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傳統汽車制造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與挑戰。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菲克”)的破產清算案,正是這一背景下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其長沙工廠及附屬資產的第二次拍賣程序,定于8月5日正式啟動。
自2022年10月廣汽菲克因資不抵債向法院申請破產以來,其資產處置工作便緊鑼密鼓地展開。首次在京東拍賣平臺上的長沙工廠拍賣,以19.15億元的起拍價未能吸引任何買家,最終以流拍告終。
為了吸引潛在買家,廣汽菲克管理人對長沙工廠的第二次拍賣設定了更為務實的起拍價——約15.32億元人民幣,較首次拍賣下調了約3.83億元。然而,盡管價格更具吸引力,但考慮到當前汽車行業的整體環境以及廣汽菲克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減弱,此次拍賣的結果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廣汽菲克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燃油車制造商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陣痛。與廣汽菲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汽集團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廣汽埃安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接管了廣汽菲克的廣州工廠并轉型為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還通過收購廣汽三菱長沙工廠等方式進一步擴大產能。這種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廣汽集團在新能源戰略上的堅定決心。
廣汽菲克長沙工廠的第二次拍賣,不僅關乎公司自身資產的處置,也關乎整個汽車行業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資產重組與資源配置。若此次拍賣成功,將為廣汽菲克債權人帶來一定的資金回籠,同時也可能為新的投資者提供進入汽車制造業的機會。然而,若再次流拍,則可能進一步加劇廣汽菲克的困境,甚至影響其后續的資產處置計劃。
對于廣汽菲克而言,如何在新能源轉型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實現轉型升級,將是其未來能否重獲新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