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汽車市場近幾年一直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占世界30%,2019年為29%,具有絕對優勢。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全球汽車企業似乎都將“王牌”押注在了中國市場上。
1. 上半年:虧損意料之中,幅度卻遠超想象
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行業同比數據均有明顯下跌。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統計數據,上半年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和英國的乘用車銷量共計510萬輛,同比下滑39.5%,為十幾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的兩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今年第二季度也都虧損嚴重。通用汽車營業收入為167.78億美元,同比下降53.47%;福特二季度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虧損19億美元。總體上看,上半年美國的汽車銷量累計660.63萬輛,同比下降23.7%。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日本汽車銷量降至220.78萬輛,同比下降19.8%。日本三大車企——日產、豐田、本田,財報都顯示出市場走低的態勢。豐田預計2021財年其銷量將降至890萬輛,為9年來的最低水平,營業利潤將同比大跌80%至5000億日元。
國內上半年銷量前15名排行
2. 下半年:中國市場率先復蘇,多家車企虧損縮小
不同于美、日等市場6月份虧損還在持續擴大,國內6月份的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228萬輛,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11%,呈現明顯復蘇態勢。
到了7月份,得益于國內經濟和市場的復蘇,全球汽車品牌都將縮小虧損的希望放在了中國市場,事實也證明中國市場的拉動力確實不錯。
據外媒8月5日報道,7月份,日本三大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均實現兩位數的銷量增長。其中日產汽車7月在華銷量高達120945輛,同比增長11.6%。豐田汽車截至7月在中國的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增長,其中,7月同比增長19.1%至165600輛。日本本田汽車7月在華銷量也成功實現增長,同比激增17.8%,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該公司的部分虧損。
同時,據德國媒體稱,德國車企在歐洲市場銷量大跌,在中國市場卻有所反彈。今年4月中國市場豪華車銷量達到20.34萬輛,與去年同期的16.75萬輛相比大增21%。寶馬(含MINI品牌)4月售出67228輛新車,同比增長13.6%;奧迪的銷量為55888輛,增長38%;奔馳達57707輛,同比上漲0.8%。特斯拉更是得益于國產Model 3 在國內的銷量,維持了特斯拉連續3個季度實現盈利。
3、車企紛紛押注中國市場,單槍匹馬能拉動整輛大車?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汽車市場,經濟下行背景下的中國顯示出旺盛的需求,對其他區域的企業來說猶如黑云壓城中的一線曙光,眾多國際知名車企紛紛在中國加碼“下注”,都寄希望于國內市場提振企業。
5月28日,國內動力電池生產商“國軒高科”發公告稱,大眾中國戰略投資87億元換取30%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7月3日,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入股中國動力電池電芯制造商“孚能科技”,將投資數千萬歐元換取孚能科技約3%的股份。
8月3日,本田斥資37億元入股中國電池企業龍頭寧德時代,共研動力電池。
中國本身的大市場需求,加上目前疫情之下少數維持正增長的市場區域,也能理解為何車企都將希望寄托于中國。只是中國市場再大,也很難消化全球的供應需求,車企紛紛對單一市場押注,勢必導致競爭將更激烈,最終能否提振發展,還是得看車企自身的運營力量和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