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京車展的舉辦,日系車大唱主角,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屆東京車展,雖然少了國際五大車展的規模;但卻多了日系車對新設計概念的推動,這就使人們會對東京國際車展另眼看待。其實,提到東京車展,在國內車展群雄并起之前,一直在亞洲是舉足輕重的世界五大車展之一。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火爆以及各地車展的人氣飆升,使東京車展不得不“退居二線”。盡管如此,東京車展還是能以日系車的整體參加以及新制造理念的不斷展現,而深受行業內外的重視。
從這屆東京國際車展看,汽車的小型化與新概念化,顯然是最受關注的兩大重要主題。具體到新車的小型化,很顯然,諸多日系車企,都不同程度有著不同風格的展現。像豐田的LQ、三菱的MI—TECH、日產的IMK以及雷克薩斯的LF-30概念車,都不同程度的展示出小型車不同以往的設計特點。這就使小型化與智能、新能源、高科技緊密地聯系起來。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汽車制造的引領,起到關鍵性的鋪墊作用。
對于小型車,很顯然是社會化汽車消費最應該尋求的出路。別的不說,在使用同等能源與動力任務模塊的情況下,小型車無疑會在節約能耗、占地空間、行駛靈巧性等諸多方面占據上風,這就使得小型車自然而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相比之下,日系車能夠重新給小型車注入新技術與新理念,不能不說,是日本汽車企業意識到了小型車未來的升級,仍然是很有希望的!這或許才是小型車能震驚車展的關鍵所在。
同樣,為了迎合新概念的推出,新設計所具有的引領性越來越讓人驚訝。由于,汽車自身結構的局限,使設計的創新與發展,自然需要更多的像特點化與精細化進行著轉變。以雷克薩斯LF——30概念車設計為例,這款車整體上固然沒有多大的演變,但在設計突出以及設計精細化程度上,卻形成了特有的設計現象,以至于這些新設計模式想模仿都難!
對于新設計的語言,由于國際廣泛使用了計算機設計模塊以及更多引入了國際設計人才的加盟,就會使再小的車企也能搞出象模象樣的新車外形。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雷克薩斯推出了藝術格柵以后,其設計的變化,就越來越賦予了車頭的美感與節奏感。這樣一來,后來者不僅無法從中找到模仿的機會、更難像雷克薩斯一樣將車頭設計成藝術品……。或許,這才是為什么雷克薩斯設計令人過目不忘的原因!
至于,高度模仿為何難學雷克薩斯問題,很顯然,雷克薩斯在前臉格柵的講究與節奏上,不僅擁有著自身的創新理念、而且也擁有著不斷延展的新變化,這就使設計師對創新有了深度理解,同時也融入了企業制造所需要的精湛程度,二者相加,才能碰撞出如此藝術性的設計表達方式。相比之下,國內汽車的設計,雖然美觀和諧的設計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但能夠在前臉格柵、車輪轂以及車身主線條等突出部形成創新設計,卻是鳳毛麟角!最終也只能出現,新車越來越漂亮的千車一面問題!所以,雷克薩斯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品牌價值越來越雄厚,顯然也是與雷克薩斯設計引領密不可分的。
平心而論,設計是新車的最主要形象之一,但這一形象的形成,既有天然 形成的美(創新設計),也有后天整容的美(高端模仿),這在消費者心目中都會有桿秤,來衡量新車的真正設計價值。所以,自主汽車只有在不斷創新設計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設計風格與特點,才能使品牌越來越具有延續性。這就需要,自主汽車必須要走出創新的路徑,才能夠在多如牛毛的產品中更好地立足。否則,也只能是自身設計的新鮮程度越來越短,自然不利于品牌的培養與價值的生成了!