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車型交付在即,有消息稱蔚來汽車今年預計虧51億元;面臨盈利、量產、生產資質等難題
經過前兩年的“搶錢搶人”大戰,眾多新勢力造車企業的產品在2018年陸續進入落地階段,企業何時才能實現盈利成為業內關注焦點。近期,有媒體報道稱,蔚來汽車2018年預計虧損51億元。對此,4月11日,蔚來汽車傳播總監萬銳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官方對此不予置評。
業內普遍認為,對于所有新造車企業而言,盈利都是最大難題。此外,蔚來汽車等新造車企業還面臨量產、資質等一系列考驗,能否在時間窗口內順利量產和交付,很大程度決定了新造車企業未來的盈利情況。
第一道坎 盈利難題待解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蔚來汽車對其2018年業績進行了預估,預計將于今年實現銷售新車3萬輛及營業收入114億元,凈利潤預計虧損51億元,但在未來三年內,公司將扭虧為盈。據蔚來汽車預測,其2019年虧損將縮減至10億,2020年正式開始盈利,2021年盈利161億元。
此外,報道還提到,2018年蔚來汽車計劃交付3萬輛首發量產車型ES8;2019年計劃沖刺12萬輛的年銷量目標;2020年全年銷量目標上升至28萬輛;2021年,蔚來則將挑戰45萬輛。
4月11日,新京報記者就以上種種傳聞詢問蔚來汽車方面。蔚來汽車傳播總監萬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官方對此不予置評?!拔祦淼娜嗽O是做到了再說,不會去談計劃和目標。世界瞬息萬變,做到了再說比較靠譜?!比f銳稱。
而對于公司盈利規劃,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此前曾公開表示,“從融資到盈利肯定還需要時間,這個都在我們的商業計劃之中??傮w上來講,我們對于公司的持續經營非常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投入新能源車行業多年的特斯拉,至今仍未實現盈利。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還一度刷新有史以來最大單季虧損額。近日,特斯拉更是因為車輛交付的再三延遲,被曝出面臨資金鏈斷裂局面。
業內人士認為,在蔚來還未解決量產困境、正式交付之前,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能否在時間窗口內順利量產和交付,很大程度決定了其未來盈利情況。
第二道坎 量產至關重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30家新造車企業公布了產品規劃和量產時間表。其中,蔚來汽車、車和家、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電咖汽車、云度汽車等均已推出量產車型,包括威馬、奇點在內的眾多企業則計劃在2018年實現量產。
去年12月16日,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ES8正式上市并接受預訂,補貼前售價44.8萬元。今年1月初,蔚來汽車CFO謝東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蔚來ES8首批1萬輛車已經售罄。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2018年互聯網造車進入產品層面較量,量產將成為各家企業比拼的新戰場。蔚來的當務之急是要將首款量產車ES8盡快交付市場。
去年,李斌曾承諾,蔚來汽車會在今年6月30日之前規模交付ES8。對于量產,他表示還需要時間?!癊S8的量產是需要時間去爬坡的,2018年上半年肯定會開始爬坡,但確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萬銳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蔚來ES8的訂單量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但具體訂單數量不方便向外界透露。對于交付問題,萬銳稱蔚來會先完成對首批1萬輛ES8訂購用戶的交付,預訂用戶可以報名參加4月至7月在全國范圍開啟的ES8集中試駕活動提前體驗新車。
“4月底開始交付,9月底之前把1萬輛創始版交付完畢,10月開始常規交付。”萬銳表示,“具體時間還沒定,這個要依據產品狀態,肯定要交給用戶靠譜的產品?!?
雖然蔚來汽車方面明確表示將于4月底開始交付,但有汽車領域從業者指出,對于一家成熟的傳統車企來說,從樣車到真正的量產車至少需要2年時間,蔚來汽車首批1萬輛能否如期交付仍是個謎團。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同時表示,不僅是蔚來,量產是國內新造車企業都亟待突破的一關。
第三道坎 生產資質仍受限
盡管造車新勢力們“來勢洶洶”紛紛拿出量產車型,多家企業還計劃今年內投產,但是不可否認,缺乏生產資質仍是擺在新造車企業面前的一道坎。
自2017年6月,發改委批復江淮大眾合資新能源項目后,新能源汽車造車資質審批通道便暫時關閉,至今未開啟。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造車資質只有15張,多數企業被攔在資質門外。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沒有“準生證”就意味著前期的巨額投資打了水漂,即使車輛可以量產,也無法上市銷售。因此,部分沒有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在等待資質審核的同時,開始嘗試新的發展模式。
2016年,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簽署合作協議,蔚來的汽車均由江淮代工生產。雙方簽署的公告中顯示,初步產銷量計劃為5萬輛/年。4月4日,江淮汽車表示,公司正在與蔚來汽車合作做好ES8的量產和交付工作。
除江淮外,截至目前,蔚來還與長安、廣汽兩家傳統汽車企業開展了合作。4月16日,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為聯想“站臺”,蔚來或與聯想一起合作造車也引發大眾關注。汽車行業評論員鐘師認為,蔚來汽車進行多點布局是為了謀求萬全。
此外,為了從源頭控制產品品質,多個造車新勢力也開始自建工廠。
據了解,蔚來汽車確定落戶于上海嘉定的第二工廠在投產后,將用于生產日后發布的后續產品。而前期同樣選擇代工模式的小鵬汽車在2017年5月就已確認自建工廠落戶廣東肇慶;電咖汽車也已在紹興建立全新電池工廠和整車工廠;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目前生產線已全面貫通,并開啟試生產。
在張志勇看來,隨著各家產品陸續進入落地階段,實力如何很快將見分曉。而如何在量產之后形成良好的品牌力將成為立足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