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或技術、或車型,國內外車企都爭相拿出成果,試圖在逐漸成形的新能源汽車大市場中占據上風。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三個央企之一,一汽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國人的心。不過在長安汽車、東風汽車結出碩果累累之際,一汽在這個板塊卻顯得有些低調。難道"老大哥"一汽,沒有布局新能源嗎?
98億投入"打了水漂"
其實不然,20年前一汽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了,在國內可以說是比較早的。
從2000年開始,一汽就開始布局新能源。作為三大央企之一,一汽集團是國家第一批863新能源項目牽頭單位之一,在2000年成立了電動車項目組。
而且在2011年,一汽還發布了"藍途戰略",信心勃勃的計劃投資98億元,開發新能源汽車產品、平臺,并建設生產基地等。并計劃開發13款新能源乘用車和3款新能源商用車。
不過由于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這十余年來,一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未見重大突破。
再次錯過一個黃金時期
2000年-2011年,可以說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時代,國內汽車市場巨大的需求,支持著汽車產銷的兩位數增長。當時,燃油車正如日中天,車企們的心思應該還不在新能源上。
不過,2014年一汽還是推出了4款新能源汽車,不過這些產品已停售。并且當年,一汽還高瞻遠矚的進一步部署了"新能源戰略",預計總投資43.48億元,在長春建設一汽轎車新能源工廠,并制定了2020年總體目標:市場份額達15%以上。
但是在2017年,一汽轎車決定通過對現有工廠進行改造,而終止了這項43.48億元新能源汽車項目,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宣告停工。
也就是說,2015年-2018年三年期間,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時代",一汽的新能源汽車布局卻處于停滯狀態。而與此同時,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單一市場,長安、北汽、吉利、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也越來越拔尖。
買買買或成一汽新能源出路!
面對此前新能源布局中的一時落后,并沒有讓一汽氣餒。除了建立自己的研發體系,改造現有的工廠,一汽開啟了一條買買買的捷徑。
據悉,從2018年1月到現在,一汽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已經與6家新造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包括清行汽車、新特汽車、博郡汽車、拜騰汽車、云度汽車、零跑汽車,已成為傳統車企中與新造車企業合作最多的企業。
雖然很多人不看好,一汽與造車新勢力的聯合,但是放眼當下很多國際車企同樣在硅谷瘋狂購買各類初創企業,涵蓋無人駕駛、車聯網等各種技術及相關子系統技術。對于一汽來說,要想在今后不落下風,通過資本運作未嘗不是一種手段。
畢竟論資源實力,一汽可以橫著走。就憑2018年一汽獲得16家銀行1萬億意向性授信,這筆史詩級的融資已經能讓一汽在談判桌上獲得相當的主動權。
小編語
縱觀一汽發展新能源之路,可以總結為"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不過,拿到天量級銀行授信的一汽,未來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依然有著非常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