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工商時報》于近日報道,半導體芯片巨頭臺積電即將啟動新一輪的漲價。
據悉,臺積電在上周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通過會議決定,確定將從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調整晶圓代工領域的報價,最高端的7nm制程計劃漲價10%,而16nm以上的成熟制程則調漲10%-20%不等。
最高20%的漲幅,被業界認為是臺積電歷史上最高幅度的調價,雖然此次調整的幅度和具體時間因企業和產品而各有不同,但是根據臺灣媒體報道,25日已經有部分企業收到了短期內即將漲價的通知。
最快的,或將即日實施。
實際上,自從去年秋天至今,以臺積電為代表的的半導體芯片企業已經陸續官宣了調價計劃,但此前的幅度都能控制在10%左右。業界普遍認為,伴隨著芯片產品依舊供不應求,讓臺積電這樣的巨頭不得不下決心繼續調整價格,且囿于當下的供需關系,漲幅也沖破了20%的天花板。
在此之前,業界認為10%以內的漲幅不會對客戶最終產品的價格產生影響,但是當漲幅高達20%,多家車企和科技公司向《日本經濟新聞》等外媒透露,他們擔心芯片的新一波漲價或將影響汽車以及智能手機的終端價格。
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臺積電發言人表示,對于價格,公司現階段不會作任何評論。
但是,行業內還有另一種聲音。臺積電之所以下決心調整價格,原因之一是對自己盈利能力下滑的擔憂。按照該公司的市場計劃,預計將在2011年到2021年間累計投入史上最大的11萬億日元資金,用于開拓中國大陸與臺灣之外的更大海外市場。
押注巨資,臺積電在利潤維度的危機感逐漸加強。雖然剛過去的2021年4~6月財季,臺積電的營收凈利潤率仍維持在36%的高水平,但該公司管理層指出,考慮到正在美國和日本等地新建大型工廠和研發基地,生產成本其實非常高。
在汽車領域,臺積電是多家跨國汽車巨頭的芯片供應商,但是考慮到缺芯問題的長期化,臺積電目前也只能緊急實施增產計劃。根據臺積電方面的預測,芯片短缺問題或將一直持續到2022年,在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下,不得不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終端價格里。
雖然臺積電方面并不愿正面提及漲價一事,但是有熟悉該公司供貨流程的知情人士表示,過去幾年,晶圓代工廠其實處于年年降價的狀態,今年哪怕是不降價的狀態,本質上就是漲價。
遑論現在是真的漲價了。
有臺灣專家對臺積電漲價一事進行了解讀,在很多業內專家看來,臺積電此舉看似順應供不應求的漲價潮流,實則是為了挽救巨額投資下的毛利率。
投資銀行尼達姆(Needham & Co.)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臺積電如若在2020年平均漲價10%,那明年的毛利率極有可能上漲1個百分點,同時營收成長率也將被進一步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