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成了一種現象級事件。
凡成現象者,一來卓越,二來突出。埃安第一款車車型埃安S在去年4月份上市,定價13.98-20.58萬元;半年后的10月份推出中型SUV埃安LX,定價22.96萬-34.96萬元;再過半年多,也就是剛剛過去不久的6月16日,推出第三款車型,定位緊湊級SUV的埃安V,定價15.98萬-23.96萬元。梳理起來,才花了一年多時間。
埃安太快了。
這個“快”也有三:產品推新快、銷量上漲快、售價提升快。
到了如今的埃安V,也不再像埃安S猶抱琵琶半遮面地“13.98萬起”,而是直接將主銷價區拉升到15-20萬元之間,很果斷,沒有任何自主品牌天花板的心理包袱。
EV(純電動)+ ICV(智能網聯),能不能成為埃安V,乃至整個埃安品牌的爆款公式?
V之于埃安
埃安V有“前人栽樹”,最早的埃安S,已經成為了爆款。
5月份,埃安S的單車銷量達到3892輛,同比增長276%,緊隨特斯拉Model 3之后,成為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銷量冠軍;1-5月,埃安S累計銷售1.45萬輛,排名第三。
這個榜單的意義在于,在眾多造車新勢力叫囂了幾年“對標特斯拉”之后,一家傳統車企為中國品牌代言,首次實現了與特斯拉的正面抗衡。
埃安S既然已經這么爭氣,廣汽新能源對埃安V的期待又是什么?
一方面,埃安V之于廣汽新能源的意義,似乎更像是Model 3之于特斯拉的意義。
埃安LX(Model X)選了一個小眾市場,用百公里加速3.9s+650公里高續航的亮眼數字,奠基了高端形象;埃安S(Model S)上市即熱銷,完成了供應鏈規模化;到了埃安V,選在規模最大的緊湊級SUV細分市場,該市場容量占到整個SUV市場的一半,意在成為比埃安S銷量更高的新爆款。
而另一方面,不同于特斯拉用售價最低的Model 3走量的思路,埃安V售價要高于埃安S,售價反而往高走了。
這就意味著,埃安V的任務,要平衡品牌與銷量,二者得兼。
從產品配置、車型選擇和宣傳導向來看,埃安V雖然比LX車型小了一號,但明顯更加高階——不再突出EV的數據,轉而著重強調ICV的綜合素質。
埃安V的官方定語,叫做“下一代智能SUV”。
這一點,直接揭示了埃安品牌的核心定位——先人一步的科技。
也就是說,智能,而非電動,是埃安V、乃至埃安品牌更本質的差異化優勢。
當短板不再短
在頭兩款車,埃安已經做好了EV的核心參數,使業界印象深刻。
埃安S,全國首款采用高鎳811三元電池的純電車型,續航510公里,是當時首款16萬元級別續航超過500公里的車型;埃安LX續航高達650公里,已經消除了里程焦慮,站在當時電動車行的金字塔尖上。
到了埃安V,續航分為400、500、530、600公里四種版本,但根據官方提供的13款不同配置的車型,主銷應該是入門級別的70智領版車型,續航500公里,這個數字完全夠用,幾乎可以覆蓋通勤與城際出行等絕大多數場景。
續航,一旦到達了可以抗衡燃油車型的閾值,它的數字意義就不大了。
埃安的思路是,上來就補齊EV車型的最大短板,即里程焦慮。
大部分EV車型還有另一個短板:油改電,就是根據燃油車平臺打造的純電車型。車企這么做理由大多在于節省成本、快速推新,畢竟重新打造一個純電平臺是個耗金耗時的事。
埃安選擇了站隊純電平臺。
早在廣汽新能源正式成立之前,廣汽傳祺推出的GE3就已經用上了第一代GEP平臺,當時就遠優于油改電車型。到了埃安V,已經進化到了GEP2.0。
GEP2.0有一個十分優越的指標:軸長比,即軸距與車身長度比。埃安V的軸距為2830mm,作為一款緊湊型車,你從外邊看是緊湊級,你坐在后排就感覺是中型車,這就看出了一款純電平臺性能的優劣。埃安V軸長比61.7%,比特斯拉Model 3的61.2%還高。
當然,純電平臺好處還有很多,比如適當分配車身重量,大幅提升操控;比如GEP2.0大量使用鋁,整車輕量化數據優秀,進一步提升續航等等。
當短板不再短,電動車才能成為政策強壓之外的真實需求。
不管是埃安S、埃安 LX還是埃安V,皆是如此。
讓長板盡可能長
“沒人真的在乎買一臺汽油車或者柴油車或者電動車,人們真正想要的,是一臺很酷的跑車?!边@是一名咨詢機構的分析員描述特斯拉的成功時下的評語。
埃安也是如此。
把ICV的長板盡可能做長,才是真正體現埃安品牌高價值的部分。
實際上,早在埃安LX的時代,就已經打出全球首款L3自動駕駛汽車的賣點,但到了埃安V,智能化體現得更加鮮明。
首先,埃安V是全球首款5G汽車。新車搭載廣汽新能源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集成5G+C-V2X車載智能通訊系統,配備華為新一代5G車載模組,和巴龍5000 5G芯片,傳輸速度超4G百倍,時延僅為4G的1/50,可同時連接百萬終端。
其次,埃安V是繼Aion LX后,全球第二款裝備高精地圖的L3自動駕駛車型。這就是說,一旦法規允許,在國內所有高速路、快速路上,埃安V支持駕駛員長時間脫手。
同時,埃安V還有一些先進而實用的智能配置,比如自動泊車。埃安V能實現水平、垂直的泊入泊出,支持坡道、斜列及智能循跡泊車等全場景智能泊車。
要注意,與市面上大多數車內自動泊車的功能不同,埃安V支持車外操作,可召喚6米范圍內遙控泊車,取車時可一鍵遙控泊出。
5G汽車+L3自動駕駛+智能泊車,這些聽起來似乎還在PPT上的智能裝甲已經落地在埃安V上。難怪有人說,埃安V才是真正的造車新勢力,無論在科技配置還是銷量上都率先實現了顛覆。
Model 3在歐洲打敗了BBA的中級轎車,這提醒我們,一款優秀車型的對手,絕不因為它的動力系統而受局限。
從埃安V的EV維度來看,下可PK造車新勢力,上可競爭合資品牌EV車型;
而從埃安V的ICV維度來看,它瞄準的不僅是電動車或者燃油車,而是“下一代”所有的智能汽車。
今年,在整體車市受疫情沖擊影響下,廣汽新能源依然保持著銷量同比增長100%的強勁勢頭,1-5月累計銷售超1.6萬輛。得益于埃安S在5月成功登頂中國新能源品牌車型銷冠,廣汽新能源在新能源企業中排名前三。
如果總結埃安現象,一言以蔽之,高價值。
在后補貼時代,自主與合資甚至獨資完全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何以突圍?完善自身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品品質與設計,打造產品的綜合實力。這才是“埃安現象”背后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