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在未來五年真正達到跟燃油車達到一樣的水準,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林志宏表示。
6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和重慶國際汽車展覽會組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重慶論壇與重慶國際車展同期舉行。
本次論壇以“鳳凰涅槃——在挑戰中成長的中國汽車工業”為主題。論壇上,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林志宏發表了演講。
他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主要包含3個方面:一是電動汽車與氫能源汽車之長短,二是電池技術之爭:能量密度、安全性,三是成本問題。
氫能源車可以看作是“電動汽車+氫能源”,實際上是在純電動汽車的“三電”基礎上增加了燃料電池,所以技術門檻比電動車高一些。“電動汽車的技術普及比氫燃料會來得快,在我看來國內基本上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面已基本上掌握,沒有所謂的瓶頸,后面的瓶頸主要在電池本身問題比較難。”
同時他指出,純電和氫燃料這兩者之間并沒有誰取代誰的關系。針對一些長途運輸的場景下的重型車領域,相比于氫燃料電池,純電動車很難進入。“能源補充方面,氫能源車應該有優勢,實際上跟加油的情況一樣。”
針對電池成本降低的問題,每個主機廠、每個電池廠都在有這方面的應對措施。普遍來說,每年基本上以10%地下降。一方面是材料體系,同時生產上擴大生產率。在把生產成本各方面攤銷的同時提高電池壽命,增加循環使用等工作。
“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在未來五年真正達到跟燃油車達到一樣的水準,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在林志宏看來,待技術推動進步、技術問題都真正都解決以后,實際上這個行業面臨的其實跟燃油車對標,而不是不同新能源技術路線之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