快的速度從最開始的團隊到研發再到上市。但是,很多時候PPT發布會講得再好,也不如交出真正的產品來的實際,我們也希望這些優秀的新勢力車企能夠克服產能、資金和訂單上的問題,早日交付實車,實現真正的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